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扉旧事(53)
闹心的特区之旅
张国领
特区,这是中国*之后出现的一个新鲜词儿,对于国人来说,它曾经是那么诱人,因为被划为特区的地方,有着数不清的优惠政策,看不完的新生事物,道不尽的想象空间。
当年的那些特区,如今看来已经很平常了,因为按那时特区的标准,现在祖国处处皆可称为特区了,既然都是特区了,也就失去了特区曾经所特有的特别、特殊和特色了。回望1992年的中国海南省,的的确确称得上是中国最大的特区,因为那里的一切,在世人眼中,都是那么新鲜,那么奇特,那么另类。
第一次踏入特区,是1992年的秋季。
我的任务是去参加一个电视新设备培训班,培训由北京的一个电视部门牵头主办,日本索尼公司协办。协办就是提供资金,因为索尼公司的电视技术和设备,已经垄断了全球。培训通知上写得明白,每个省派一名人员参加,到海南省海口市报到。
海口市是刚成立不久的海南省省会,也是*向世界宣布的经济特区。我不知道和我同去参加培训班的薛记者心中怎么想,我一看到通知,心中就非常激动,一是可以乘坐飞机了,对于从没坐过飞机的我来说,这是很大的诱惑;二是可以亲身感受一下特区了,特区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听说那里遍地黄金,一切都是高消费,那里的人都是大把挣钱,大把花钱,一般内地人去了消费不起;三是可以开开眼界了,看看特区到底与内地有何不同,特在哪里。
那时候乘飞机不像现在这样,拿着自己的身份证就能买票,除了个人证件,还必须要有单位开的介绍信。况且也不是谁拿着介绍信都能买到机票,因为航班少,合肥到很多城市还没有航班。我们首先找到在机场安检站工作的兄弟江鹰,他又从民航系统找朋友帮忙,总算买到了机票,不过飞机不是直接飞到海口的,而是要先飞到上海虹桥机场,再从上海转飞机飞到海口,因为那时候,合肥到海口没有直飞航线。
没坐过飞机的人,都想体验一下坐飞机的感觉,可真有了坐飞机的机会,特别是过了机场安检的大门之后,我的脑子一下变得万分复杂起来,看着机场跑道上起起落落的飞机,就想着要是飞机从空中掉下来怎么办?再想想那么多人坐飞机,也没有掉下来,坐飞机的何止千万,又不是我一个人,再说了,不是买了保险吗?如果我坐的飞机掉下了,妻子女儿一次可以得到20万元的保险赔偿,在当时万元户还是大众梦想的时候,她们一下子能成为20万元户,我也没什么遗憾的。
这样胡乱想着,到了*那一刻,我一步三回头地把身后平时不太注意的土地,多看了好几眼,好像这飞机一起飞就落不下来了似的。
飞机起飞之后,心便悬了起来,明知紧张没有用,还是不由得紧张不已,每次遇到气流颠簸,都觉得是要坠落了,这种紧张不安的感觉伴随了我一路。等飞机到了海口上空时,感觉就像在空中停了下来,透过舷窗看到下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我马上就想着飞机要是掉进大海里,那些大鲨鱼们肯定要饱餐一顿了。想到这些浑身就有一种被撕咬般的难受。
飞机在我的种种极度危险的假设中,终于平安降落了。我一路上悬着的一颗心,也终于被放进了肚子里。
海口的机场比合肥的火车站还要热闹很多倍,停机坪上,飞机停得一架挨一架,好像全是降落的,没有一架是掉下来的,我的杞人忧天完全是在自己吓自己。
我和薛记者两人在广场出口想打车出来,可死活没打到,拦下的出租车,司机都说有人了。最后看到一辆明明没人的车,我们就站在路中间堵他,司机没办法才让我们上车。在车上我就问司机机场为何这么繁忙?他说:“不是人多打不上,是你们穿着军装,哪个敢拉你们啊。”我问他为啥?他说:“有的军人坐车不给钱。”
“哦,特区竟然有这种情况?”我感到很吃惊,作为军人我也感到不可思议,军人怎么可以这样没觉悟?莫非是冒充军人的人?
说着话出租车就到了我们要去的部队营区,到营门还有一段距离,司机就把车子停了下来,说啥不再往前去了,他说如果让他们看到我收你们的钱,会有人阻止的,你们在这里下车我就少收你们五块钱。我没让他少收五块钱,看着远去的出租车,我心里五味杂陈,不知该说什么好。
在内地常想象特区,把它想成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想成金钱遍地流的淘金场,甚至像电影中黑社会猖獗的三十年代上海滩,冒险家的乐园。可当我置身于海南大特区并在那块被海水涤荡的土地上生活几天以后,谁要问起对特区的印象,我却不知从何谈起了,因为想象与现实的海南有着无法弥合的距离。
特区不需要想象,哪怕最美好的想象在这里都被无情的删去或忽略了。
在这里遭遇的处处事事,都使你产生一种强烈的撞击,告诉你这是一块摒弃所有闲聊、空谈和许诺的真实的土地,仿佛两人对面而坐,金钱,就是唯一的交谈主题,无论是否曾经相识,都会在这个主题下亲热起来,投机起来。在内地常听说这个人经商了,那个人下海了,海南人不说这种时髦的词儿,没有空谈,只崇尚行动,一心一意在海洋里,中流激水破浪飞舟。弄潮儿也罢,溺水者也罢,绝没有谁是英雄谁是草寇的惊诧,因为他们就生活在远离大陆的大海怀抱,从事的都是拉网擎帆的事业。既然在风浪中度日,弄潮者理当有之,溺水者也理当有之,何况海之潮有起有落,谁能料想今朝被水呛,明日不会成为操浪涛之舵的船长呢。
学习之余,我们要结伴出去逛街,主办方要求我们必须结伴外出,因为在大街上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至于什么事,他没有说,那言语之外好像不是被打家劫舍就是被诱入歧途,搞得我们好生奇怪,也更增加了好奇心。
我是怀着一腔热情去逛街的,让我始料未及的是,逛一趟海口市,却反引出了我许多的惆怅与困惑来。那挺拔而旺盛的椰子树掩映着的大街,除了车辆穿梭不停爬行外,行人寥寥。商店林林总总,琳琅满目,光顾者却少得可怜,有几个东张西望的顾客也大概同我一样来自内地吧,神情无法掩饰其好奇与惊讶。
这不禁使我想到北京的王府井、西单和长安街,那一天到晚推不动的人流;想到上海南京路上那躲不开的拥挤,此时在这大街上宽松自在地行走反而有了几分不自在。倒不是物价高得令人咋舌,而是囊中羞涩,而是心中那种“内地人”的感觉越来越重,使我平生第一次理解了生命中还有不能承受之轻。
后来一位来自东北的海南人告诉我,海南人的生活习惯是两班倒,一班人白天挣钱晚上享受,另一班人白天睡觉晚上挣钱。由于大家都喜欢夜生活,白天是很少有人上街闲逛的。凡闲逛者,皆外来人也。我听了介绍似有所悟,所谓逛街压马路,那种悠哉游哉的生活与特区迅速运转的快节奏、珍惜分分秒秒、注重实效不相协调……
说到海南夜生活,果然是另一番景象,夜幕初临,华灯齐放,被冷落了一天的大街突然变得热闹起来,一街两行五花八门的小吃摆得满满当当,百味混合的气息不时随风扑面。
霓虹灯闪烁期间,行人熙熙攘攘,吃得津津有味,笑得甜甜蜜蜜,买得高高兴兴,卖得称心如意。最显眼的门面要算歌舞酒吧和娱乐城了,门前的高级轿车穿梭,靓女俊男优雅潇洒,或相挽相携,或相拥相偎,或翘首张望,或搔首弄姿。一次我们正行走间,有两位花枝招展的女子从身后靠上来,似有意又似无意地问了句:“想玩玩吗?很便宜喽!”,我不解其意问到:“玩什么?”谁知我一句认真的问话,竟引得那女子一阵讪笑,扭动如柳的腰肢,匆匆远去了。
我曾和一位北京朋友到歌舞厅看看,那家名字叫“假日俱乐部”的歌舞厅,门面装饰并不华丽,但它的室内布置却非常幽雅舒适。由于我俩是第一批客人,歌舞厅总经理按惯例上前迎接。总经理叫丁枫,1.8米的个头,热情而精干。听说我们是从内地来的,又多了几分客气,他说他的老家在安徽,到海南时间并不长。他把我俩安排在头等包厢里,刚落座业务熟练的服务生便端上歌单和饮料单。包厢设施齐全,完全是一个自成体系的歌舞厅。这种场合没有陪唱是不合规矩的,由于朋友和我均不善歌舞,丁经理特意叫来了两位女士为我们唱卡拉0K,不过临出门他留下一句话“包厢优惠,小费自理哟。”
两位谈不上漂亮的女士非常健谈,那老是走调的歌声确实不敢恭维。交谈中得知她们来自江西,靠伴唱的小费生活,一般每晚可收入三百元左右,有时八百一千也见过,主要看先生的满意程度。听了她们的话,我和朋友不禁咋舌。我俩都是月收入不足300元的低薪族,只是猎奇来到歌舞厅,不想却把自己推进一个进退两难的尴尬夜晚。正在为难之际,丁总经理把两位女士叫了出去,不知说了些什么,她们没再回来。进歌舞厅是掏钱买享受的,我没掏钱,却比掏钱获得的更多,脑海里一片困惑……
从歌舞厅出来已是深夜了,夜市仿佛刚达到高潮,我不再对那些眼花缭乱的东西感兴趣,直奔宾馆而去。刚想冲澡清醒一下混乱的思维,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我拿起话筒就听到那头传来一女子嗲声嗲气的声音:“先生需要服务吗?”没听她说完,我就烦燥地挂上了电话。
第二天,一位工作在海口的安徽战友请我吃饭,餐桌上他谈了许多来特区的感受,言语中能听出他对这里的生活已经非常适应。最后结账时,我说由我来结,他没有说话,从口袋掏出一沓人民币,很随意地噌噌抽出五张百元大钞,对服务生说,不用找了。那气派完全是刚从地上捡到五百万元的暴发户,是给我看的吗?抑或他就那作派,因为这是特区。
培训期间,我只上过那么一次街。不是不想逛,是这特区太特别了,而我只是个普通的人,不想走在大街上,被另样的目光去肆意乜视。
培训班,使我们对使用刚配置的电视新设备,已胸有成竹,大家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了海口,在机场通过安检时,听说来自东北的两个同行,携带的包裹被扣了下来,因为包裹里的光盘属违禁物品。听到这个消息我就想,看来特区的巨大诱惑,不是任何人都能经受得住的。
作者简介张国领,河南禹州神垕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丰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原《橄榄绿》主编、《中国武警》主编,武警大校警衔。出版有散文集《男兵女兵》、《和平的守望》、《和平的断想》,诗集《绿色的诱惑》、《血色和平》、《铭记》《千年之后你依然最美》《和平的欢歌》等11部,报告文学集《高地英雄》等2部,《张国领文集》十一卷。作品曾获“冰心散文奖”,“*文艺新作品奖”一等奖、“战士文艺奖”一等奖、“中国人口文化奖”金奖、“群星奖”银奖、《人民日报》文艺作品二等奖、“2009中国散文排榜”第六名、 “河南十佳诗人”等多个奖项。作品被收入《军事文学年选》《我最喜爱的散文》《中学生课外精读》等三十多种选本。
原鄉書院高品位大型文学平台关注原鄉書院回顾,点击可直接阅读
原鄉書院总目录
原鄉专栏,在后台回复作家名即可阅读
青山文艺|花解语|张国领|杨建英|杨华|卓玛
名家专辑,在后台回复作家名字即可阅读
毕飞宇|陈忠实|池莉|曹文轩|迟子建|格非|冯骥才|韩少功|贾平凹|老舍|李佩甫|李敬泽|刘庆邦|沈从文|苏童|三毛|铁凝|莫言|汪曾祺|王朔|王小波|王安忆|徐则臣|余华|严歌苓|阎连科|史铁生|张爱玲|张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