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一次18岁。”
这是欧阳娜娜在自己新书《18》里开篇第一句话。288页图文,5万字文字,这本书也是欧阳娜娜送给自己的一份特殊的成人礼。
那年,她顶着“天才少女”的光环横空出世,同时也面临着比常人更多的压力和选择。
8月,十点君与欧阳娜娜相约胡桃里,聊那些关于大提琴与成长的故事,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窗前,《无言歌》响起,仿佛又回到了15岁在客厅练琴的那个下午。
1
音乐与我一起成长
“在我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几首可以代表那个时候状态的曲子,但有一首曲子,它好像可以代表我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就是《无言歌》。”娜娜说。
这是她第一次音乐班期中考试的曲子,也是她第一次参加比赛得奖的曲子,在她第一场音乐会出现过,同时也被收录进《15》专辑里。
娜娜坦言,第一次听到《无言歌》的时候还很小,只觉得它甜甜的,很好听,后来开始练习,技巧不够好,但还是觉得曲子简单又情绪分明。
演奏出来,也就是很简单的两个层次:第一层特别温和,第二层比较激烈。那是一个小朋友拉出来的,藏着一种没有经历过世事的天真。
随着年龄渐长,每次再拉,却一年一年的发现那种单纯和干净变得越来越困难了,《无言歌》默默地像是生出了15个层次。
开始一层比一层复杂和晦涩,到了“激烈”的部分,相同的旋律,则或许一个是“哀求”,一个是“愤怒”。
直到现在,她才真正了解到:
生命本来的样子,或许就像一篇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的乐章,但其中每一个起伏、跳跃、停止和延长的音符,都因为演奏者的表达,而有了非常复杂的意味。
大提琴不像钢琴,可以一开始就练一整首曲子,它要先从基本功开始,“那时候我有一本灰色的谱子,特别厚,我们一直叫它灰本,老师通常翻开一页,然后挑出一小块让我练,一练就是一个星期。”
“枯燥吗?”
“不,我很喜欢。”
没有听到很多人抱怨学习音乐的声音,娜娜看着前方坦露自己的真实想法,“父母从未逼着我学习大提琴,我所有的动力都来源于喜欢。”
妈妈的计划表也是值得一谈的事情,“我跟妈妈的性格很像,都是喜欢按照计划行事的人,妈妈会帮我更有效率、更有规划性的把事情完成,所以我也养成了写时间表这件事。”
娜娜生命中的第一把大提琴,是廖美英老师帮忙挑的,有着淡淡的黄色的一把1/2琴,那时的她有6岁。顿了顿,她声音有些低沉,继续说道,“但,也是第一次知道难过的感觉。”
“上了小学音乐班之后,有一天琴摔坏了,琴头断了,特别难过,在那个年纪,一下子知道心爱的东西坏了,感受到什么叫心痛,不过后来我把它修复,现在还放在家里。”继而,娜娜有些开心的说。
“勤奋、刻苦、学东西慢、领悟时间比别人稍微长点”是娜娜对自己的评价,在音乐上,她更多愿意牺牲自己的休息、玩乐时间去练琴,甚至觉得睡午觉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一定要练琴”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她相信只要愿意努力,总有一天会得到回报。
娜娜坦言,如今,大提琴已经成为自己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时候是单纯的喜欢一件事,现在,是要跟它(大提琴)一起探索未来,去做各种有意义的事情影响别人,给大家分享音乐。
2
寻找“同类”
10岁那年的暑假,是娜娜第一次离开自己的班级去美国的夏令营看别人拉琴。
她回忆,有一天中午,她坐在一片草坪的公园椅上拉琴,一边和她的全琴熟悉,一边练海顿的一首大提琴协奏曲,拉到一半的时候,对面的一个金发男孩就跟着她一起拉。
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娜娜说,那是她第一次感受到,原来音乐是不用语言沟通就可以玩起来的,这也是她第一次产生了去美国念书的想法。
之后去到荷兰音乐节,她说:
那个舞台就像有魔力一样,时刻吸引着我,我不再纠结是不是要离开台湾去美国,因为我明白,去哪里学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谁学。
决定报考柯蒂斯的时候,只剩不到5个月的时间,需要练习的曲目量非常大,娜娜有些感慨地说,“那时准备了一个非常详细的计划表,详尽到只要一次不练就绝对练不完的地步。”
柯蒂斯和其他音乐学校有很大的不同,柯蒂斯全校只有160多个学生,大提琴一共只有13把,每个学生都是全额奖学金,毕业一个才会再招一个,这是一所比哈佛录取率还低的学校。
那时,费城的雪还没有化,第二轮考试出来,她跟妈妈走在柯蒂斯校园的路上,娜娜说:“柯蒂斯是所有音乐人的梦想,如果这一年考不上,明年还要来考。”
回到台湾后,在3月的某个下午,知道自己被录取后,娜娜坦言,“那时才真正体会到,原来努力去做一件事,是真的能看到结果的。”
但在美国的音乐之路并不如想象中顺利,在费城生活的第二年,她的心里开始感到惶恐、空虚,从忙碌到安逸,“我觉得自己没有进步,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双子座的特点似乎在娜娜的身上有些悖然,面临选择A或者B,她敢于两者都选,哪怕自己要付出双倍的努力,承担双倍的后果。
“15岁决定从柯蒂斯休学,算是我自己人生中比较大的决定”,娜娜思考了下,继续说道,并不知道这个结果是好还是坏,也没有特别在意做完这个决定后外界的声音,“觉得这是我想要做的事,就做了”。
也许是跟自己年龄有关,00后冒险的特质始终存在于她的血液中。
那时很多人认为我休学是为了走一条更简单的路,但我觉得是在走一条更难的路。
但我愿意走,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都会坚持下去,三年后再回顾,我很感谢当时的自己,我觉得自己学到的东西很多。
娜娜坦言,18岁重返学校是15岁做的决定,这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段经历,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3
我不想我的生命中只有大提琴
在准备柯蒂斯考试的那一年的冬天,《北京爱情故事》制片人找到妈妈,希望娜娜去试一试这个戏。
其实,有些事,在她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就已经注定,在收到柯蒂斯录取通知书之后,娜娜说,她的生活一下子从备考的紧绷状态里放松下来。
这时,收到制片人的电话,再次希望娜娜能够去北京试下戏,那个时候,离《北京爱情故事》开机还有一个月的时间。
“娜娜,你想演这部戏吗?”
我告诉他:“我想。”
导演接着问:“为什么?”
“我不想我的生命中只有大提琴。”
娜娜坦言,现在回想起来,当听到这句话时,自己也吓了一跳。
刚刚通过梦寐以求的考试,好像就要站到职业演奏家的路途中去了,好像一切的安排都要按部就班地展开了。
但心里总有一点小小的怀疑和惶恐,“我以后一辈子都要和大提琴在一起了吗?除了大提琴,我还能做什么?”
而现在就有这样一个尝试在面前,它完全陌生却又充满诱惑,它可以满足她对这个世界刚刚升起的好奇心,也会在未来留下一段和大提琴不一样的声音。
娜娜坦然道:“《北京的爱情故事》对我来说是有特殊意义的一部戏,因为它,我第一次开启了对未知领域的冒险,每一天都在接受新的挑战和压力,每一天也都充满诱惑。”
其实,做出从柯蒂斯修学决定时,娜娜还在录《偶像来了》,在她说出这个决定时,大家表示惊讶,但能够理解。
汪涵告诉她:“每个人都要以自己最应该有的样子活在当下的环境里,生活原本就是由一些不期而遇的幸福和许多突如其来的困难组成。”
何炅也说:“我觉得人生应该顺着来,没有什么必须要遵从的决定,因为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样的,决定了就不用回头,记住只要有选择权总是最幸福的。”
是啊,人为什么不能从15岁就开始奋斗呢?
她说:
每一个阶段自己想要的东西都会不一样,很多时候会迷失,18岁的我有了新的感悟:人生不长,如果有机会做自己喜欢并且快乐的事情,为什么不做呢?
对于那些负面的声音,娜娜坦然道,有时候也会成为一种能量,它会时刻鞭策自己继续努力,“也感谢一直鼓励我的人,不想让他们失望,也不想让自己失望。”
成长,就这样不期而至。
今日话题
成长中最深刻的一次自己的决定是什么?
你后悔过吗?
点击人物
收看十点视频出品的其他人物故事
吴晓波 | 八月长安 | 梁文道 | 蒋方舟
李光洁 | 葛亮 | 张立宪 | 刘轩 | 郝景芳
鲍鲸鲸 | 秋微 | 张皓宸 | 张德芬 | 江一燕
耿乐 | 余世存 | 肖全 | 陈学冬 | 笛安 | 林曦
苗苗 | 谭卓 | 张大春 | 黄晓明 | 刘恺威
程璧 | 王骁 | 大鹏 | 祝羽捷 | 苏岑 | 丁丁张
刘同 | 王潇 | 于丹 | 陈乔恩 | 七堇年
袁姗姗 | 彭于晏 | 胡德夫 | 吴昊宸
明道 | 敬一丹 | 史航 | 安意如 | 韩旭 | 老狼
李宗翰 | 蒋梦婕 | 张驰 | 于明加 | 于朦胧
连姆·尼森 | 刘若英 | 李易峰 | 徐峥
马思纯 | 赵又廷 | 黄渤 | 贾樟柯 | 姚晨
廖凡 | 马伊琍 | 李卓群 | 阮同民 | 王亚彬
左手千里 | 叶泳湘 | 肥虫 | 嵇翔 | 黄湘丽
杨函憬 | 老麦 | 林宇鸣 | 小鹏 | 耀扬
河马先生 | 伍洲彤 | 李晓林 | 张一山 | 宋洋
黄真真 | 魏坤琳 | 金宇澄 | 许知远 | 张嘉佳
幾米 | 王俊凯 | 武大靖 | 王瑞雪 | 尼格买提
雷声 | 王珮瑜 | 魏坤琳 | 张子枫 | 尤靖茹
守岛军人 | 李星宇 | 小娟 | 张静初 | 郑恺
看见,更温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