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君
吴文君,1971年生,小说见《清明》《作家》等刊,部分被《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转载、收入短篇小说年度佳作。出版小说集《红马》《一切都还好》《去圣伯多禄的路上》。居浙江海宁。
吴文君短篇《叙事曲》刊载于2018-5《收获》
创作谈
从遥远的过去到现在
y 吴文君
一直记得十七岁的一次旅途,我和妈妈一起去安徽爸爸那儿,没想到遇上改夏令时的第一天,好多班次改了时间,我们却不知道,到了车站,火车已经开走了;改签到南京,却没注明哪个站,江这边的,还是江那边的,又误了;再改签,还是误……就这么走走停停,一段熟悉无比的车程硬是被分成陌生的几段。第三天下午,到蚌埠站了,改签完车票,我和妈妈疲倦沮丧地走进候车室,忽然看见一个小孩,和我小时候长得一模一样。真的,也太像了,完全就是照片上的我,认识我们似的手舞足蹈,笑个不停。一路误车的噩梦顿时化作惊喜和疑惑,不要说妈妈,连我自己都发懵,就像和不同维度的我进入了同一维度。这里有着什么不可思议的因缘吗?于是,去看爸爸这条路,时间和线路不停地错位;和小孩相遇这条路,则不早不晚,精确到分秒。
这一类此处受阻,为了给彼处让步的事还有几次,有些以为忘了,其实只是沉到更深的地方,不知哪天,哪个人哪句话哪个场景一触动,又浮了上来。也跟一二朋友聊过,要说里面的玄机,却总是不得。可能本来就没意义,无常生命中的一节。仅此而已。
可是,我写的,如实说来,不过是一些忘记不掉的事,一些带着感知的际遇。这有点像走进博物馆,突然停留在某个物品面前,灵魂托生在上面似的,站很久仍不愿离身。而另外的物品就不会这样,再有价值也不会。感知的源头虽然复杂,却无疑与我们出生后最初目睹到的地形地貌周遭环境有关,最初接触到的人和事有关,以及最初读到的书有关。所以乔纳森·弗兰岑会说:“读小说和写小说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方式、一种对话和竞争的形式,是一种为人之道和成长之道。”不认字时乱翻医学手册的我,长成读《夏洛的网》的人,又长成读《红楼梦》的人,再长成读《飘》读《呼啸山庄》、读《1984》的人。是谁在牵引呢?我在书中寻找没有发现过的感知体验,记忆中视为浮沫的那部分随着时间消失了,余下的部分反复的沉淀澄清,最终出现在我的小说中。
起先这些人物只有一点点轮廓,一两句话就能概括完的人生:诸如一个整天坐在家门口、不管谁走过都要抬头望一眼的女人不见了,死了,儿子把她带回老家埋了;还有一个女人,刚生完小孩,晚上碰到医院停电,被护士打错一针,没有救回来,小孩是护士领大的……我听到看到,记住的也只是一张女人茫然的脸,门口水门汀被凳脚经年累月弄出的印迹,水管吐出夹杂着米粒菜皮的水流;小孩在妈妈葬礼上不是哭,而是笑……零碎,轻淡,可每样东西背后总像还藏着另外一样重要的东西,伸向日常之外的世界。就算无影无踪一段时间,也会发出喊声似的活过来,表明他们的存在。直到我把他们写下来。可是,设想他人的生活是有局限的,不仅需要我把自己放进去,把他们当成我自己来写,好像我就在他们的躯体里,是他们的一部分,也需要我超越自己的视角,获得更丰富的自我。
有人读了《琉璃》《木板上的莲花》,过来问我:“怎么你写的人都这么不幸啊?”
忽然被问住了。
真的,为什么啊,是我天生写不来太开心的事?看卓别林在《摩登时代》滑稽地转着圈子,我不也笑得发疯?日子过得心满意足的人,身边也有很多啊。难道我天生只会被沉重的东西所吸引?天生只对失落与剥夺这一类事物*?
直到最近几年,我才慢慢体会到那些看似无形的感知是有出处的,我写的人,很大一部分是没有根,没有可归属的故乡,在生身之处也只能漂泊的人;在时代进程里失去存在的价值,持续价值贬值的人。就像《叙事曲》里的祖孙三代。外祖父一生徒劳无功的阴影传给母亲,又叠上一层阴影,变成一种秉性,一种遗传基因,覆盖到吕颂的身上。
门罗有个短篇,《骄傲》,写奥奈达和她的父亲因为太有钱生出的许许多多的尊严,持续到他们成为普普通通的穷人之后很久很久。这种变成秉性和基因的阴影要去除一样很难。想让吕颂长成斯斯这样对任何事完完全全一点儿都不在乎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他只能跟奥奈达继承父亲的骄傲似的,继承属于他的阴影,直到他找到消解消除这阴影的途径。
没有哪个人的现在和过去没有关系。我只有一次次看回去,在过去的声音里,在真切发生过的事实里,才能对现在因何成为现在多一些洞察。如果说这两年我在写作上有什么变化,那么,从《叙事曲》这个小说开始,我将从过去的外围,进入到过去的核心吧。
收获微店
扫描*进入《收获》微店,在《收获》微店订阅和购买,微店负责发送
2018年第5期《收获》
2018-5《收获》目录
息壤 / 盛可以
长篇连载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 / 黄永玉
中篇小说
夹叉 / 艾玛
弥勒,弥赛亚 / 徐皓峰
短篇小说
法力 / 张悦然
叙事曲 / 吴文君
紫竹提盒 / 肖克凡
行走的年代
叩开圣殿之门 / 朱伟
南林孤鹤 / 袁敏
北纬40度
沧海文心
无钱买酒卖文章 / 王尧
224页,25元
《收获》发行部:021-54036905
2018《收获》长篇四卷
¥140
2018《收获》双月刊6本
¥150
2017《收获》双月刊6本
七五折*¥67
2017《收获》长篇4卷
八折¥102
2017《收获》合订本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