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捅死了欺负我的同学”
日期:2018-08-24 16:46:21 作者:卓绝 阅读:

“我捅死了欺负我的同学”

  ▲

  如不便阅读

  可收听唯美朗诵音频

  昨天,跟弯钩瞎聊。

  弯钩说:“回忆学生时光,什么最让你难忘?”

  我沉思良久后,说:校园暴力!”

  2012年,我正读初三

  开学时,我们班来了一个插班生。

  那天黄昏,他站在讲台上,微低着头,一边低声自我介绍,一边用怯怯的眼光,打量着周遭。

  他个子很高,有点像《突击士兵》里的许三多。后来他的绰号,就成了“傻大个”。

  见到他第一刻,我便知道,这座学校,将是他噩梦开始

  底层农村的学校,常常聚集着各大“学生帮派”

  或十个一群,或三五个一伙,下课时,常躲在厕所偷吸着烟;放学时,常守在校门口,嚷嚷着今天又要揍哪个人

  这群人,说是学生心中的阎王,都不为过。

  傻大个是插班生,又是外地人性格孤僻孤立无援,简直是这群人的“完美欺负对象”。

  后排的同学,没事就怂他两句,不开心就踢他几脚。

  要是傻大个还嘴,就叫几上个人,放学后,揍他一顿。

  傻大个虽老实,却又十分的倔。

  不管施暴者多么狠,他从不求饶。

  不管他受了多大委屈,从不揭发,总是忍着,忍着,再忍着。

  直到有一次,他终于反抗了。只是,成了最后的反抗。

  某个周五,晚自习过后,傻大个突然被几个混混,强拉硬拽地推到了男厕所。

  又是揍他?

  错!强迫傻大个,帮他们一个个做。

  两个人按住傻大个,一个掐住他下巴,刚准备把下体塞进去时,傻大个突然挣脱了出来,对着他的下体,猛地一脚踹去。

  随后,傻大个跑了。

  只留下一个捂着下体,和几个还处在惊愕中的学生。

  第二天,我看见了傻大个袖子里的刀。

  但我什么也没说。

  或因懦弱,或怕惹祸上身,或觉得傻大个没这么冲动,那一次,我选择沉默

  但后来发生的事,让我一生,都带着内疚感。

  当天傍晚,噩耗传来。

  那帮混混如傻大个所料,放学后找到了他。

  一拳接着一拳,一脚接着一脚,傻大个被揍的摇摇晃晃。可突然,他掏出刀,对着领头的那人,用力捅了下去。

  一共连捅了8刀,对方当场毙命。

  那天之后,就再也没见过他。

  有人说,坐牢了。

  也有人说,跑了。

  我都不得而知

  我只知道,在那一摊血迹被冲干净之后,校园里的欺凌依然没有停止,只不过,施暴者和受害者,换成了另一帮人。

  提到校园,你首先想到什么?

  纯洁友谊稚嫩脸孔,或无忧无虑少年时光。

  这些当然有。

  可还有一种“校园风光”,叫活在校园欺凌下的孩子

  他们活在夹缝里。恐惧挣扎自闭,被欺负,被辱骂笼罩着他们整个成长岁月

  中国人民大学曾在全国范围内随机抽取10279名初中生进行数据调查

  统计发现

  男生遭遇言语欺凌的比例为55.7%,女生为43.2%。

  男生遭遇身体暴力欺凌的比例,竟高达27.1%,女生也高达10.4%。

  换言之,每4个男孩子,就有1个会在学校被暴力殴打。

  而且,这种校园欺凌,往往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然后第三次,第四次······

  尚不经世事的施暴者,在罪行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前,是意识不到错的。

  自然,也停不下对弱者的反复欺凌。

  那些被欺凌的孩子呢?部分都选择了忍。

  以下是来自一个媒体的统计调查。

  

  高达52.9%被欺凌的孩子,选择了默默承受

  25.2%的孩子,会选择以暴制暴。

  在被欺凌后,能找到合理解决途径的,少之甚少。

  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便引发了各种悲剧的发生。

  若以暴制暴,“傻大个”便是前车之鉴

  若一味地忍,人之一生,将因此覆上阴霾

  南京浦口陡岗中学,曾发生过一个欺凌事件

  一个名叫陈子涵的初一学生,饱受校园恶霸的欺辱。

  有一次,高年级的校霸直接拦住他,要他给钱。

  陈子涵不肯。对方一群人瞬间怒了。把他拎到一个角落,打开手机录像,准备拍一出“好戏”。

  先是轮流狂他扇巴掌

  

  施暴者扇累了,就逼他自己扇自己。

  

  接着,更令人发指行为来了。

  他们把陈子涵拉到厕所,用一个粗吸管,在粪坑里挑上一小堆粪便,逼他吸食!

  

  才十几岁的孩子,为何就经历了这样非人的折磨

  然后,这还不是极个例。

  四川乐至初中,一女生被三名女同学扒光衣服,拍下裸照。

  

  福州永泰一名初三学生,被同学持续欺凌4年,导致脾脏严重出血,最后不得不手术切除。

  

  甘肃一初中女生,6分钟被扇38巴掌,周围的同学,竟拍手叫好

  ······

  成年人的暴力,往往还会用理智衡量孩子们的施暴,却往往没有任何理性可言。

  怎么爽,怎么打,怎么舒心,怎么虐。

  长期如此,这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已不止是身体的创伤甚至直接影响孩子整个的人生轨迹

  一,抑郁

  西安一17岁女孩小宜,在被室友长期欺凌后,患上重度抑郁。

  女孩母亲说,如今小宜看见陌生人,就哭着喊:别打我,别打我。

  甚至几度欲自杀。

  中国人民大学通过调查发现,没有经历过校园欺凌的孩子,平均心理抑郁为40.1分。

  而经历过校园欺凌的孩子,平均心理抑郁得分,竟达65.7分!

  二,道德素质会降低。

  电影失控的校园》里,男主角原本文质彬彬的孩子,在校园暴力的欺凌下,一个人完全变了。

  嘴里的“你好”,变成了“我靠”。

  从前遇见问题,就温柔沟通,变成了遇见不如意,就暴力相向。

  这是所有暴力受害者的通病

  你施予我的,我必施予他人。你羞辱我的,我也要找到出口,去羞辱第三方

  调查发现,没有经历过校园欺凌的孩子,违纪、骂人、说脏话的发生率,为56.9%。

  而经历过的孩子,发生率高达85%。

  三,暴力倾向直线上升。

  几年有一个震惊中国的案件,马加爵案。

  他是一名大学生,忽有一天,丧心病狂,连杀4名室友。

  为什么?

  因为马加爵本身,曾就是一个被欺凌者。

  恶与怨在心中反复累积,最终,只能以暴力来释放

  中国少年犯研究报告称,没有经历校园欺凌的孩子,吵架、打架发生概率为32.8%。

  而经历过的孩子,发生率为63.4%!

  举目望去,校园欺凌现象,竟如此普遍,其危害,又如此令人不寒而栗

  怎么办?

  这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让暴力从世上消失。但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呼吁,去努力,力争给孩子们一个友好的成长空间

  (1)建立完善教育机构

  为什么大部分被欺负的学生,不敢跟老师说?为什么施暴者施暴,总是有恃无恐

  因为有些处罚根本震慑不了施暴者,也保护不了受害者。

  强化校规的处罚,落实规定执行,加强对弱势孩子的关注······

  完善学校整治手段,才是杜绝这些现象的根本之道。

  (2)让孩子学会交友

  出身于底层农村,见识过各种校园暴力的我,发现校园暴力受害者,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没有朋友

  没有朋友,说明你这人内向

  既然内向,揍你风险就小,因为你会忍,不会揭发。

  没有朋友,说明你势单力薄

  对付一个人,自然比对方两个人轻松得多。

  所以,结交朋友,有时是孩子避免被盯上最好的办法

  因为这时,在校霸眼里,你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

  (3)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学生被欺凌的新闻,这几年来,层出不穷

  发现大都有一个共同点对方人并不多,但被欺负的孩子,不跑,也不还手,就呆立在那,任其拳打脚踢

  打架不是好事,但你要学会自卫啊。

  就算自卫不会,你要学会逃跑啊。

  如果都不会,一定层面而言,这就是父母教育的失败了。

  健身,散打,泰拳,跆拳道······

  这些,都是培养孩子自卫的办法。

  曾听过一句很震惊的话:我让我儿子习武,是为了当不幸来临时,我宁可他站在被告台上,也不愿他躺在停尸间里。

  真是话粗理不粗。

  因为施暴者,不会因为你的软弱,就放下拳头,相反,他只会得寸进尺

  成年人的世界,很复杂

  孩子们的世界,也并非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

  毕竟,人性的欺善怕恶、趋利避害,在哪都有。荷尔蒙暴涨的少年,往往攻击欲更明显

  指责孩子?这当然也需要

  但我们要知道,每个成为施暴者,背后都有一对失败的父母。

  今天在学校,你孩子欺负别人,你觉得挺好,没有进行教育。

  明天进入社会,你想叫孩子踏踏实实谋生,却发现,“暴力倾向”早已扎根于孩子心中。

  学校校规制不了他,那么,法律总可以吧?

  于是,少管所多了一个又一个少年暴徒。

  这是孩子的不幸,也是父母的悲哀

  杜绝校园暴力任重而道远

  但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不伤害他人,也保护自己,同时高声呼吁,让法制更完善,更文明普及,也许人间的悲剧就会少一些。

  愿每个父母,都能避免孩子成为受害者,同时,阻止孩子成为施暴者。

  愿每个孩子,都能远离校园欺凌这个魔爪。

  也许你还想看:

真实案例:被恐吓的孩子,六岁就夭折了!我为什么拼死逃离底层农村“我卖掉我的孩子,买了一套房”你一场一场做小三,她一步一步追梦:人与人的区别,就是这样拉开的

  ▲

  推荐一个非常好的公号

  这个号没有控制,没有说教

  只以温柔的、和平心理学专业知识

  陪伴每个妈妈和孩子成长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捅死了欺负我的同学”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