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原创】在职场学习怎么看待别人
日期:2018-08-27 07:32:19 作者:龚妈 阅读:

【原创】在职场学习怎么看待别人

  文 | 龚妈

  / 背景 /

  我2004年到宾西法尼亚大学(Un of Pennsylvania)医学院生物统计流行病学系工作,先是做了三年的讲师,然后成为助理教授和副教授。

  作为一位生物统计的教授,我需要在一些项目上跟一些医生合作。在项目前期,进行项目设计;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对数据收集进行监测;数据收集结束以后,做数据处理分析,最后写文章发表

  大多数情况下,我不需要自己去做数据处理和分析,这部分的工作由硕士毕业的数据分析员来做,而我的工作之一就是跟这些数据分析员合作。

  很多时候,这些数据分析员有自己的老板,只是跟我们这些生物统计的教授有合作关系。如果我们对他们的工作有反馈比较小的问题可以直接反馈给他们,比较大的问题就反馈给他们的老板。有时候这些数据分析员直接由我来管理,我就是他们的老板。

  在跟他们的相处中,我也学习怎么看待别人。

  1

  苦毒不断

  我刚刚跟一些数据分析员合作的时候,有很多不愉快的经历

  举两个例子

  一位数据分析员A,经常不记得自己做过的事情

  我们一起做的项目持续性很高。有时候同一个主题的分析,从一个角度做一次,过一段时间会从另一个角度再做一次。

  我在给他任务的时候,会提醒他,以前我们做过这个主题的分析,现在要从另一个角度再做。

  他就经常一脸茫然完全想不起来自己以前做过什么。

  我就只好把这个任务的背景信息从头再讲一遍。

  我的结论是他工作态度认真

  另有一位数据分析员B,我们一起工作的时候,我经常被气得头晕脑胀。

  一般我们在给数据分析的任务时,会书面写明要做什么,这样便于保存记录,以免以后忘了。

  我写这样的说明时,习惯给一个任务清单,就是把要做的东西写成第一项任务第二项任务第三项任务的列表。

  我跟B一起工作的时候也是如此。

  我对她的期待是:她每次工作完成以后,对于每一项任务,写明她都做了什么,结果是什么(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电脑输出的分析结果),有什么问题需要引起我的注意

  而她经常在回信的时候只是说:“我做的结果在附件里。”

  我需要自己去找附件里哪些东西是对应我要的那一项任务,最后我经常会找到第一项任务,第三项任务的一半,而第二项任务没有做。

  我不能理解为什么她不能按照我给的任务清单一项项做好,然后一项项加以说明,给我一个清楚回复

  于是我的结论是她工作不认真,态度不好

  因为这样的结论,我看到她再次不按照我的清单做事情,就会很生气,对她没有什么好气儿。

  直到有一次,她又做了同样的事情。我很生气地叫她来我的办公室,质问她为什么不能按着我的清单做事情。

  我态度不好,她也受不了我,后来我们俩吵了起来。

  我们吵起来的时候,没有把办公室的门关上。我旁边一个办公室的教授来跟我说,我们太吵了,让我把门关了。

  也觉得十分受伤,说我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一个楼层的人都知道她很愚蠢了(当然这是比较夸张的说法,我所在的楼层办公室很多,我们吵架的声音并没有那么大,但是确实有不少人听到我们吵架)。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来很多。

  我在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很生气郁闷。自己也处理不好情绪,经常发泄到数据分析员身上,或者回家跟龚先生诉苦。

  龚先生也不是很会安抚人的情绪的那种人,他给我的反馈常常是给我一堆解决方案,我就更加抓狂。于是这成了我们吵架的一个导火索

  可以说我和数据分析员的关系直接影响我的生活

  2

  学习怎么看别人 

  后来B不再愿意跟我一起合作,我就要做一个决定,要不要让她离开那个项目。

  一方面我觉得和她吵成这样,如果让她离开,我们的关系就不再有修复机会,这整个事情实在不是一个基督徒应该做的见证

  另一方面我又觉得我没有错,全是她的错,她不是一个好的数据分析员,所以我没法跟她合作,

  所以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不管是让她离开,还是不让她离开,心里都没有平安。

  我那时虽然信主还没有很久,但是却知道在生活中碰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思想怎么用圣经原则来解决这些问题。

  我先是祷告了一段时间,也看不到什么转机

  后来我报名参加了宾大医学院的一个培训,叫“主管技能证书课程”,有好几门课,希望帮助做主管的提高管理技能。

  第一节课叫“人际关系”。这节课里我们学了MBTI性格分类法。这对我倒不是什么新鲜知识,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就开了窍,明白了事情的症结在什么地方

  讲课的老师用了一种很形象方式让我们知道人和人之间的不同。MBTI有四个维度,每个维度都可以有一个分数。老师让二三十个参加学习的人,按照某个维度的分数,从高到低在教室里排队。然后问分数最高的人和分数最低的人的行为的不同。

  比如在内向外向的维度上,老师问分数最高和最低的人在参加一个派对时会跟多少人讲话。

  我还清楚地记得在Judging/Perceiving这个维度上排队时,我和一位男士站在一起,我们都比较偏Judging,所以我们的一个共同表现就是,凡事提前很长时间计划。比如要出去旅行,会提前很长时间做计划,极端偏Judging的人会把旅行的每一天做什么都计划好。那位男士说他太太却是那种喜欢说走就走的人,他会被弄得很抓狂。

  经过这一节课,我突然明白了,人和人是不同的。神是如此丰富,他造的人是如此不同。他要我们去欣赏别人跟自己不同的地方,而不是自高自大,觉得自己的一切都是最好的。

  罗马书12章3节说:“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腓利比书2章3节说:“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

  这原则应用到我的工作中,我就意识到,A跟我不同,是因为我逻辑记忆能力很强。也就是说,一件事情,只要我能弄清楚它跟我记忆中的东西的逻辑关系是什么,我就能记得很清楚。

  而A却不是这样的。他只要做完一件事情,就把那个东西放回到记忆的抽屉里,关上抽屉,他就不记得了。

  他需要人提醒他拉开哪个抽屉,把抽屉的东西再看一遍,才记得里面有什么。

  这是他的特质,而不是因为他工作的态度有问题。

  他这样的特质当然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他可以做一件事情很专心,不容易分心,而缺点当然是他不能想到他做的这件事情跟别的事情的关联是什么。

  跟我也很不同。

  我之所以喜欢给别人一个任务清单,是因为我是一个线性思维的人。

  线性思维的人看到清单就觉得一目了然,按着123的顺序做下去就可以了。

  而不是线性思维的人,看到123并不会觉得一目了然。

  他们的思维方式可能是看到1和3之间有关系,做完了1就去做3,3做到一半,觉得后一半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不再做3的后一半了(这都是我猜的,我其实不知道非线性思维的童鞋们都是怎么想的)。

  的非线性思维,让她处理我线性的要求比较困难。但是她十分有创意,喜欢用统计软件做图,并且能做出很好的图来。而我在做图和创意方面都不太好。

  3

  更好的同事关系

  后来我的观念有很大变化,我认识到:

  第一,神造每个人都不同,每个人都有长处短处在跟一个人合作的时候,可以先花时间去了解这个人的长处和短处是什么,再花时间去思想这些长处和短处对工作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这样可以对事情有一个正确期望

  这样的原则可以适用于跟所有的人打交道的时候,不管是家人朋友教会同工、同事,都是一样

  比如我遇到一个数据分析员C,她只要每天有事情没有完成,就会觉得自己做人失败

  她这样的想法一方面使得她工作十分努力,另一方面也对她有不好的影响。

  比如我和她一起做的项目,里面的问题经常很复杂,要解决一个问题需要很多部门一起合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当事情在各部门间转来转去,不能立刻有一个结果的时候,她会非常难受,觉得自己很失败。

  我跟她每次开会的时候,都会跟她说,她真的工作很努力,也做得很好,但是这样的事情不是我们能控制的,让她能放轻松一些。

  也有一位数据分析员D,当工作比较多的时候,不太知道怎么决定工作的优先次序。每周都会花很多时间来想工作的优先次序,把自己弄得很累很烦,工作还不能及时完成。

  当我发现她这个弱点的时候,就每周跟她开会,让她把所有的事情列出来,我跟她一起商量决定工作的优先次序,她这周就按着我们的决定做,有新情况时再由我和她一起做决定。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扬长避短

  第二,搞清楚哪些问题跟态度有关,哪些跟能力有关,哪些跟特质有关,不同的原因应该有不同的方式来对待

  在态度方面,我知道我们都是罪人,在工作中都有自己的问题:也许有人在工作上不尽心尽力,经常偷懒;也许有人把工作看得太重,自己努力工作,就经常看别人不顺眼

  我遇到过两个数据分析员,不能融洽地合作,E觉得自己能力强,看不上F的工作,对F的工作经常挑三拣四。我就分别找两个人来谈话,对E说:“你需要学会包容在能力上不如自己的人。如果你只能跟比自己能力强的人一起工作,那能力强的人又会嫌弃你能力不够了。”对F说:“你在工作中应该更多花时间去思想,而不是经常犯一些简单错误。”我会听E的抱怨,开解她,而跟F一起看她为什么经常犯一些简单错误。

  对于能力问题,我会象对待F一样,跟她一起看怎么能提高工作能力。

  可以是改变工作习惯。比如一个人在做完一件事情以后,喜欢立刻把结果发出去,而不给自己发现错误的时间。我会建议这个人在每次做完一件事情,把结果放在一边,等一段时间再发,发的时候因为要解释自己做了什么,就需要重新再看一遍自己的结果,这样错误就容易被发现了。

  可以是通过学习,比如上课看书。比如一个人缺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看书或者上课,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如果是跟特质有关,我会把观察到的特质跟数据分析员分享,也跟数据分析员一起分析这样的特质对他们的工作的好的和坏的影响是什么,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质来分配工作,扬长避短,或者把短板的地方提高。就象前面我举的C和D的例子一样。

  当然也会有能力跟工作要求实在是不符合的,这样的情况下,我也能坦诚地跟数据分析员分享,建议这个人再考虑一下这个工作是不是适合。

  后来我发现,真正态度不好的员工还是很少的,大多数的同事都只是在能力上特质上有所不同

  当能客观看待别人的时候,就真的能够凭着爱心说诚实话就事论事,而不是人身攻击

  哪怕是需要有工作调整,我也可以客观地说:“这个人的能力和特质适合另一份工作,而不是现在的工作。”而这不是套话,而是发自内心的话。

  而如果在以前,我大概会做一些尖刻评论,说这个人态度不好或者能力不行

  也因此,我和同事的关系可以越来越融洽,比如我后来就跟B完全和好。我在工作中的烦恼和苦毒也越来越少。

  感谢主,让我的眼睛打开,知道在工作中应该怎么看待别人,而因此可以跟别人和好,可以为神做更好的见证。

   -- THE END --

  欢迎大家使用右下角的“写评论”功能

  与更多的人分享你的感受……

  相关阅读

  【原创】被麻醉精神,还是被征服的理性

  【原创】你不信主,咱就不能结婚

  【原创】两个成熟独立的人进入婚姻,会发生什么?(一)

  【原创】两个成熟独立的人进入婚姻,会发生什么?(二)

  【原创】两个成熟独立的人进入婚姻,会发生什么?(三)

作者简介

  龚妈,女,70年生,本科中国科技大学就读,毕业后,在北京工作了5年,后赴美留学。2002年在密西根大学读博士期间,无神论的信仰动摇,于2003年复活节受洗成为基督徒。现居费城,在宾西法尼亚大学的生物统计系做教授。2005年结婚,先生是大学同学,育有两个孩子一家人在费城一个面向华人学生学者福音的教会聚会和服事。龚妈的业余爱好是码字儿,有一个公众号叫“龚妈的生活记录”。

  箴言 16:7  

  人所行的,若蒙耶和华喜悦

  耶和华也使他的仇敌与他和好。

分享朋友圈,让恩典传播。你的分享是一株蒲公英上帝将它吹到渴望爱与盼望的人心中……

  写恩典历程∣作祂的见证

  几个基督徒女性开设的公众号,坚持用原创文字记录分享自己真实的信仰历程和点滴感悟。她们中有家庭主妇,有单身女性,也有单亲妈妈,她们都是经历了上帝恩典,并且愿意将恩典传递出去的女人,也欢迎你加入到她们当中来。

  长按*,识别加关注

   ;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原创】在职场学习怎么看待别人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