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处世要忍,但忍让要有度,一味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是胆小怯懦的表现。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切不可缩手缩脚。要有所忍,有所不忍。
李师傅是我们教研室临聘的司机,他在工作中处处小心,事事谨慎。对每个人都毕恭毕敬,偶尔与同事发生点小摩擦,他从不据理力争,总是默默走开。逐渐大家都认为他太老实,太窝囊。
有次办公室一位同事丢了一本书,正好李师傅进来,他就含沙射影地说:以后别再招一些临时工了,否则这东西都得锁起来。
李师傅气得浑身发抖。下班找我哭诉,我告诉他:适当地情绪表达有时是非常必要的,它会让我们获得我们应有的权利。
结果第二天,李师傅当着所有人的面说:昨天听说有人丢书了,这事和我无关。我拿书没用,我也看不懂;就算能看懂,我也不是那样的人。
在这里,我也顺便告诉大家,我不是软蛋。
大家在一起共事也是有缘,我尊重你们也是尊重读书人尊重知识,可是尊重是相互的,以后谁不尊重我,你也别怪我对你不客气,比学问我是和你们没办法比,可是比粗鲁,我相信这里面没有人是我的个儿!
从此以后,李师傅发现我们教研室的老师们对他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
一个人如果总是受别人欺负,往往得因为自己软弱或办事能力较差所致。
相信你肯定也不愿意别人骑在你的头上而且认为你没有工作能力,因此,一定要改变这样的状况。
要改变别人欺负的现状,必须要态度强硬起来,腰杆挺直起来,与欺负你的人抗争,除此之外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
这样欺负你的人就会有所收敛。
如何掌握这个度,乃是一种人生的艺术和智慧,也是真正作为“忍”的关键。
这里,很难说有什么通用的尺度和准则,更多的是随着所忍之人,所忍之事,所忍之时空的不同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