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看一本书,是成公亮先生的口述史,讲述了他从小到大的艺术历程,书的名字叫《秋籁居忆旧》。先生出生于1940年,他成长的年代正是中国经历剧变的时代,作为亲历者,这本书不仅仅讲述了他个人的艺术经历,还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的情况。许多人或许不熟悉老先生的名字,但提到他的作品《伊犁河畔》一定不陌生。
成公亮先生以古琴演奏家的身份被人熟知,但因为在成长过程中,他对许多事情都时刻保持好奇心,因此他的艺术经历也很丰富。他最初学的是二胡,以这个专业考进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高中部。一年后,改学古琴。进入大学后,又学了作曲,毕业于民族音乐理论作曲系。尽管生活在十分艰苦的年代,他对艺术的热忱和清醒,让我由衷感到佩服。
学习作曲的经历来自他的好奇心,也来自他的清醒认识。当时国内的民乐的学习环境并不太好,前景也不明朗,于是在本科期间,他改学了作曲专业,《伊犁河畔》就是他后来创作的作品。这首作品是目前考级教材中,为数不多的异域曲调作品,里面有许多变化音和按音,想要把握乐曲的风格,找对音准是最大的考验。作品突出了新疆维吾尔族歌舞“赛乃姆”的音乐风格,描绘了伊犁河畔的美丽自然风光和伊犁人民在河畔天山脚下载歌载舞的幸福生活景象。
作品由三个完全不同的音乐段落组成,第一段的慢板描写出新疆地区悠扬的歌声和徐缓的舞蹈。第二部分是个小快板,描绘欢快的群舞场面。这段音乐只采用了一种节奏型,却在持续的过程中保持着一种动力感,并且对演奏者的耐力和音准都提出很高的要求。第三部分,情绪减缓,似乎是人们对欢快的舞蹈意犹未尽,歌声还在河畔上空回旋着。
在演出时,通常会加入新疆手鼓伴奏,将赛乃姆特有的节奏型贯穿其中,使新疆风格更加突出和浓郁,为听众展现了新疆人民热爱生活的景象。
演奏 | 任 洁
文 | 王晓倩
主播晓倩说:节目自播出至今,通过自己浅薄的认识,和大家分享了一些我认为好的、值得听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很多,不知道作为听众的你们有收获自己喜欢的作品吗?在我看来,听音乐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你的小故事或许会让每首作品蒙上不同的色彩。因此在节目之余,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个交流的空间。在那里,我们可以更加直观的交流。你们可以告诉我喜欢哪首作品,你又是如何理解它们的,或者你有不明白和更好的建议,都可以通过“弦谈”交流空间,和大家共同探讨。欢迎小伙伴们加入这个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