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评诗》约“架”:
诵读,诗歌的“还魂草”还是“春药”?
诗评媒编辑部
最近,《中国诗词大会》很火,《朗读者》很火,与此相呼应的,是“为你诵读”“为你读诗”“读首诗再睡觉”“郑在读诗”等一批微信公众号的大火,其粉丝量动辄数百万、上千万计,诗歌似乎一夜之间成了全民的狂欢!
一部分人欢呼:中国诗歌的春天来了!诗人霍俊明就断言,“诗歌的阅读时代正在降临”。他们认为,随着微信等移动终端平台的发展,诗歌与大众之间有了越来越迅速、及时、开放、自由的“信息数据共享”与“交互性对话”,诗歌正在以狂飙突进的方式,从小圈子里的精英创作,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曾因“朦胧”“看不懂”而被广泛诟病、正被边缘化的诗歌,开始以平民身份回来了!他们认为这是诗歌大众化、普及化的伟大胜利!“为你诵读”的创始人项建新更是踌躇满志地喊出口号,“让诗歌重返声音”。
与以上观点大相径庭的是,有一部分人坚持认为,诗歌诵读的火爆只是拉低了诗歌的“超短裙”。充斥于诗歌朗诵公众号的作品,多属陈词老调的“经典”、附庸风雅的“原创”,以及空洞直白的“口号”,此与诗歌的前卫性、探索性、创新性、时代性背道而驰。这看似广泛流行,实是“流行感冒”;这不是“实火”,是“虚火”,是“上火”;这不是诗歌繁荣的“还魂草”,只是阳痿者贪图一时之快的“春药”。
道理不辩不明。对于这一争议,诗评媒《大家评诗》栏目不回避矛盾,特在本期联合有关媒体,开设“抬杠馆”,发起“擂台赛”,欢迎“大家”围观、评论。您可以直接在文尾跟帖留言。您的观点我们将整理发表,成为诗歌研究的重要文本和参照。
媒编辑部信箱:shipingmei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