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房子越来越控制我们的生活了(深度好文)
日期:2018-08-06 05:32:01 作者:点击蓝字关注? 来源:最书房 阅读:

房子越来越控制我们的生活了(深度好文)

  书房中国青年思想最前线!历史打捞最麻辣鲜活真实历史!草根观察浓缩的精华拒绝平庸!“房子越来越控制我们的生活了。”太疯狂了。杭州某楼盘开售,工作人员开门让买家入场,人群汹涌,砰,把门都撞倒了。有人被门直接压倒,其他人几乎没理他,绕过他继续往里冲。有人说,“门撞开那一瞬间我以为我在看丧尸片”。而之前在深圳,6平米的“蜗居”,一口价88万,开盘半天售罄(后来因政策原因叫停)。一线城市房价越来越高,动不动就是七八万一平米。我们赚钱速度远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人这么统一,被问到“如果可以穿越回10年前,你要干什么”,我们的第一答案都是买房……这10年,一线城市,月收入最多涨了一两倍,房价涨了差不多10倍。10年前,一个普通白领的月收入还可以买1平米的房子;现在,一个普通白领的月收入只能买1/10平米的房子…房价涨到这个程度,最大的后果是,几乎掐灭了普通人希望以前,大家以为只要自己努力,一切皆有可能但现在知道了,你努力也没用,你努力也够不着。在北京, 一套房子动辄500万以上,一个高级白领,月入即使2-5万,看着很多了,但是离房价还是很远很远很远。 房子越来越控制我们的生活了。买房几乎成了很多人的人生唯一目标。也许你没发现,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被高考绑架呢?因为你高考成绩不好,就上不了好大学,你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你找不到好工作,就买不到房子,你买不到房子,就结不了婚娶不了老婆孩子就上不了学……不过必须要说,这是几年前了,现在情况一样了。你上了好大学,找到了好工作,也买不到房子。哎。曾经一篇文章,《中国的年轻人为什么不快乐》,就说到年轻不快乐,不独立,就是买房要靠父母资助。谁出钱,谁话事啊。正因为父母出首付,所以年轻人选专业、找个工作、处个对象都没有自主权,都得忍受父母的干涉和指点。房价这么高,大家靠自己根本买不起房子,越来越需要拼爹,年轻人只会越来越不独立。而且因为房价高,大家工作了也不敢随便任性,也不敢随便说辞职,更不敢奢谈什么梦想也许我们没有注意到,我们的大部分选择,都是围绕房子的。 也许你会说,既然那么惨烈,那么辛苦,那你们就别买房啊。那些鼓吹大家别买房的人,统统都是有钱人。因为他们有钱,所以他们知道,一旦他们想买,随时都可以买。因为他们有钱,他们租很贵的房子,住豪华酒店,也很爽。有钱人不会理解,买房对普通人有多重要第一,中国人的人生大事结婚小孩上学等,都跟房子有关知乎上一位叫费寒冬网友就说,“房子本身不是刚需,但是有其他几样东西是刚需,例如婚姻教育,这是刚需。中国传统观念房产和婚姻绑定,造成房产刚需。中国的学区制度将房产和教育绑定,造成房产刚需。也就是说刚需是可以由观念和制度创造出来的。”我们没有房子,就很难结婚。我们没有房子,小孩就很难受教育。不买房,我们敢吗? 第二,租房子,我们会随时被赶走,会很没有安全感在欧美很多国家,法律高度保障租房者的利益,一套房子可以租很久,而且房东不可以随便把租客赶走。在中国不是的,房东极其随意,极其任性,想涨房租就涨房租,想让你滚蛋就让你滚蛋。黄小污的闺蜜在深圳南山区租了个房子,住了一年之后,问房东,可以续租吗,房东说可以,反正他在法国,几年内也不回来了,让她闺蜜继续住。然后她就兴高采烈地刷了墙,换了家具家电,连飘窗都装上了很漂亮的垫子。哐唧,房东说,他要回国定居了,让她一个月之内搬走。她真的懵逼了,看着自己刚刚装扮好的家,大哭一场。 第三,没有房子,我们在一个城市没有归属感永远外地人深圳有个城市宣传语,非常温馨。来了就是深圳人。但是有篇文章《深圳买房故事》说穿了事实真相,“来了就是打工狗,买房才是深圳人”。我身边很多朋友,在深圳待了10年,很爱这个城市,但因为没有房子,没有办法理直气壮说自己是深圳人。对于这座城市,只能是一场单恋。一线城市很多白领,白天在CBD上班,看上去很酷炫,名字都叫Linda,Jessica,krystal,听的音乐都是诺拉琼斯、小野丽莎啥的。到了晚上,下班之后,搭着地铁,一站、两站……十几站,到了城中村,到处都是二手家具店、麻辣烫店、发廊,音乐变成了《月亮之上》和《香水有毒》。我们是高级白领又怎么样?没有房子,城市的繁华与我们无关。住在出租屋里,很难有切切实实的归属感。我们那么怀念家乡,可能是因为在一线城市没有房子吧。 第四,房子决定阶级,没有房子就容易低人一等感觉很多年前,许子东在《锵锵三人行》里就说,买房决定了阶级。你买了很多套房子,你就是富豪;你买了两三套房子,你就是中产;你买了一套房子,你是小康;你没有房子,你就是无产阶级。事实就是这么残酷。我的一个同事,她觉得这几年,自己工作很努力很拼,混得算不错了,也会打扮了,变漂亮了。她想着,下次见到前男友和他的现女友,必须在他们面前扬眉吐气一把。然后她听说,前男友的现女友家里很有钱,给她在广州就买了几套房。顿时颓了。她怕对方甩出一句:你房子都没有,拽个屁啊。高昂的房价面前,你的上进和努力都不值一提我还有个朋友,9年前买了杭州西湖边的房子,70多万,后来发神经,不想要了,原价卖给自己的朋友,把房款拿去买了辆豪车。现在,他还是赤贫,车已经成了破车,而他的朋友,坐拥上千万的房子,俨然土豪。在房子这件事上,你任何一个错误决定,都是致命的,可能影响你的一生我们没有房子,就可能会站在鄙视链的底端。有房子的人可以秒杀一切。我比你长得好看——可是我有房。我比你学历高——可是我有房。我比你工作努力——可是我有房。尤其是男生,没有房子,你在婚恋市场上,就像有个重大缺陷,你必须其他的长板足够长,才能遮蔽这个缺陷。很多时候,房子就是尊严 第五,更可怕的是,你越不买房,你就会越穷。我一个学妹就说,10年前,她和另一个女同学都来北京,那个女生没多久就买了套两居室,当初她去那个女生家玩,还默默有点嫌弃,觉得这房子好小啊,还不如多存点钱,以后买个大的。4年前,那个女生又买了个一居室,据说只有30多平。我学妹一直在观望,想等着楼市泡沫破裂,结果到了现在,肠子都悔青了。因为这10年下来,她拼了老命,存了90多万,然后她的同学,两套房,加起来资产达到了接近1000万了。关键是,你手头没房,你的抗风险能力特别差。有房的人,尤其是有两套房的人,动不动就会说,如果遇到家人生病需要钱,大不了卖套房;如果孩子要出国拿不出钱,大不了卖套房……买房成了最稳妥投资,胜过炒股、胜过创业。有很多人,为了创业把房子卖了,结果创业没挣到钱,卖掉的房子倒涨了几倍……一口老血啊。 很多时候,我们买房是出于一种严重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感。我们买房,是因为害怕被城市抛弃,害怕被时代抛弃,以及被自己所处的阶级抛弃。买不起该怎么办呢。大概只有两种方法吧。第一,等着有个有钱老头来找你,说是你失散多年的爷爷,要把他上亿的遗产给你。第二,踏踏实实工作,做好手头的事,这也是咱们唯一能做的事了。在我身边,还是有人很屌,有个92年的小姑娘在淘宝卖衣服,一个月就赚几十万;还有个91年的男生,在投行,去年眼光好,年底拿了100多万分红。他们赚钱的速度跑赢了房价。希望你们也可以,虽然我知道很难。中兴被美国惩罚,国内一片哗然:原来没有核心技术,我们如此被动

  核心技术靠什么?靠房地产

  核心技术靠人才!靠保护知识产权!靠的是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环境

  在中国,做什么最赚钱?一年翻几番?炒房啊!

  那些在实验室蒙头做科研傻子们,沉浸在学术里几年,一抬头,发现再也买不起房子了,知识彻底改变命运

  这个社会读书人教训深刻

  80年以后的人,本科毕业去工作,肯定娶妻生子买房了;热爱科学,读个硕士研究生吧,晚三年买房,至少付出一百万的成本;同一批里面最优秀的去读博士,等博士毕业,基本上就买不起房了。

  很多年青人哀叹:理想还来不及张扬,就已经坠入了物质糊口的艰难。读了十几二十年书,终极与最初的目标退化成在城市拥有一套屋子

  近几年,高房价正在引发文化层面的更深远问题,我们的社会及文化正在丢失一些重要的东西,整个民族心灵一切美好的东西正在被撕裂为碎片而抛散在历史的阴霾里。

  抛开高大上数据,撂下晦涩诡异的数据图,仅以一介草民的视角聊聊高房价对市井社会的冲击

   1、读书变得无用 

  当代社会,读书上学显然没有买房管用。10年来房产的疯狂上涨早超过了一般白领的收入增长

  孩子自打懂事开始惦记家里的房产了,有钱的还要催父母早给他再来一两套,这也不怪孩子,谁让房价涨这么快这么猛?

  现在年轻一代买房子普遍需要家庭帮助,特别是老人们积攒了一辈子、打算用于养老的血汗钱不得不无偿地送给子女买房(“啃老族”就这样诞生了)

   2、工作变成副业 

  高房价存在暴利,吸引了一大批炒房人。

  如果一个人手中有房子,特别是有几套房子,他就可以什么工作都不做,坐在家中收房租就足以维持乃至挥霍一辈子。

  换句话说,有了2、3套房的,还工什么作呀?等着房产涨价就好了,反正只涨不跌。

  一线城市很多棚户改造和拆迁户早早就辞职或退休了,可以潇洒自由的环游世界,真是“祖上积德”,天上掉馅饼

  没买房的,也没什么心思工作了,看着手头那点收入,与日益离经叛道的房价。

  无论住房改革初衷如何善良和美好,也无论房地产商对经济做出了多少贡献,但是一个不容驳斥的事实就是高房价正在培养一个不劳而获的新地主阶级,正在毁坏中华民族勤劳务实美德

  高房价更是毁掉了实体经济,人们不仅相信投资,更相信投机原本“一有闲钱就买P2P”的投资者选择赎回到期的理财产品加入摇号大军,这成了捅在P2P资金周转命门上的一把刀子

  所以你说是什么杀死了 杭州的P2P?很可能就是摇号买房!摇到就是赚到,即使12%收益率也黯淡无光。

   3、爱情变成鸡肋 

  在任何一个时代、在任何文化语境下,爱情都是一种美好的、甚至值得用生命追求超越性的生存方式

  《诗经描绘古时青年男女相爱互赠礼品传递美好爱情时说:投之以桃李,报之以琼瑶。”估计这个方式在当下年轻人中已经不管用了。

  再风华雪月、刻骨铭心的爱情也得经得住高房价的拷问。其实,也不难理解,谁也不爱让自家女儿流浪生活!

  那么问题又来了,女儿到底是嫁给人,还是嫁给房? 来个选择题:A.有房,但是矮胖丑。B.无房,但高大威猛丈母娘怎么选?

  所以,现在年轻人也不爱结婚了。结婚成本高,离婚成本更高;生孩子成本高,养孩子成本更高......80后狂离婚,90后干脆不结婚,这里面,作为商品的房产,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4、亲情爱情被毁坏殆尽 

  媒体对高房价下家庭成员之间为争夺一套房子反目为仇的事实报道屡见不鲜

  广州东山区一家人为争夺一套房子的继承权反目成仇。湖南一对黄昏恋、恩爱有加的老人为了一套房子闹翻了脸。

  我们的传统社会一直是一个特别重视家庭和睦的社会,房价这么高,为了物质层面的生存需要,一部分人为争夺房子完全抛弃了传统文化所一直重视的“孝悌”伦理思想,重利轻义,因为一套房子在当下社会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晓得。

  如果这样的事实得不到现实的纠正,而是越来越频繁,社会对这类现象也越来越容忍,民众越来越见怪不怪,估计用不了多少时间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就会在现实物质利益的冲击下变形,到时候培养出重利轻义的一代来。

  爱情在反复拷问下,也往往选择现实。即便女孩义无反顾,女孩母亲怕也难答应,于是当代的爱情,多是一种最保险的经济选择,其实已不能称之为爱情,哪怕男方DNA多好,咱闺女稀罕。歪瓜裂枣,有房就嫁。

   5、毁掉几代人的青春 

  自打毕业那天,90%的毕业生,人生理想就已经定格了,就是买房。

  因为房不但保值还能升值,也是自己结婚生育后代的必须品。

  由于房价昂贵稀缺,又代表一个人的身份,于是作为理想很合适

  如果房价不高到这样变态,高到足可以决定一个普通人一生的命运,那些年轻女孩不会向她的男朋友提出“不买房不嫁”的威胁。

  美国年轻人谈情说爱,几乎从不考虑对方的家庭背景、对方的贫富状况、对方有没有房子等,不是说他们境界高,而是说那些东西只要他们肯奋斗都会赢得的。

  因此他们谈情说爱,只为心中的那份纯洁的感动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或者单纯为了性感(也比单纯为了房子更高尚)。80后、90后轻一代的美好心灵、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就这样被高房价毁坏了。

  于是,自打毕业那天起,孩子们就进入了中年。哪有什么诗和远方?脑袋里只有赚钱和房。多么无趣且务实的人生啊? 

  记得上学那阵,女同学会为一首小诗兴奋呐喊、欢呼雀跃!可当代呢? 恐怕只有官、富二代才提得起她们的兴趣……

   6、产生一大批闲人 

  如果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整体都始终生活在物质生存的巨大压力下,只为了更称职地做房奴而拼命忙碌,终其一生,这个民族和社会还会有什么出息,它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又如何可能?!

  高房价正在毁灭一切超越性的、美好的东西。

  普通百姓压在房子之下,终生不得解放,像苦役犯或者虫子那样爬行,沉重,简单,机械,这样过一辈子,而有的人却可以惬意轻松地过上一辈子,请问上帝赋予每一个人生命的公平性又体现在哪里?!

  一线城市棚户区改建,分500万都是少的。一个白领,打拼多少年才能拿到这个钱?于是,很多祖上有了阴德的,真不必再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了,因为得利太快太突然。

  拆了老房,得了新房,还有回迁补偿款,真是白给的馅饼。

  说句不好听的,谁要拿着500万,去二、三线城市山清水秀花100万买一套,剩400万,干什么不好?于是,大批“拆二代”,可以提前一代人实现财务自由了。俩“拆二代”再结合,二三代人都可以衣食无忧体面生活了。

  当前房价之高不仅危及到整个社会民生,威胁到普通民众的物质生存。试想如果连自己的窝都没有,流浪在茫茫都市之中,一个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都市人的幸福感在哪里?

  大家看高房价现象不要仅仅限于经济角度,更需要从文化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无论大家能否看到高房价的真正根源所在,但是高房价确实在毁掉80后、90后,甚至00后……

  为什么孩子比成人更接近数学的本质?历经近十年的版权洽谈,终于落地大陆的数学图画书,打开国人的数学基因密码!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房子越来越控制我们的生活了(深度好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