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今天朋友圈划下来,一大版都是锦鲤抽奖。
按照朋友圈地区人数密度,我朋友圈分别出现最多的是广州,东莞,潮州,汕头地区的推送。
似乎一直是这样的,足够多的人转发同样的东西,就会出现反对的人。
我虽没有在朋友圈转发过锦鲤推送,但也没有特别到要炖掉“锦鲤期待者”。
因为我觉得我们多少都在生活里扮演过一个“锦鲤期待者”。
那是一种“万一是我呢”的锦鲤心理。
二。
上小学的时候,老师会像综艺公布名次那样,公布每次考试的排名。
她会把中间部分先念了,再公布排名前十,剩下的人就要自己去找她领取成绩单。
虽然我不太相信,可还是会随她一起去,因为我也常常会想,拜一拜,万一下次老师念到的那个是我呢。
后来长大一点,我就明白考试不靠拜拜了,临时抱佛脚的背诵可能还更靠谱一些。
想过很多次要逃脱,以及不可能。
每一次他找我的时候,我都知道,我不应该被动摇。
可是每次在看到那个微信小红点的时候,
或者看着每一句“晚安”的时候,
看到他发的每一则意味深长的朋友圈的时候。
我说的是,万一,他喜欢的是我呢。
所以我假装犹豫却非常坚定的跑过去,主动给信号,当一个知心好朋友。
就像转发一个抽奖,转发一遍不行,转发一百遍,总有一天会是我吧。
可是我用过去20多年,终于不得不搞清楚一件事情:那不是我。
三。
也许是因为从小是个倒霉蛋,所以我一直更相信“万一不行呢”。
小时候跟着大人买过六合彩,原本在脑子里闪过没有押的数字,最后都会是特码;
喜欢过一些人,每一段我想着“这次应该可以了”的感情,最后都被证实了真的不可以;
每当眼看着发生一件还不错的事情,过不了两天,一定会发生一件加糟糕的事来盖过。
所以后来并不是现实在否定我,因为我总得赶在它否定我之前,否定自己。
四。
她们可以在选择钢琴和小提琴,在“出国”或者“高考”当中做选择,摆在她们面前的永远有A和B甚至C的选项。
她们喜欢的人,好像永远都会“刚好”喜欢她们。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拼劲全力才能够到一点点的东西,好像她们挥挥手就可以了。
而你,似乎光是想得到其中的A,都是一件超级难,接近妄想的事情。
就像我曾因此不断用“不可能”的自知之明,来消灭一切的锦鲤心理。
五。
直到前段时间,我跟远夏运气特别不好,他给我打气。其中一个方式是把我们的桌面,都换成杨超越的壁纸。
尽管最后没有好运发生,我们还误机了。
但有次我按解锁键,朋友看到壁纸 嘲笑我“信这些”。
我哈哈哈笑着撇清,“是我男朋友帮我弄的啦,我不要他还非要设置”。
当时转念一想,与其说是在“指望好运光临”,这不是更像一种打气?
靠锦鲤心理,有时候互相给对方打气,更多时候自己给自己打气。
现在我已经不太羡慕那些幸运的人了,因为我知道更多人跟以前的我一样
1,转发着某种信念,每月头一天的元气朋友圈,杨超越的财神爷壁纸,又或者是锦鲤大奖。
2,对一些靠努力得不到,又特别想得到的东西,在心里默念三遍“万一是我呢”的小口号。
3,然后在最终结果公布后,盯着与自己无关的“开奖名单”轻轻叹一口气,“果然,我就知道我没有这种运气”。
再点进去看看那个运气好的女孩子是什么样的?就好像关注那个被喜欢的幸运女孩是怎样的。
我知道更多人是这样的倒霉蛋男孩,倒霉蛋女孩。
甚至觉得他们倒霉得很可爱,明知道自己运气烂透了,依然哈哈大笑,自嘲。
继续给自己“万一”的暗示,在不敢期待的人生当中,偷偷埋一点小彩蛋。
“不能再坏了吧”
“万一这次是我呢”
对于我们这群黑白倒霉蛋来说,这或许不叫“锦鲤"。
这是对泄气生活的“尽力”。
△
进来叹口气
这里是你的叹气基地
a.转发 b.点赞 c.点广告
是你对我最重要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