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抑郁大多来源于写文章,写不出的时候人就会狂躁,入行第二年的时候,抑郁尤其明显,感觉所有的创作都没有丝毫新意。
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这时候朋友说:换个环境会换个心情,灵感也许就来了。听从他的建议,我搬了新房子。
闲着无事的时候我开始逛菜市场,谁知道半个月之后,菜市场竟然治好了我的抑郁症!(是不是有一种假药广告的即视感)
我喜欢菜市场中间的卖鱼摊子,那一个个水盆里的鱼总是游得很欢腾;我喜欢看老太太们和小贩为了三五毛零头磨口舌;我喜欢看红红的萝卜、绿绿的青菜、黄黄的豆皮、黑黑的酱菜……
我还把生活气息带到了自己家里,洗菜、切菜、炒菜、煲汤……忙的不亦乐乎,最后看到自己做好的饭菜的时候,我突然悟到:这不就是最真切的生活吗?
当你思考的时候,你不知道生活是什么,当你认真去活的时候,你就会明白,自己已经处在生活之中。
咸肉和板鸭成排挂在架子上,肥得仿佛就要滴下油来。水果摊子更是琳琅满目。 肥大的水蜜桃、大个儿的西瓜、又黄又圆的香瓜、白嫩的鲜藕,摆在一起,竞妍斗艳。我眼前仿佛看到葳蕤的果子园、十里荷香的池塘、翠叶离离的瓜地,难道这不是一幅美妙无比的图画吗?
也许南方的人还会发现这么一个细节:鲜藕是和水果放在一块的。这样的文字是那些没有逛过菜市场的人写不出来的。
大师就是大师,平白的叙述下是满满的烟火气,看完之后就如同逛了一趟菜市场。
爱逛菜市场的人最爱生活。
季老一生历经磨难,但他都凭借着自己的个人意志挺了过来。我想,那支撑他的所有力量中一定有一股来自菜市场。
我做过一次红烧肉给她,她吃完之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没我爸做的好吃”她说她的父亲很会做饭,从小到大,她最欢的一件事就是和爸爸逛菜市场。
她爸还告诉她:“要天天逛菜市场,因为新鲜的食材是做菜的关键”
很遗憾的是她自己不会做饭,她只会在我做饭的时候学几句他父亲的名言。
“这也是你爸说的?”
“不是,这是在其他公众号上看的”
“……”
有一句话是方圆自己说的,我认为这句话已经远超了她一个专科生的水平,这句话是这样的:最好的约会地点是菜市场。
听完之后我频频点头,对她甚是崇拜。
李安在纽约大学念电影系,妻子在伊利诺伊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虽然聚少离多,但两人的感情非常好。那时候李安每次临走前总会做好一冰箱丰盛的食物留给妻子。
毕业之后,李安就失业了,整整6年时间里,李安靠妻子养家糊口。
后来李安自己回忆说:“现在想想,那时的家有点像母系社会,妻子天天外出上班挣钱,我在家带孩子,练习厨艺,当煮饭公”
买菜、做饭、照顾孩子的李安样样做的都很体贴,做出来的饭更是让人喜欢,他的岳母曾经打趣他说让他开一家餐厅。
如果李安没有“家庭妇男”的独特经历,没有6年在厨房里的卧薪尝胆,恐怕就不会对人生这道大餐的“酸甜苦辣”感悟得这么深,也拍不出《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这“家庭三部曲”了。
《喜宴》《饮食男女》里面的大量做饭镜头,极具李安个人特色,也极具生活气息,李安由此获得了国际的认可。
不是每个人都能忍受这种毫无波澜的烟火气,也不是每个人都明白静水流深的道理。
主角大叔由于经常出差,很多时候都要一个人吃饭,这件事想想都有点失落,但是大叔却格外的喜欢。
他每到一个地方总会先找当地的美食,从来就不敷衍、从来就不随便,60集的内容里面没有一家重复的。
很多人一个人吃饭就开始凑合,但大叔却绝不这样,油炸食品配上碳酸饮料、五花肉卷米饭、咖喱里加鸡蛋、牛舌配上葱白……
不凑合是一种生活态度,那怕只是一个人。
菜市场和厨房都只是冰冷的存在,真正温暖的是厨房和菜市场里流露出的生活气息,一个人所有的能量都来自于食物,好好吃饭是一种认真的生活态度。
大多数时候生活都很平淡,所以我们才需要仪式感。我们软磨硬泡地讲价、仔细挑选、认真洗菜、用心做菜。
无论是和家人朋友一块还是自己一个人,吃饭都是一个要认真对待的事情。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不相同,都应该全力以赴。
一个人最美的样子就是他认真生活的时候。
—— END ——✎
喜欢就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