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潘友国:香蒲 | 就读这篇
日期:2018-07-13 20:17:13 作者:作者作品 阅读:

潘友国:香蒲 | 就读这篇

  香蒲

  潘友国

  苏北老家,盛产香蒲。

  香蒲,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大都生长于河边、田畔、水塘、滩涂、沟道。它性味甘寒苦温,清香无毒。

  大约40年前,也就是十岁左右吧!我就与香蒲打过交道。

  香蒲的别名很多。比如说:蒲草、蒲苇、蒲菜、菖蒲、水蜡烛、毛蜡烛······

  香蒲的用途很广。可以编织蒲扇、蒲席,可以入馔。

  淮安有一道特色菜,名气很大,是淮安的一张名片,和我老家板浦“豆丹”、“凉粉”、“小脆饼”、“曹家大糕”、“张七柴火馄饨”、“汪恕有滴醋”一样声名远播

  有资料说,淮安人吃蒲菜始于南宋。据《山阳县志》记载: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淮安籍巾帼英雄梁红玉,在淮安筑新城抗击金兵时被围困,粮草断绝,便在城内寻找野生的植物充饥。当她们来到文通塔旁的勺湖边上,只见湖中绿油油的蒲叶在微风摇曳,就涉水到湖边拔一根,削开一看,里面的嫩茎洁白如玉,脆嫩欲滴,便带回去,试着煮吃。这一偶然的发现,竟救活了几千将士性命。所以淮安人称蒲菜为抗金菜。

  蒲菜,从此成了淮安宴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菜。

  近日,晨起阅读。发现《后汉书·刘宽传》一书中记载:“吏人有过,但以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意思大概讲刘宽理政,温和多恕,属下官吏如有过失,只取蒲鞭示罚,让他感到羞辱,知错然后改。后人便以“蒲鞭示辱”来比喻以德从政。

  老家习俗。端午时节家家户户把香蒲,皆挂在窗户上、门楣上,以此辟邪。

  小时候,在板浦小学操场,乘凉时就懂得了,用香蒲熏蚊子

  那时候,后操场空间很大,属于乘凉的最佳场所

  那时候,后操场,还没有拉围墙

  夏日里,烈日炎炎,树上的知了,没完没了鸣叫

  儿时,物资匮乏市场上还没出现,蚊子香、电蚊香。蚊子甚多。经上了年纪老一辈指点,说香蒲棒可以熏蚊子。我们一群孩子,就跑到河边采香蒲棒。

  夏日,河边的香蒲,半人高、绿绿的,丰盈茂盛风姿绰约,柔韧得像一位美女尽情地舒展······

  香蒲,站立岸边,便可触手可及。回家,将采来的香蒲棒放在烈日下,暴晒几日。  

  乘凉时,用火柴点燃,以对付那些可恶的蚊子。微风轻拂,香蒲棒,在月光下,光亮摇曳。不一会儿,袅袅升腾的芳香,在后操场,四处飘散······

  说来真怪,香蒲棒一点燃,蚊子也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我们一觉,睡到天亮,安然无恙,无蚊子侵扰。

  俗话说:一物降一物,果然如此。香蒲的确,专制蚊子。

  小时候,夏天乘凉。往往天还没黑,我就和一群发小们,占地方。占好地方后,先洒上水,再用扫帚灰尘,扫干净,最后铺上蒲席。

  夏天老家人,无人能够拒绝乘凉。热衷于乘凉的原因,无非有两个。天热是其一。其二呢?上世纪70时代末,老家一带流传一个说法,山东郯城大地震,始接海州板浦。老家人,整日人心惶惶恐惧害怕。于是,就选择在外乘凉。

  至今,我还能清晰的记得,有的人家,搭了防震棚。甚至还有的人家,把水缸装满水,用塑料纸蒙好,再拿一根小绳子系紧。最后,把水缸埋在土里,以防地震后用水。

  街坊四邻吃过晚饭后,都陆续,搬着板凳,扛着躺椅,摇着蒲扇,到操场乘凉。乘凉的人,很多。简直成了一大景观。我也跟屁虫似得,跟在大人屁后,来到后操场。

  夜幕降临,天上的一轮明月,已经挂在天空

  后操场最东边,有一户潘姓人家。女儿芳龄十八,生得娇媚,柳叶眉,皮肤细腻雪白,十足的美人胚子。

  但,潘姓人家的女儿,为什么,被人称叫“小呱呱”?我不得而知

  “小呱呱”不仅人长得美,而且能说会道,更重要的是,会弹古琴。

  夏夜在板浦后操场上,乘凉时,我们耳畔时常传来,“小呱呱”弹琴声。琴声真是悠扬委婉,引人入胜清新流畅余音绕梁。我们完全沉浸在美妙的琴曲中。

  后操场上,鸦雀无声。不知道何时,讲古声、嬉笑声咳嗽声,停止了。

  记得,当时,“小呱呱”与我就读的学校(板浦小学),一位教师徐强,正在热恋中。

  紧靠“小呱呱”家院的西侧,有一个小树林

  少时,顽皮,我们会玩一种捉迷藏的游戏。有一次,我们心血来潮趁着月光,刚走进小树林······便隐隐约约听到一男一女,好像在说着男女之间的情话。那女子的说话声音,像极了“小呱呱”······我们赶紧,溜之大吉

  人世沧桑。写这篇文章时,“小呱呱”,离世已经整整六年。

  现在,条件好了,生活富裕了,家家户户的空调,转得最欢。

  我的老家再也没有人,在露天下乘凉。人们都躲到空调间,享受空调了。

  香蒲棒也淡出人们的视线,被这个时代,无情地弃之······

作者简介

  潘友国,土生土长江苏省连云港板浦人。喜欢看书、写作。偶尔获奖。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

  在后台回复:90后,即可阅读

  原鄉書院回顾,点击可直接阅读

  原鄉書院总目录

  原鄉专栏,在后台回复作家名即可阅读

  青山文艺|花解语|张国领|杨建英|杨华|卓玛

  名家专辑,在后台回复作家名字即可阅读

  毕飞宇|陈忠实|池莉|曹文轩|迟子建|格非|冯骥才|韩少功|贾平凹|老舍|李佩甫|李敬泽|刘庆邦|沈从文|苏童|三毛|铁凝|莫言|汪曾祺|王朔|王小波|王安忆|徐则臣|余华|严歌苓|阎连科|史铁生|张爱玲|张承志|

  博尔赫斯|村上春树|川端康成|马尔克斯|卡佛|福克纳|卡夫卡︱卡尔维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潘友国:香蒲 | 就读这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