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他喜欢吃鱼,为了买到最新鲜的鱼,柒柒在寒冽的冬晨,到河边守候数小时;两个人吵架,柒柒就坐一整夜的绿皮火车,去他的城市跟他道歉;大冬天,即使在生理期,柒柒也要把他的衣服洗干净。柒柒原以为,这样就能换来他的真爱。
可等柒柒熬好鱼汤,打电话给前男友时,他却不耐烦地说,我在忙。
柒柒为他叠好干净的衣服时,他淡淡地表示,这本来就是女人该做的。
我一直以为妥协一些将就一些,这个世界就会为我让出一席之地,后来才知道:你永远无法感动一个不爱你的人。为了求而不得的东西放低姿态,为了不值得的事情固执而拼命地付出,只会加速感情的终结。
这种付出感,正是感情的一大杀手。
我们付出的时候,就会觉得有权利;我们接受的时候,就会感到有义务。只付出不接受的人,会有一种清白感,会觉得自己在这个关系中绝对问心无愧。但所谓的问心无愧,对别人其实是一种不公平,不愿站在别人的角度看事情,也不愿为关系的崩盘负责。
单方面的付出,到头来也只剩下这种无力的清白感。
真正的关系,绝不是一方单纯的付出,而是双方的彼此扶持,共同经营。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说,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爱,可以是自我和他人感觉到进步。
不爱自己的人,也不可能去爱他人。
生命的相互吸引,灵魂的和谐共舞,才是高质量的感情该有的模样。
02
每天早上4点起来,给儿子熬梨汁,一熬就是十多年;跟着进剧组,走到哪儿都亲自做饭,哪怕在五星级酒店也不例外;从上海到北京去看儿子,去的时候带了将近80只大闸蟹……朱妈妈认为自己完全当得起“贤妻良母”四个字,因为她是在用生命爱她的儿子。
已经70岁的朱妈妈,在节目上侃侃而谈,精力依然十分旺盛,表示自己还能奉献。
然而,父母无条件的牺牲,非但不能让亲子关系融洽,反而会把孩子推得更远。
妈妈要求她事无巨细都要报备,希望她走上自己为她规划的人生道路,觉得都是为了她好。
但她觉得,那句“我真的是为了你好”就像五指山,压得她喘不过气。
一种强有力的操纵方式,和我们亲近的人,用它直接或间接地威胁我们;如果我们不顺从他们,他们就会惩罚我们。如果对方只能用百分之一回报你的付出时,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九就会沉淀成内疚,最后逃之夭夭。
而且,勒索来的安全感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一旦你感受到危机,就会抓得更紧。
真正的爱,应该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著名演员张艾嘉,曾经为了把儿子奥斯卡培养成最好的童星,利用自己的知名度不遗余力地打造他。
3年后的一天,儿子终于开口说,妈妈,谢谢。
张艾嘉明白,为他做太多,反而是害了他。
我让他成为全校最优秀的学生,他没有谢谢我;我让他成为当红第一童星,他没有谢谢我;我倾家荡产去交赎金,他也没有谢谢我。可就在落日大漠里,靠在我怀里的时候,他那么由衷地感谢我。她决定,把自由还给了儿子奥斯卡,不再要求他按自己为他设计的路去走。
03
出去旅游,小语买东西都会记着给她带一份;朋友过生日,小语特地托人代购了一套sk2作为礼物。
可是,朋友对自己就很一般,有时候让她帮忙带个东西,她都表现得百般不愿意。
真正让小语心里五味杂陈的,是一次朋友手上有几张演唱会门票,但她却没有邀请小语一起,后面还解释,我怕你忙,就没叫你。
小语感觉她们的关系失衡了,好像自己无论付出什么,都无法换回相对平等的待遇。
从那以后,小语就开始慢慢疏远这个朋友。
后来,小语重新回顾这段关系,开始有了更多的认识。
有时候,让一段感情终结的,不是付出不够,恰恰是付出得太多了。
当你感觉到付出感的时候,说明这段关系已经面临危机。
付出的时候,你就会有期待,就会希望得到一种绝对的公平回报。
不想被这种付出感毁掉一段关系,最好的态度就是,做一件事,只是因为自己愿意。
无论什么关系,最好的状态都应该是彼此慷慨地付出,坦然地接受。
04
精读君在终身成长词典词条《83:情感账户》里提到:大部分的人际关系障碍,都源于对角色和目标的期望不明或者意见不一致。
而且,能够为喜欢的东西付出,其实本身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