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们为什么要读中国大历史
日期:2018-08-24 19:15:07 作者:点击蓝字关注→ 阅读:

我们为什么要读中国大历史

  ▲点击上方蓝色小字,立即关注元知共读

  作者:梅毅

  说起历史,许多人都会感到头疼,都会想起中学时代为了考试死记硬背历史地点、历史人名、历史时间的那些“痛苦往事”。

  但是,还是有更多的人,天天拿着电脑手机或者在电视屏幕上不断“追剧”,而且还是追看那些垃圾编剧、垃圾导演“攒”出来的历史剧

  ——这时候,那些事儿,那些人,似乎历史就忽然又变成有趣的、可爱的、吸引人的内容了!

  如果我们能够稍稍深入历史的真实,我们就会发现真正的历史,其中蕴含的趣味性和戏剧性远远超过当下所有胡编乱造影视剧!历史本身,远远超过任何天才作家和剧作家的想象力

  只有懂得大历史,才会有大情商,才会有大格局!只有弄通中国史,才能知道我们是谁,我们的文化血缘从哪里来!

  下面,根据我近二十年来读史、写史的经验,我从几个大点,谈谈这么多年对历史学习体会

  第一,读史可以明智

  这句话是英国伟大文学家哲学家培根说的。原话在他《论读书》一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我们看看,在诸多学以致用学科中,培根第一个强调的,就是读史。

  从2003年到如今,正是为了弘扬中华传统历史文化,正是为了中华民族找回那份沉甸甸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在中国最物质的南方城市深圳,我以敢于坐冷板凳执着精神独立完成了10卷本、500多万字的《中华英雄史》系列丛书。

  抚今追昔,纵观历史,横看当下,如今,当我静下心来,俯首思之,得出这样的结论

  我们这个民族之所以伟大,就在于我们有着6000年灿烂的历史,就在于我们是一个历史上有无数英雄的民族!

  读史,为什么可以明智呢?

  老百姓读史可以明事理学者专家读史可以知兴替,官员读史可以明决策

  第二,读史懂史,可以培养我们心中的浩然之气

  2016年11月30日,我本人作为中国作协九大代表,在人民大会堂距离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讲话: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谆谆话语掷地有声

  回望中国历史数千年进程特别朝代交迭的那些铁血岁月,英雄鹰扬,豪杰虎跳,确确实实让后人无限神往!

  在每一个令人目眩神迷的伟大时代中,各类英雄横空出世,他们之间的纠葛、交结、争斗,无不充满了乱世之中动人心魄感人故事,处处闪耀着人性光辉,荡溢着历史的波谲云诡,迸发着惊人的感动力

  即使在今天,无数中华历史英雄那些激动人心时刻肝肠寸断的瞬间,那些汗与泪倾泻而成的故事,依旧动莹闪耀,依旧让我们心中涌起无限的浩然之气……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可想象的!

  物质时代,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崇拜肯定可以抵消拜金主义的“软骨症”,可以治愈蝇营狗苟的精神瘫痪,可以让我们在庸常生活中重新体味诗性的、崇高的人性大美与激情,可以重新一砖一瓦地重新建砌我们民族精神的巍峨华殿,可以让我们在对英雄人物感同身受遭遇中细细咀嚼诗性而永恒苦难孤独与崇高

  ——一切的一切,就是要进一步提升和重铸我们伟大民族的精神风骨

  在数千年中华历史宏大画幅中,面对灿若群星的历史人物,有时候,确实应该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波澜壮阔之间,我总会发现那些欢乐悲伤英雄身上的熠熠闪光,他们高尚的友情撼天动地义气深沉亲情,以及奋不顾身勇气

  ——所有这些,无不具体形象展现我们国人一向以来崇尚的价值观,最能体现出我们最原始、传统的道德

  他们的英雄传奇,他们的侠义勇武,他们之间的惺惺相惜,无不和我们中华传统的道德观相契合,故而历久弥新

  有人可能会问:历史在不断发展,中华民族也在不断壮大。根据历史的宏大进程,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华英雄?

  昔日的所谓异族,比如契丹,比如女真,比如蒙古,比如满族,要不就是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了,要不就是现在我们汉族的兄弟民族了,所以,岳飞也好,文天祥也好,史可法也好,再称呼他们为“民族英雄”,是否就不恰当了?

  为此,我们可以想想明末清初那段历史,当时当地,是中国历史波谲云诡、地动山摇的大动荡时期,自1618年至1664年这四十六年间有名有姓背明降清的“贰臣”有一百三十六人,但死于抗清殉明的忠臣孝子,却多达三千七百八十七人。

  这个数字,不是明末遗民杜撰,而是乾隆清政府《胜朝殉节诸臣录》的官方统计数字(胜朝,是指被灭亡的明朝)。

  可见,大汉忠烈,真是不绝如缕。所有这些人,或为封疆大臣,或为布衣文士,国难之时,他们皆临危不惧,挺身赴难,百屈不挠,杀身成仁。

  痛呼天地痛,山川草不悲。通过他们的人生轨迹,我们确确实实能更加坚定中华民族精神本质信仰

  相较之下,孔有德、吴三桂、洪承畴、尚可喜、许定国、郑芝龙、孙可望、骆养性、冯铨、孙之獬这样的贰臣贼子,屈膝虏夷,同流合污,残杀同胞。他们的低下人格,在史可法、张煌言、夏完淳等忠臣义士的名字前,尤显卑污。

  如今,历史翻案风大起。对于贰臣们贪求富贵荣华偷活苟生的行为,近来不少人从“世界主义”、“人道主义”角度,大讲特讲他们的行为是“弃暗投明”,是个人生存权的选择权利,是“顺应历史潮流明智之举”......如此美化贰臣,如此解析“人性”,令人齿冷心寒

  历史,是用来提高价值认识的,绝不是拿来“超越”的。

   

  国家、疆域、民族的概念因时而易,王朝更迭与政权对峙前因后继,但正义价值和道德标准应该是千年不变,历久弥新。

  有人会说,“历史上的女真、契丹、匈奴等等少数民族,都已经是中国人了啊。岳飞、文天祥、张煌言吗,按照新标准,应该都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

  大谬特谬!作为今日的中华民族统一体,满蒙回汉各族同胞,相濡以沫,携手共进。但是,中国历史上,汉族,作为主体民族,我们那些民族英雄在特定历史时期有感而发、保家为国的振聋发聩之声,当然不能被故意忘记或者歪曲。

  历史上的忠奸善恶是非,绝不能因为民族大融炉的烈火完全消融殆尽。这不是民族偏见问题,而是民族大义和道德价值观问题。

  如果我们回避历史问题不谈,不分青红皂白虚幻陶醉于今日的“大一统”,把历史发生过的民族正义抗争当成民族“内斗”,就一定会堕入忠奸不分、是非颠倒的谬误之中。

  如果是非不分、不恰当地进行历史类比,我们历史上一切反抗强暴和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都将成为“阻挡历史潮流”的无谓反抗。民族虚无主义的无形恶臭,将会污染我们一代又一代年青人的心灵

  第三,读史可以让人拥有审美的人生”。

  研读历史,徜徉于真正的历史大喜剧悲剧之中,其实可以让人一直保有一种童心,保有一种文科生的形象思维意识

  为什么我一直让大家保持文科生的脑袋和文科生的趣味?其实,我就是让大家保持在工作之外的人生的“趣味”。我希望我们大家的人生,是诗意的人生,是审美的人生,而不是臭美的人生,无趣的人生。

  历史,文学诗歌哲学,都会开拓我们的视野,会让我们在短暂生命过程中获取无数可能性。我们有限的人生,如果遇到、读到无数“他者”的故事和经验,那么,我们的人生因此会变得无限丰富,无限富饶,绚丽多姿

  历史、文学、哲学,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有着指导性的意义。以人为鉴,以史为鉴,我们从历史中可以看到未来

  让我们把历史当作文作品去读,去体会,我们就会发现,在历史洪流之中,那些血肉英雄的一生传奇,太会让我们拥有大审美,大感悟,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大哉英雄”

  ——他们那些离奇跌宕命运和令人扼腕叹息结局,那些伟大时代那些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和恩义散场,即使我们再冷静,即使我们再平庸,我们都会流泪动容!

  历史,通过美的表达,美的叙述,就会呈现出客观的、现场感的趣味讲述,就可以消除流水账式的干巴巴教科书平铺直叙,就可以一改宫廷史书那些荒诞不经的星宿下凡的神化,可以一改旧时代民间叙事中那些英雄故事天命巧合的际遇铺陈,可以泯除昔日那种怪力乱神的“超现实力量冲突

  ——最终,在我们审美的眼中,就会突破国内外传统中国通史那种老旧的格套,从崭新的、完全的、人性义理的角度,去细腻入微地观察历史中的那个“人”的存在,观察他们在乱世之间生存挣扎所遇到的的矛盾、痛苦。

  从而进一步展示出那个伟大时代伟大英雄的反省、发愤、坚忍,展现乱世之中人性的恢弘壮美和平生命力顽强不屈。

  “唯有敬亭山,相看两不厌!”这就是审美的人生,文史哲的人生!相对于恶趣味的人而言,看到了一座山,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房地产,想到的是那座山下面有没有黄金白银矿藏……

  第四,读史懂史,让我们能够深刻理会这两句诗:“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这两句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八十四岁的时候写给他儿子的。这两句诗原本的主要意思,不仅仅讲作诗,也是讲作人。陆游强调,要加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主张身体力行实践,主张格物致知的探索

  做人一样,读史也一样。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历史书,看不同时期历史的人物,可以养英雄豪气,可以养浩然正气,最难能可贵的,是可以陶冶谦谦和气

  “功夫在诗外”,就是要强调到生活中,在史书中,去广泛涉猎,开阔眼界。所以,文史哲,都是我们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东西,是人生的养料,是人生的调味品

  陆游在另一首诗中还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作为一个人,要想在工作中有所成绩,要想在生活中有所感悟,知识经历阅历见解,识悟,都是非常关键的,这些,就是他所说的“诗外功夫”。

  才智,学养,操守,精神,等等,这些形而上的东西,这些从文史哲中得来的东西,都能增强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都能强我们血肉交融感应能力。砥砺磨淬,激浊扬清,就能获得所谓“诗外”的真功夫.

  让我们一起读史,懂史,悟史!让今天丰富明天,让历史照亮未来!

  活在当下,努力思索,历史之中,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时代,更没有完美的制度

  我们只有记住这句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从当下做起,从我做起,明天的太阳永远是崭新的一轮红日!无论是焦虑还是偏执,太阳照样升起……

  作者:梅毅,国家一级作家。本文原创首发于元知共读,转载请联系微信号:guoxuegongdu88。

  - END -

  #今日推荐#

  为什么有的女人50岁,依然面色红润肌肤细腻

  有的女人30岁,却脸色蜡黄、松弛憔悴

  都是气血不足惹的祸

  14天气血双补养颜课

  让你气血充足健美一生!

  现在加入,享原69.9课程,免费学习!

  

  网红用品毁掉的中国人

  本期编辑鲸鱼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们为什么要读中国大历史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