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贫穷给我带来了什么
一开始,我很排斥这样的言论,因为它有点过于极端,夸大了金钱的重要性。
可是后来我才慢慢意识到,很多时候只要物质基础富裕些,很多看起来比较棘手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比如生病买药。
影片中的慢粒白血病人们,哪一个不是为了一小瓶药而绞尽脑汁,头破血流的挣钱。
吕受益如果能买得起药的话,病情就不会严重,以至于最后自杀而死。
贫穷非但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它还给我们带了许多问题,比如:自卑、缺乏安全感、痛苦……
陈铭说:每个人在童年时候如果经常缺什么,那么这个将成为这个孩子今后人生道路上的魔咒,这个魔咒叫“未完成的愿望之魔咒”。
那么如果在童年时,孩子经常因为家庭经济的情况而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话,他这辈子人生奋斗的目标将会是:金钱。
听起来这个目标不是很差,可是事实上,当你即便有了钱之后也永远不会满足。
之前,朋友和我说,他和他们老总一起去吃饭,明明老总已经是百万富翁了,却舍不得给自己点200块钱的饭吃。
老总说:自己是白手起家的类型,以前是真的穷怕了,他现在有钱了,却不敢花,生怕花完了就没了。
我们总能听说白手起家成为富翁的故事,大家都自然而然的认为,贫穷会给人带来动力,让人有人生奋斗目标。
可是贫穷带来的不只是奋斗目标这么简单,随之而来的还有无法消除的穷酸感、匮乏感、卑微感……
2
有钱让我们有选择权
钱不是万能的,但是它真的可以解决你人生中百分之八十的困扰。
不仅如此,它还会给你优质的生活环境,良好的教育背景,正确的三观,并且它还会给你最重要的东西——选择权。
母亲的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但是她去嫁给了一个有钱人。
虽然丈夫对她不错,可是每当她的亲戚来家里做客时,她都能感到丈夫家人的鄙视和嫌弃。
一次她和丈夫吵架了,她一气之下跑出了家里,但是她却发现她无处可去,并且经济不独立的她也根本没能力离婚。
于是她深深意识到物质基础的重要性。
她说:以后一定要给女儿买一台属于自己的房子,哪怕以后在婚姻里走不下去,也可以有家可回,有底气离婚。
这位母亲因为自己的经济能力不足而吃亏,提出要给女儿买房。为的就是女儿将来有选择的权利。
而这个选择权并不是权利的问题,而是选择范围的问题。只有当你的物质基础达到一定条件后才会有更广阔的选择。
比如吃饭,流浪汉在吃饭上选择的范围在于别人的施舍。但经济达到一定水准后,我们会发现美食的界限真的很广阔。
3
有钱不是拜金
但是,小可不仅每天过着“苦行僧”般的日子,还小小年纪就力致于慈善事业。
她不仅坚持四年都去当地养老院做慈善,还去秘鲁,支援帮助小镇居民挖水渠。
小可说:慈善是她终身的事业。
出生在一个极其富有的家庭,小可却完全不像个富二代,他的妈妈说:
“我从来不担心她辛苦、吃苦,如果你要成为社会精英,一定是要付出这种强度的努力。”
在影视荧幕上,编剧为我们树立了太多的“有钱人”形象,他们大多是冰冷、势力的资本家。
就像电影《我不是药神》中那两个油头满面的医药企业家,他们唯利是图、利欲熏心。
一直以来,我们对于金钱和有钱人的偏见,限制了我们的思想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