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情执”与“佛执”
日期:2018-11-07 08:30:07 作者:报大人 来源:好报 阅读:

“情执”与“佛执”

  长按上图试试,看有什么神奇

  佛本来是超脱智慧的修行学问。但处处充满了“佛执”。

  1

  前几天听人提到一个高僧,叫明一法师,现年50多岁。十几年前出家,现在是法眼寺的住持。

  这个人出家之事在网上传得很热,因为他是国防科技大的高材生,是二炮的一个军官。被称作军转大和尚

  就像北京龙泉寺很火,很大程度上是有一批北大清华的高才生在那出家,这种强烈对比反差引发了网友关注

  明一出家引人关注,也是胜在这种背景的反差。

  2

  我出于好奇,在听说明一法师的当天,便上百度搜索了一下此人背景。

  在自媒体时代,这个人的资料很好找。

  他本人就像龙泉寺住持学诚大和尚一样,顺应时代的需求,是一个新派大和尚,他也是一个经常写博客文章的人,通过文章弘道。

  而我搜了多篇明一法师的文章,竟然搜到了一篇明一本人讲述其出家心路历程的文章

  话说这纯粹是出于一次偶然。他和一批朋友去柏林寺体验“做一天和尚”。

  这几乎就是一个现代版的“了凡四训”。用切身体会谈到向佛的偶然性,以及偶然性后面的必然性。

  3

  起初,明一(暂且用出家后的僧号称呼,因为我不知道他出家前的俗名)和一群朋友去柏林寺时还在争论“六道轮回”的真假朋友们列举了许多前世轮回的新闻报道,明一还是不信,只简单地问了句:“你自己亲眼见到过吗?”朋友说:“没有。”明一便一副得胜的姿态

  所以,由不信到信,简直充满了戏剧性

  而他是怎样扭转的呢?

  关于明一,他的个人背景是,到柏林寺之前,他离了婚。他的婚姻状况离婚详情,不清楚。但根据明一的文章可以看出,因为离婚,他堕入巨大痛苦中,并且度过了一段自毁式的生活,包括醉酒网络同居,昏天黑地……通过他有限的自我坦白,出家前的明一,似乎是一位“情执”者。因为太重感情,所以感情破裂后,他受不了

  但这并没有使他迅速笃信佛教,就像上面提到的,他与同伴争论“六道轮回”的真假。并且持否定态度

  4

  促使他转向佛门关键瞬间,有三个。

  第一个是在那一日禅修的过程中,在斋堂就餐期间,寺庙规定所有人必须吃完分配食物

  有一位体验客,因为咸菜太咸,拒绝吃完,为此,端堂管理人员与那位体验客争论起来。

  这时,一位20几岁的女居士走过后,了解争执原因后,二话没说,拿起那位体验客没食完的咸菜,一口吃光。

  明一震住了。

  是什么力量让一位20多岁的女居士,居然拥有这样的决绝,如此执行佛门规定呢?

  5

  第二次震动来自住持法师讲法时。

  在提问环节,提问者众多。明一举了多次手都被别人抢了先。

  但最后,住持主动点了明一,请他提一个问题

  明一提的问题是,“真有六道轮回,因果报应吗?”

  住持的回答很简单,那意思是,不要一世一世看生死,要分段看生死,把你人生每个阶段都看成是一次生死,你这个阶段的果,是上一个阶段种下的因,而你这个阶段种下的因,将结出你下个阶段的果。所以,从现在开始修行,就可以创造下一个阶段的新的生活。

  正经历了离婚后低沉,堕落的明一,听了这番道理,如闪电照亮胸膛

  他决定跟着这位住持师父修行。开始留在寺庙里打坐。

  6

  初打坐的人是打不好的,因为心情浮躁

  明一刚开始怎么也进入不了状态。总是浮想联翩

  在经历了一个阶段的不适应后,他下决心死磕打坐这件事。决定只要打坐,就禁止自己再挂念,再思考

  结果竟然,他真的进入打坐的状态了。并且体会到了前所未有轻松

  那是他离婚那么多年来首次感觉到真正的放松

  并且,他身上的一些病症也不治而愈。

  至此,他由一个不信佛教的人,变成完全笃信佛教,并在上净下慧大和尚的座下剃度,成为一名真正的僧人

  7

  这就是一个法师出家的心路历程

  看起来是一种戏剧人格所创造的戏剧化选择

  一个离婚事件导致的自毁人生,和一个佛教道理的启发,一段打坐修行带来的心态和身体变化,就促使一个佛教徒产生

  在这当中,我看不到什么伟大启示。只看到人间烟火

  我看到的是由一种“执”,到另一种“执”。爱情带来了甜蜜可爱情的逝去也带来了自我毁灭。所幸,佛教的理论和修习又拯救了这颗心灵

  当然,他可能也是一位认真的修行者。但与我想象的还是有所不同

  8

  民国著名才子李叔同抛妻弃子,斩断红尘,遁入佛门,后因弘一法师之名名世。被看作是我国现代一位著名的高僧。

  当然,弘一法师的德行是非常高的,有非常多关于他的段子,包括二三十年的苦脚行修,包括圆寂前一系列关于不要伤害到火化炉旁小虫子遗嘱。都令人感动

  但佛教的目标到底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培养一个人的德行吗?

  宗萨仁波切说,佛教有许多关于道德描述,这往往容易让人误认为佛教首先是关于道德的宗教,其实,佛教首先是关于智慧,教人看清世界真相的宗教,其次才是关于道德。

  弘一圆寂前留下一副著名的字:“悲欣交集”。似乎还是在感叹他的一生,而不是什么超越性的智慧之论。

  以我之浅薄妄下这些质疑之言,必然又会遭到一些“学养深厚”的修士或看过几本书就喜欢喷的人的反对

  我就像那指出皇帝没穿衣服小孩,最后再指出一下对上净下慧老和尚的法号的困惑。上净下慧老和尚是当代中国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僧人。许多人谈论他必带尊敬语气,好像不这样就无法显示自己对佛教的虔诚

  我的困惑是,佛教最基本的智慧是要人去除分别心。

  去除分别心才能平和看世界,通达广阔的智慧。

  在无分别心的人眼里,无上无下,无所谓上下,又何来上净下慧呢。

  佛门说,智慧来自清净心。

  佛门还说,世界无净无垢。

  所以,法号上净下慧,简直就是“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的翻版

  佛本来是超脱智慧的修行学问。但以我这俗眼观之,处处充满了“佛执”。充满了并未超脱的智慧。

  文中插图的极简主义摄影作品来自网络。

  倡导面对真实自我、用文字进行自我探寻与整理好报线上写作即将升级回归;在深山古村,由报大人带领,相遇几位同好,一起写作画画,共度10天美好时光在文字中重新发现自己豹舍写作营第二期,即将开营,仅限10人报名。敬请关注近期好报推文

  由报大人牵头的读书、写作、画画、自我探索及个人成长线社区——“豹读会”——正在内测。在这里: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的精彩都能被看见,每个爱读书、爱写作、爱画画、热衷自我探索的人,都能找到同伴。内测阶段报名费仅99元(管一年)。有意加入者滑至文末点击阅读原文”~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情执”与“佛执”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