↑↑↑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有书国学共读
有书的书友们,大家好!今天将和大家一起共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本次阅读第六章至第九章,主要讲述苏东坡初入仕途、遭遇王安石变法以及苏东坡在王安石变法中的斗争表现。
-01 -
1061年至1064年,苏轼任凤翔府判官,这也是苏轼担任的第一个官职。
按照北宋官制惯例,只有相当资历的官员才能当人“签书判官厅公事”,作为太守的助理,且有权签署公文,一般由京官充任,实际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
对于苏轼这样一个才25岁的年轻小伙子,刚刚步入仕途就担任如此重要的一个岗位,不仅是外人会眼红,就连苏轼自己也难免会有一些志得意满。
苏轼的新任顶头上司,凤翔府太守陈公弼(字希亮)就认为苏轼少年得意,年纪轻轻就暴得大名,给了苏轼几次下马威。最让苏轼深感郁闷窝囊的是,陈太守经常对他起草的文章圈圈点点,反复修改,往往是几易其稿。
为此,苏轼还在《凌虚台记》中对陈太守明嘲暗讽了一番,好在陈太守宰相肚里能撑船,竟然不以为忤,将这篇文章一字不改刻在了石碑上。
史料记载,陈太守在读完《凌虚台记》后曾说,“吾视苏明允(苏洵)犹子也,某(指苏轼)犹孙子也。平日故不以辞色假之者,以其少年暴得大名,惧夫满而不胜也,乃不无乐耶?”
这段话的大意就是:我对待苏洵就像是自己的儿子一样,苏轼就好像我的孙子。我平时之所以不给苏轼好脸色,是担心他年纪轻轻就以文章名满天下,容易骄傲自满,没想到这孩子还真往心里去了。
当在宦海浮沉了多年之后,苏轼想起此事还仍有悔意。苏轼一生中只写过7篇墓志铭,其中有一篇就是为陈太守写的。
- 02 -
第二个不得不提到的人,是苏轼的结发妻子王弗。他与妻子王弗伉俪情深,婚姻上总是相辅相成。在苏轼还不够成熟老练之前,妻子王弗这位贤内助总是给予他事业上的忠言箴劝,她帮助苏轼务实际、明利害,警告丈夫提防那些速成交情靠不住的人。
第三个则是苏轼在彼时的好友、后半辈子的最大政敌——章惇。通过与章惇的交往,苏轼对章惇做出了“敢于玩弄自己性命的人自然敢取别人的性命”的论断。
在凤翔府任职期间,苏轼就展示了一个青年政治家的风采。任职期满后,新主英宗皇帝十分赏识苏轼的才能,想要破格提拔苏轼为翰林学士,碍于朝中老臣的阻扰,最后让苏轼在史馆任职。
接下来,一连串的不幸开始降临到了苏轼身上。1065年,苏轼的结发妻子王弗病逝。十年后,苏轼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千古词句,用以悼念亡妻,足见用情至深。
次年,苏轼的父亲苏洵逝世。兄弟二人辞去官职,护送灵柩返乡安葬。
居丧期满后,苏轼兄弟二人再次返回汴京,但等待他们的不是仕途上的擢升,也不是政治抱负的施展,而是一场对北宋影响深远的政治风暴。
- 03 -
英姿勃发的神宗皇帝,急于增加国库收入,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以“天命不足畏,众言不足从,祖宗之法不足用”为指导思想的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二人一拍即合。1069年,王安石变法正式开始。
变法刚一开始,就遭到了以司马光等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为了顺利推行变法,王安石急躁冒进,任用了大批混进变法阵营的投机分子,比如吕惠卿、章惇、舒亶、李定等人。
史料中记载了当时流传甚广的一则笑话:一天,一个马戏班子的小丑故意骑着一头驴,大摇大摆想要进去朝廷议事的大殿,门口的侍卫拦住了他。小丑故作惊讶地说,变法期间,不是凡有脚的都能上朝廷么?
这则笑话侧面说明了变法派在选拔任用人才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这也严重阻碍了变法的实施,给变法埋下了隐患,也为朋党之争拉开了历史的大幕。
对这场后世饱受非议的改革,苏轼自始至终都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坦率直言,多次上书痛陈变法的弊病,祈求神宗皇帝收回成命,苏轼的一系列举动终于触怒了变法派,他被贬出汴京到杭州担任通判。
自此,苏轼颠沛流离的一生正式揭开了帷幕。
- end -
作者介绍
小和尚九如,有书智库领读达人。草根写手,跨界而来。坚持用读书所得生活、用生活所感读书,期待与你一起探索阅读的殿堂。
主播介绍
童颜,有书签约主播,原电视主播。童颜鹤发,我一直都在。公众号:童 你听(ID:urwarm219),个人微信号:urwarm666。喜马拉雅:童颜格格,新 浪微博:童童夜话。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