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文坛,提到女作家,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一个张爱玲,一个三毛。同样是风靡文坛,她们相似,却又截然不同。
张爱玲冷傲,三毛炽热。两人的经历,自然也大相径庭。除开两人的名气不说,她们的爱情全都轰轰烈烈,却令人叹惋。
01
《撒哈拉的故事》
荷西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任何三毛所做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也许是疯狂的行为,在他看来却是理所当然的。
三毛是让人羡慕的,她的作品便是她自我的体现。三毛以一支笔坚持看守个人文字上的简单和朴素:从遥远的撒哈拉到敦煌戈壁,她不随波逐流,也不诠释人生,只做生活的见证者;她浪漫、洒脱、真性情,是永恒的传奇。
而再传奇的女子,遇到爱情,也会甘愿放弃远走,选择心的归属。嫁人,当然要嫁给欣赏你的人。在爱情里,不是为了他活成他希望的样子,而是有了他的支持,活成你愿意成为的样子。三毛做到了,如《散哈拉的故事》中所说——
我不是妇女解放运动的支持者,但是我极不愿在婚后失去独立的人格和内心的自由自在化,所以我一再强调,婚后我还是“我行我素”,要不然不结婚。荷西当时对我说:“我就是要你‘你行你素’,失去了你的个性和作风,我何必娶你呢!”好,大丈夫的论调,我十分安慰。
02
《雨季不再来》
(点击封面直接阅读)
在和荷西结婚之前,三毛也谈过几场恋爱。接受过一位画家的求婚,之后才发现对方是有妇之夫;和德国教师订婚,对方却心脏病突发而亡。
直到六年后荷西归来,履行当年的承诺,粘起她破碎的心。就像三毛所说:“或许,我们终究会有那么一天:牵着别人的手,遗忘曾经的他。”
当三毛还是二毛的时候,她是一个逆子,追求每一个年轻人自己也说不清的那份情怀,用文字记录下思想上的迷惘与感伤。
然而历经十年数不清的旅程,无尽的流浪和情感上的坎坷之后,她终于醒悟到了这一段日子并非虚度,而是让她成为了一个对凡事有爱、有信、有望的三毛,造就了她的浪漫与真性情。
那交错着甜蜜伤感少年心事的雨季虽然漫长,却总有一日,可以穿着干燥的黄球鞋踏上充满阳光的大道。而她与荷西的爱情故事,也令无数读者欢笑中落泪,羡慕却遗憾。荷西意外身亡后,时隔数年,三毛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令人感叹。
03
《倾城之恋》
(点击封面直接阅读)
相比对远行热情不改的三毛来说,张爱玲则显得极为淡漠。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历,让她看起来凉薄漠然。上个世纪40年代,上海滩最红的女作家,非张爱玲莫属。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孤傲的女子,在遇到爱情时,也沦为尘埃。
缺失父爱,又被继母常年虐待的张爱玲,很容易在爱情里,付出所有。不幸的,她爱上了大自己15岁的情场浪子,那些如花般甜蜜的语言,蛊惑了她,以为那时的温柔小意,就是爱情。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地位失衡的爱情,很快面临结局,三年后,胡兰成已左拥右抱,另有佳人在怀。
张爱玲的一生波澜起伏,生于复杂的大家族,长于万事崩溃的战争年代,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爱情。命运写她,她写命运。她太懂女人也太懂男人,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具魅力的作家,她的小说超越了她所处的时代,文字造诣登峰造极。
04
《白玫瑰与红玫瑰》
(点击封面直接阅读)
“这世界上有那么许多人,可是他们不能陪著你回家。”胡兰成的背叛让张爱玲的心灵受到重创,在悲痛和绝望中,她写出了《红玫瑰与白玫瑰》。
这本书透彻见血的的描写了婚外情中男人与女人的微妙内心,视角冷静客观,有着她一贯的风格。那场破碎决然的爱情,大概是张爱玲一生都难以疗愈的伤痛。直到死去,仍然无法抹去。
也许就像书中所说,“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这两个名字,直到今天也是响彻文坛的存在。虽截然不同,但无论悲喜,能确定的就是她们都活出了最真实的自我。这才是人生的最终奥义。
<End>
TALKS:
点赞前8名均可获得
张爱玲或三毛实体书一本
以次日21:00数据为准
本期活动均可参加
只能领取其中一项奖励
**
音乐 / <Can't Take My Eyes Off U>
//READ MORE
曾因*被列为禁书的那些经典之作
这些反派又匆匆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