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有个文学家,叫王冕,非常有名,我小时候看的第一个古装电视剧,就是讲他的,看完后对古代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感觉古代真是太好了,个个仙风道骨,边放牛还可以边画画。我至今还记得王冕画的荷花太好了,是一个慈眉善目、长得像仙鹤的老头子教他的,最后用红笔勾勒荷花瓣上的脉络时,我嫉妒得要跳起来。为什么我没有生活在古代?没有这样的好师傅。随后荧屏上好像还适时响起了插曲,歌词就是他那首幽有名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
后来我才知道,古代没那么好。王冕生活的时代,已经是元朝末年,他早看出来天下要乱。曾经因为画名,住在北京的秘书卿泰不花的家里(蒙古人取名字喜欢叫花啊草啊),泰不花要举荐他做官,做自己的下属。按说这是个好机会,王冕也曾参加过高考,就是想做官,只是落榜了而已。这回他却拒绝了,说:“您老人家真蠢。我告诉你,不满十年,你那秘书监官邸,就只有狐狸和兔子到处跑了。我可不愿跟你一起陪葬。”他的意思是,天下将大乱,当官的都死无葬身之地。他真敢说,泰不花也真敢不介意,换了乾隆盛世,十个王冕也身首异处了。
王冕并不是随便说说,回到家乡后,他那张嘴巴依旧整天散布负能量谣言:“天下要乱啦,大家还是赶紧储藏点粮食吧,否则到时哭都来不及呀。”
就这么瞎说八道,竟然没被刑事拘留。当然大家都认为他是纯粹放屁, 因为看上去天下太平得很。对别人的谩骂,他也不介意:“好,就当我放屁吧。”
没过几天,他就带着老婆孩子搬家了,搬到九里山中隐居,种了三亩豆子,六亩小米,上千株梅花,五百棵桃花和杏花,其他农作物也不少,比如芋头、薤、韭,应有尽有;为了解决蛋白质缺乏的问题,他甚至还雇人凿了一个池子,养了一池子鱼。池面上少不得还要种点菱荇什么的,不敢浪费。总共搭了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天天躲在家里写书,但不发表。晚上夜深,则点起灯朗诵,宣称:“如果我一下子死不了的话,靠我这本书去游说明主,当个千古闻名的总理,一点都不成问题。”天气好就疯狂写诗,满纸都是天风海雨,壮气逼人,有人慕名来拜读,读了之后都毛发直耸,对比自己的生活,猥琐得不行。所有来的客人,王冕从不以礼相待,但如果言语投缘,可以畅谈一天,毫不疲倦。到了晚点,客人自己去锅里盛饭,不许讲客套。他擅长画梅花,好多人跑来求画,当然不是无偿的,拿米来换,米多,画就大,米少,画就小。有人讥笑他:“你也太贪财了。”他说:”老子画画不是劳动?劳动不可以换钱?我饿死你才高兴?赶紧,给老子滚蛋。“
没多久,果然天下大乱,当年要举荐他做官的秘书卿泰不花死在乱兵之中。王冕躲在山里,就靠他那些农作物,挺过了兵乱。不过也许因为名气太大,朱元璋部将胡大海攻下王冕的家乡诸暨之后,终于通过向导在深山中找到王冕,几个兵七手八脚将他抬了出去,他一气之下突然发病,当晚死掉,享年五十岁。战乱,到底还是躲过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跑到山里去种米种菜,确实是安然渡过末世的好办法;但不能名气太大,太大了,也会被抬出来。不过我们生逢盛世,这些旁门左道,是永世都用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