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审美,是最高的素养
日期:2018-08-12 20:15:08 作者:归谷 阅读:

审美,是最高的素养

  蔡元培先生说:「审美观念是随着修养而进步的,修养愈深,审美程度愈高」。有人说中国文化正在粗鄙化,此言并非空穴来风。当一个民族对审美集体缺失之时,世人已无善恶之别;当一个人对审美毫无认知之时,世人已入丑蔽之境。学会审美,是最高素养

  明 张骏 《思补堂诗》

  素养体现于一个人的性情之中,心怀清趣之人,则能于日常点滴中见出审美之境。明人陈继儒一言道破此中机锋,其谓:「临古人帖,温昔年书;拂几微尘,洗砚宿墨;灌园中花,扫林中叶。觉体少倦,放身匡床上,暂息半晌可也」。以书法为亲,不染尘俗;以书帖为乐,自得涵养,而审美之境地,便可日见臻满,自与俗子当别。

  明 娄坚 《千字文》

  梁启超曾言:「吾中国以书法为一美术,故千余年来,此学蔚为大国焉」。书法给国人提供了基本的美学源泉,正如中国人生生不息哲学,穿越时空亘古如一。任何审美趣味应在一定的规矩和法度之内,儒家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正解此意。中国传世的法书亦合此理。摩挲翻阅,倾心细赏,于书法的收放自如中,尽养高格。

  明 夏言 《西苑进呈诗》

  浸漫于先人手泽,册页之间,不觉挥洒有度,握运顿抖,笔下生风;痴嗜于古贤宝书,辞章之下,乃见纵横有势,披峰立骨,迥迥泰然。若得久观日亲,则可使审美趣味日增,自能尽浇心下块垒,涤荡胸中积郁,精于审美之人,则不会让尘芥之物,侵扰生命之安养。

  明 王问 《春梦婆诗》

  林语堂先生说:「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极致」。以书法为赏,绝非迷恋于传世书法本身的价值,而是穿过市侩的评判标准,以审美的眼光照耀世人迷途深渊先人谓:「欲为天下第一等人,当做第一等事」,于个人素养而言,便在于心性、格志之颐养。

  明 王问 《赠云望先生》

  /

  养

  志

  /

  方寸见大雅

  精小之器,虽为方寸,亦见笔法。

  其依势布局小心落墨,大胆奏刀。

  虚实相宜,知黑守白。

  目见宛转之神,

  心合玲珑之志。

  清 赵之谦「为五斗米折腰」朱文印

  /

  养

  心

  /

  案头落手泽 

  心怀幽旷,尘虑皆散,正宜清赏。

  一册于案,窥先人手泽,遒劲入木,清隽三分。

  一隅如大千,斋壁如山房。

  心虑净,人无俗。

  明 王鏊 《查氏父子墓志铭

  /

  养

  气

  /

  书房墨香

  书房之中,不尚虚礼,只待清客。

  案置名帖,册存经典,手倦抛书,漫心悦览。

  会意处,如见古人气质,与之谈笑风生

  但不知,夜深花有露。

  此间,心可宿。

  明 邵珪 《赤壁赋》

  今世人趋名于朝,趋利于野,而天下竟为浊鄙不醒。惟愿你我皆可「读理义书,学法帖字」以其为涵养自我的种子,穿越一纸黑白,开出绚丽之花,以至高的审美自醒于世。

  香港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近日推出法书丛刊第二辑,以明代书法为本,籍成典册。愿以先贤素养,为君作审美之助。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雅 物 商 城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审美,是最高的素养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