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明明是天才,为何自甘堕落?
日期:2022-03-13 12:43:00 作者:武志红 来源:武志红 阅读:

明明是天才,为何自甘堕落?

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套心理逻辑,

它在原生家庭中形成,

目的是为了与父母亲近,

而易导致与父母疏远的特质,

会被压抑到潜意识中。

我们必须认识自己的心理逻辑,

获得自由。

FILM

◆◆心灵捕手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蓝勃教授是数学界中大名鼎鼎的人物,他获得过被誉为“数学界中的诺贝尔奖”的菲尔茨奖。

他给上他课的大学生们留了一道难题,题目写在了楼道的黑板上,并称,看看谁能在学期结束前给出答案。

看看谁能在学期结束前给出答案,蓝勃教授这句话的真实意思其实是 —— “我不相信你们有谁能给出答案”。

毕竟,作为数学界的顶尖人物,他当年是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答案的。

但是,没两天,黑板上就出现了答案。但是,这个人并不愿露面,尽管露面可以享受难得的荣誉。

蓝勃教授再下战书,留了第二道难题,这道难题,他和伙伴花了整整两年才解开。

同样,没两天,那个“神秘数学天才”再次给出答案。

这次,蓝勃教授看到了“神秘数学天才”的身影,发现他竟然是MIT这所顶尖学府的这栋大楼里的一位清洁工,但这位清洁工并不想被发现,他一边辱骂教授一边跑了。

这是着名的心理影片《心灵捕手》(又译名《骄阳似我》)一开始的情节。看到这种情节,我脑子里冒出一句话:世界是分裂的。

MIT的光辉,竟被一个落魄的清洁工彻底盖住了。

你只是个孩子,你根本不晓得你在说什么。

问你艺术,你可能会提出艺术书籍中的粗浅论调,有关米开朗基罗,你知道很多。

他的满腔政治热情,他与教皇相交莫逆,和他的耽于性爱。

你对他很清楚吧?

但你知道西斯汀教堂的气味吗?

你没试过站在那儿,昂首眺望天花板上的名画吧?你肯定未见过吧?

如果我问关于女人的事,你大可以向我如数家珍。

你可能上过几次床,但你没法说出在女人身旁醒来时,那份内心真正的喜悦。

你年轻彪悍,我如果和你谈论战争,你大可以会向我大抛莎士比亚,背诵“共赴战场,亲爱的朋友”。

但你从未亲临战阵,未试过把挚友的头拥入怀里,看着他吸着最后一口气,凝望着你,向你求助。

我问你何为爱情,你可能会吟风弄月。

但你未试过全情投入真心倾倒,四目交投时彼此了解对方的心。好比上帝安排天使下凡只献给你,把你从地狱深渊拯救出来。

对她百般关怀的感受,你也从未试过。

你从未试过对她的情深款款矢志厮守,明知她患了绝症也再所不惜。

你从未尝试过痛失挚爱的感受……

西恩继续说,不要以为,我了解你。

也许我可以通过知识来看你,但那不是你,除非你愿意谈谈你自己,否则我不知道你到底是谁。

说完这番话后,西恩撂下了一句话“现在该你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愿意真诚地去面对你,但你是否做好了真诚面对我的准备?

西恩的这番话也刺痛了威尔,或者说,令威尔感到震撼。

第一次有“正确的人”对他如此坦诚相待,而他以前对付这些人的招数好像也都不再能发挥作用。那么,自己愿意冒一次险吗?真的对一个心理医生袒露心声?

最终,威尔选择了继续。

不完美才是好东西

选择继续是一个意愿,意味着威尔愿意尝试改变。

但从这个初步的意愿到袒露心声,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在接下来的两次治疗中,威尔长时间地陷入沉默中。

威尔沉默时,西恩一样沉默着。他绝不先开口,而是等待威尔开口。

这种沉默有两种意思。

第一,他在告诉威尔,你有沉默的权利。第二,威尔要自己决定是否袒露心声,而不是由心理医生来诱惑或施加压力让威尔袒露心声。

终于,在玩了很长时间的“瞪眼游戏”后,威尔主动开口讲话了。

这意味着,治疗正式开始了。

治疗正式开始后的第一个话题是爱情。

西恩问威尔,在恋爱吗?

威尔回答说有,但他有点不敢进行下去。

为什么?西恩问。

威尔回答说:“现在她很完美,我不想破坏。”

对此,西恩说:“或许是你认为自己完美,你不想破坏……这是极好的哲学,可以一辈子不认识人。”

这是无数人在恋爱时会犹疑的原因。

看起来,我们是认为对方太完美了,所以不敢接近或不敢破坏这个幻想,但其实是我们惧怕自己的不完美被对方看到。

读大学时,我做电话心理热线,一个自称很帅的男孩打电话给我说,他失恋了,很痛苦。但这失恋又是他选择的。

他和一个美女去逛街,美女突然说,你等我一下。他等了好长一会儿还没见美女回来,这时他突然明白,美女正在大便。

一想到这么漂亮的美女在大便的情景,他特别忍受不了,于是转身而去。

这个故事中隐含着的道理是,美女的“美”和帅哥的“帅”是“好我”,他们之所以能被别人接纳,是因为相貌上的“好我”。

而一旦有“丑”的“坏我”出现,他们就得不到关系中的爱与认可了。

所以,这个男孩转身而去,看起来是不能接纳美女也大便的事实,但其实是不能接纳自己也有丑的时候。

怎么在治疗中让来访者放下对这个逻辑的执着呢?心理医生可以戳穿来访者这个逻辑背后的把戏,但只这样做的话,就太生硬了。

于是,西恩在不动声色地戳穿威尔的游戏后,讲了自己一个故事。

他说,他的太太放起屁来超厉害。

一次,他被太太的屁惊醒了,接着,他家的狗叫了起来,最后,太太自己也被弄醒了,问他,是不是你在放屁,西恩说是。

西恩讲这个故事时,忍不住狂笑起来,而威尔也忍不住大笑。

故事讲完后,西恩解释说,真实就是美。

“不完美才是好东西,它可以选择谁进入我的世界……你的女生也不完美,关键是,你们是否合适。”

这次咨询结束后,威尔立即去见他钟爱的女孩 —— 哈佛大学的史凯兰去了。

爱到最深处,常意味着最大的危机

威尔和史凯兰,是在哈佛大学的一个酒吧认识。

当时,威尔与他的三个死党 —— 他们都没有机会读大学 —— 去这个酒吧,一方面是为了“泡妞”,另一方面是继续威尔最擅长的游戏——“三分钟摆平一个笨蛋”,而且是全球最知名大学的“笨蛋”。

这两面,威尔都得逞了。

威尔最铁的哥们查克冒充历史系学生和美女史凯兰搭讪,但哈佛大学的学生看破了查克是冒牌货,于是过来考查克历史学知识,但却被救驾的威尔给羞辱了。

威尔不仅羞辱了以哈佛大学生而自居的克拉克,也赢得了史凯兰的好感,两人第一次擦出了火花。

恋爱关系,是比治疗关系更为深层的关系。

既然威尔不敢与心理医生建立关系,那么他更没有勇气去和自己所爱的女孩建立真正的关系。

或者说,这是更为艰难的挑战。

在西恩的启发下,威尔终于鼓足勇气去见史凯兰了,并且两人的关系一直发展得好像很顺利。

但是,危机一直存在。

敏锐的观众会发现,威尔一直不相信史凯兰爱自己,史凯兰的很多话,他都解释为,史凯兰并不是真心爱他。

譬如,史凯兰对他说,“有机化学对你这种人没用”。威尔立即问,他“这种人”是什么人。

再如,他几次对史凯兰暗示,他怀疑自己只是史凯兰的一个玩具,一个过渡性的男朋友。

他的天才、贫穷和传奇会给史凯兰的生命添加一些色彩,但史凯兰作为一个富家女,早晚会抛弃他,而最终还是会嫁给一个成功人士。

最后,当他们的爱情抵达第一个最高潮时,也迅速跌落了最低潮。

史凯兰从哈佛大学毕业后,要去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继续进读,所以希望威尔和她一起去加利福尼亚州。

但威尔拒绝了。他认为,如果到时史凯兰发现他的缺点怎么办?那时她就会受不了他,而抛弃他。

这伤害了史凯兰。

她说,如果你不爱我就该告诉我。如果你不爱我,我会消失,不会再出现在你的世界里。

听了史凯兰这番话,威尔立即说,我不爱你。

听到这句话,13岁时失去了父母双亲的史凯兰再一次痛得弯下了腰,而威尔也走了。

每个人都在坚持自己的逻辑,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逻辑看对方,结果,越爱时就越孤独。

因为越爱时,就越坚持自己的逻辑,而这时就看不到对方的存在了。

对史凯兰而言,她是个“好女孩”,而“好女孩”的逻辑是不能给别人麻烦,所以说如果你不爱就告诉我,我会主动消失。

但对威尔而言,史凯兰这句话会让进一步相信,她并不爱他,她好像在寻找一个让自己主动离开的借口。

史凯兰认为,希望威尔跟自己去加州,证明她爱他。

但在威尔的世界里,这种搬迁是最可怕的事情。

他先是被父母抛弃,后来4次被送人寄养,其中3次被严重虐待。所以,他内心深处认为,换一个家是最可怕的事情。

于是,在第一次爱到最深处的时候,他们也遭遇了最严重的危机。

这是他们各自坚守自己逻辑的结果。当然,主要是威尔坚守自己逻辑的结果。

不敢改变的直接心结,是友谊

其实,这时不只是爱情到了第一个高潮,他的治疗也到了一个高潮,威尔和西恩已建立了很深的信任。

同时,威尔的事业也貌似将进入一个高潮,蓝勃教授正接二连三给他介绍优裕的工作……

但是,对威尔而言,这是一种颠覆,他会恐惧。

因为,他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长大,这让他对自己的逻辑无比执着。这也是每个人的共同点。

我们每个人都深信自己的逻辑。

假若一个女子说,男人都不是好东西。那么,她亲近的男子一定都不是好东西。

因为,她会爱上“男人都不是好东西”这个断言,如若她遇到了一个“好男人”,她的世界就会有颠覆的危险,她的内心就会有失控的感觉。

于是,为了避免这种失控感,她要么远离好男人,要么会把好男人变成坏男人。

对威尔而言,他的一个断言是“我只是一个玩具”,他的聪明可以给别人的生活带来些乐子,但只要他出现一些“坏我”,一个亲密关系会立即结束,对方会毫不犹豫抛弃他。

他过去的人生经验一再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当治疗、爱情和事业都抵达一个高潮时,他内心的斗争也就抵达了一个最严重的危机 —— 是固守自己已有的逻辑,还是冒险接纳新的逻辑。

不幸的是,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坚持自己固有的逻辑。

于是,人生就只是一个轮回。

有意思的是,化解这个危机的是他的死党查克,这也是影片感人至深的一个情节。

在建筑工地上休息时,威尔说,他觉得整天这样做体力活也不错,他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在未来一起玩耍和生活。

没料到,查克却对他说,如果我们50岁时,你还和我在一起,我会杀死你。

这令威尔非常震惊,也许比面对西恩时还要震惊。

因为他觉得,他和查克是如此好的朋友,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是他们都很享受的。

但查克告诉他,他每天最幸福的时候只有10秒,就是每天他去威尔家接他出来时。

每次,他都想象,这次见不到威尔了,那意味着威尔到了能施展他的才华的地方。

然而,每次他都能见到威尔开门,这种幸福感便消失了。

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环。

看上去,我们每个人都限制了自己,都生活各种各样的痛苦中。

但是,我们之所以陷在这种痛苦中而不能自拔,是因为,这种表面上的痛苦其实有着极大的好处。

我们之所以离不开痛苦,是因为舍不得这种好处。

威尔之所以自甘堕落,之所以浪费才华,无比重要的原因是:他通过这样的方式赢得了友谊。

而他和查克等3名死党的友谊,是他多年以来在这个世界上仅有的支持。

关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关系。

我们常讲自我价值感,其实我们追求的并不是“孤独的价值感”,而是“关系中的价值感”。

在《心灵捕手》这部影片中,爱情是迷人的,心理治疗的过程更迷人,但威尔无意中最看重的,恰恰是和查克这些问题青年的友谊 ——

因为这是他多年以来仅有的认可他、接纳他的关系。

西恩懂得这一点,所以当蓝勃说威尔的朋友是“智障”时,他愤怒地为威尔辩护。

所以,当查克也对他说“你走吧,我渴望你顺应你的天才”时,

威尔真正解脱了。

前面有爱情、事业等美好而正确的生活等着他,后面则是多年死党的督促、威逼和容纳,那么,威尔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这不是你的错”

影片最后一个高潮,是威尔终于又来到了西恩的治疗室。

西恩拿着威尔的卷宗,那上面有他的种种问题和受虐经历,对他一遍又一遍地说:

这不是你的错

西恩第一次这样说时,威尔说:“我知道”。

但是,威尔并不知道,他只是口头上知道而已。所以,西恩继续说。

威尔惊讶了,他看上去甚至讨厌西恩这样说,所以说:“你不要戏弄我。”

但西恩继续说:“这不是你的错。

终于,威尔的防线彻底崩溃了,他扑在西恩的身上,紧紧抱着西恩,像婴儿一样痛哭。

这种拥抱,有着极大的象征意义,意味着:

威尔终于第一次真正信任了好的关系。

影片的最后,是威尔驾驶着查克等死党送给他的破车,奔向加州,去找史凯兰。

结 语

这是一部非常棒的影片。

无论是治疗过程,还是对威尔的内心的理解,都非常具有深度而且真实。

威尔和西恩的扮演者也有极佳的表演。凭借这些因素,这部影片获得了1998年奥斯卡奖的最佳配角奖(给西恩的扮演者罗宾•威廉斯)和最佳编剧奖(给威尔的扮演者马特•戴蒙和查克的扮演者本•阿弗莱克),并获得了其他多项大奖。

不过,作为心理学工作者,我还想说,这部影片中有太多的戏剧色彩 ——

导演给了威尔太多的支持性因素,譬如他的天分、爱情、卓越的心理医生和极讲义气的死党,而在现实生活中,同时获得这些因素非常不容易。

尤其是查克的那番话,我很少在现实生活见到。

甚至,在这一点上事情总是相反的。

当我们想脱离旧的逻辑而奔向新的人生时,那些与我们旧的逻辑捆绑在一起的人,很容易产生恐惧,并有意无意使用各种方式来阻拦我们的改变。

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若想有真的改变,需要比威尔拿出更多的勇气。

音乐|♫ 赵海洋 -《记忆中的天使》钢琴Ver.

你可能还喜欢

《知乎上45个神回复,看完整个人神清气爽》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明明是天才,为何自甘堕落?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