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我情感
最近打开微博或者豆瓣,可以看到许多网友在吐槽《如懿传》:造型不用心,五毛抠图特效,服道化配置低……
不过,人们讨论得最多的,还是周迅,和她似乎失去了的「少女感」。
遥想当年的周迅,灵气逼人,眼神明澈,正是「少女感」的最好诠释。
但从来岁月无情,曾经的精灵少女,在《如懿传》中穿上清装后,却显得老气了不少。
大把的人开始质疑:你一个40多岁的人,凭什么来演十几岁的少女?
可当如懿成了后宫娴妃,看她坐在宫门时,手上那个拄着脸的小动作,她还是我们熟悉的周迅。
1关于周迅,和她失去的「少女感」
那么,言归正传,《如懿传》里的周迅还有「少女感」吗?
虽然客观来说,少女感的确是一种极受推崇的女性特质,但优雅、性感、甚至中性风格,也同样散发着女性魅力。
至于少女感本身,虽离不开后天的「术」和「道」的修炼和维持,但更仰仗先天的比例和气质。
有的人天生就没有少女感,比如19岁的张雨绮就已经是一副御姐的模样。
而年岁增长,本来就是所有女人都必经的宿命。只是最早期走少女路线的女明星,在老去后会更容易被当做“少女变大妈”的笑料。
可是失去「少女感」这件事,又有什么好遗憾的呢?
《做优雅的巴黎女人》里,作者奥黛莉·迪万说:不要害怕变老,除了害怕本身,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害怕。
周迅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坦然说过:“老不代表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枯竭,老有老的价值。”
是的,老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被外界的舆论绑架,而对自己的自然生长产生偏见。
2关于「少女感」,不必强求
少女感,本身就是形容少女的。那自然是当它用来形容一位少女时,才更生动自然,在视觉逻辑上经得起推敲。
简而言之,当你本身就是少女的时候,「少女感」是一种主观印象;但如果你已经过了少女的年纪,「少女感」就是一种造型风格。
既然少女感是一种风格,那么在选择这个风格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2个问题:
你为什么要走这条风格路线?你真的适合这样的风格路线吗?
与少女感相违背的,是浑浊的眼睛,是起伏的骨骼感,更是松弛起皱的皮肤。
如果你的原生基础已经不具备少女的条件了,就不要再硬走这种风格;如果有幸,依然保持着少女的条件,那就坦荡荡地接受,并且好好珍惜。
我们看那些五六岁的孩子,在舞台上故作老成地表演时,会觉得不自然,是因为他们完全没了孩童该有的天真和纯粹。
同样的,在少女的时候刻意给自己套一个精致的枷锁,在成熟知性的年纪又拼命去挽回少女感,都是一厢情愿的徒劳罢了。
成熟优雅知性,干练大气有内涵,不知道这些形容词相比少女,到底差在哪了?
女性的美是一种沉淀,更是一种阶段性的成长,何必在不恰当的时机为难自己呢?到头来,每个阶段都过得不开心,美得不自然。
3真正的「少女感」,与年龄无关
当少女感=少女脸时,条条框框的局限就多了,自然也不会每个人都是天生一张少女脸。
但真正的少女感,应该是发自内心的。
就像周迅说的,“少女感可能无法让每个人都效仿,但一直保有一颗赤子之心并非天方夜谭。”
扮嫩的麻花辫,粉色的蝴蝶结,丰满的翘唇,圆润的腮红……这样的少女感太无力了。
通过技巧和装饰做出来的造型,再怎么硬凹,也比不过一颗即便深谙世事也满怀真诚的心,比不过一双纵使览尽百态也保有好奇的眼睛。
如果硬要从“术”的层面来说少女感的话,那么我们该追求的,不该是「少女感」,而是「年轻感」。
因为少女感的打造,天然是适合少女本身,而年轻感则可以超越年龄,给每一种风格带来更多生命力和想象空间。
塑造年轻感的方法有很多,由内而外浸透出来的气质神态,恰到好处的妆容服饰,这些都是塑造年轻感的条件。
在这里举一个反例,这是当时杨幂在《红楼梦》里的造型,直到现在都为人诟病。
这个角度和打光,暴露了她脸上的肌肉缺点,还有内陷的嘴唇和短下巴,轮廓本身就是显老的;再加上眉毛的部分也完全经不起推敲,就更显得额头宽广。
这样的造型,不只是显老,更是了无生气,没有年轻感。
有年轻感的脸,往往是毛发旺盛的,有更多的色彩和力量感,比如浓密的头发,根根分明的眉毛,或额前隐约的细发。
线条更清晰的轮廓,也许会看起来更精致,但也少了一份野生的活力感。
很多时候,过分追求精致追求少女,反而会显得不真实,没有说服力。美应该是一种张力,而不是一纸画皮,不能任人涂抹。
4「少女感」的背后,是女性的「年龄焦虑」
在美剧《宿敌:贝蒂和琼》里,导演看着两位曾经如日中天,如今年过半百的女明星,对制片人说,你愿意和她们上床吗,如果你不愿意,观众也不愿意。
以「男性愿不愿意与之发生性关系」为出发点,来选择女演员,女演员当然只能拼命留住自己的少女感。
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大热美剧,无论是《绝望主妇》还是《傲骨贤妻》,都不再一味追求少女颜,而是让中年女演员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展示她们惊人的魅力和演技。
正如今年奥斯卡影后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在金球奖上所说的那样:今晚来这里的女人们,不是来吃东西,而是来工作的。
作为演员,弗兰西斯非常憎恶整容,她认为社会文化让人们以为「衰老」是「个人的问题」,是病态和失败,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病。
“变老很好的一点是,你的人生就写在脸上。”
而我们的影视剧市场,乃至整体社会文化,还停留在“贝蒂和琼”的时代,停留在一个「年龄歧视」的环境中。
由周迅和「少女感」所引起的热烈讨论,也正是出于女性对年龄问题的敏感。
包括姚晨前段时间在《星空演讲》里,引起了很多人共鸣的那一番话:
适合我给这个年龄段演员的戏却越来越少,我的事业已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丧。
在20多分钟的演讲里,她数次叹气、哽咽,泪水一直在眼眶里打转
从她的脸上能看出她这几年的挣扎和无奈,无论是女明星还是普通女人,年龄都会是一道很难跨过去的坎。
相反,焦虑其实是在提醒我们,这个环境对女性不友好,我们要保持自己的思考,不要被成见裹挟,一定要找到精神自由。
但也要去正视焦虑,把年龄、美貌当作一件普通的事情。有人漂亮,有人不漂亮,有人年轻,有人老,有时候被拍好看了,有时候被拍崩了,也就这么回事了。
掌握一些美的技巧,的确能让你在人群中脱颖而出,但少女感、高级感、性感……这一类需要主观体悟的,更偏向感性的形容词,尤其需要由内而外的气质散发。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气场。想要刻意营造,除非改变心境。
等有一天,你发现自己不再需要去思考怎样做才更有少女感时,也许就真的拥有少女感了。
20180827今日推荐课程互动话题你认为少女感是什么呢?
文章回顾
错误的选择 | 结婚率下降 | 金星复婚 | 新婚危机 | 情感问答三 | 别等赞
长按识别*关注“咨我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