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unclehuige
拼搏,不是拼命。
01
前天上午,是《凌晨三点不回家,成年人的世界是你想不到心酸》;前天傍晚,是《凌晨4点的上海》。他们说,这个社会,努力生活的人,谁不是在拼命。
巧合的是,一个曾试图拉拢我一同创业的中年人也曾这么说。后来我有写了一篇文章:《我为什么不赞美加班》。
这人间,值得拼搏,但别拼命。
02
我曾经做过早新闻的编辑。凌晨三点,是起床的时候。我一直以这段职业经历为傲。
这个岗位的下班时间是上午9点。但我一直觉得自己可以再多干一点。
我做了一些尝试。写更多的稿子、参加更多的演讲、做更多的节目,试图挣更多的钱。我回到家倒头就睡,然后起床就干。
在一个好不容易腾出的休息日里,我突发奇想,开始翻看我车载斗量的作品。
我就像是疲劳驾驶的卡车司机,使劲儿睁着眼,但车辆却往山沟里疾驰而去。
03
我曾经想展现自己的无可取代。我一边抱怨着工作量,一边又害怕领导在布置任务时忘记我。
地震时,我想在一线;世界杯时,我想在一线;建党70周年时,我想在一线。几乎所有的伙伴都认为,灰鸽是个台柱子,少了他许多事情就办不成。
我带着这个一半漆黑的左眼上完了早班,然后不以为然地去了医院。
医生马上就把我关了起来。我随后经历了一场五小时的手术,和长达半年的病假。
很快我就懂得一件事:你拼着命都想要的安全边界,树立的岗位门槛,其实不堪一击。在职场的链条上,没有谁无可取代。而且,这种取代比你想象得还要快。
许多拼命的本质,只是比别人花的时间多,但并没有比别人更厉害。
04
我曾经在上班路上看着买早点的人正在张罗自己的店铺,也曾经深夜看着商店门口打着哈欠的店员。
老板两眼一瞪:睡觉。
每天五点出摊,是拼搏;每天下午睡觉,是不拼命。只有拼搏而不拼命,才会让自己不厌倦,才会让自己更有效率,才会让自己走得更远。
我曾经在心理咨询室看到一个特别不听话的孩子,父母都是医生,每天早出晚归,亲子关系极其冷漠。心理咨询师一直试图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职业,父母的眼神里也都是歉疚和焦虑。
孩子头一扬:那你就不能现在就为了我吗?
我以为这个故事会有个互相理解、感人至深的结局。但等我再遇到他们的时候,母亲已经辞了职,去了一家工作相对轻松的体检中心。
她说,那一天,他们三个人一起吃了晚饭。她突然发现,孩子已经长得好大好大。
她说,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有朝一日更好地相伴。但也许等到那天到来的时候,孩子已经不需要她的相伴。
05
我问过一个当医生的同学:苦不苦。
他说苦。好几次都是16个小时的连轴转。
我说,钱多呀。
他很认真地说,你知道吗?当我咬着牙站在手术台前时,我也会问自己:现在这个状态,到底行不行?我的眼睛会不会花?手会不会抖?
我们也是会疲惫的人。
我曾经抱着发烧的孩子守候在儿童医院的门口。挂号的队伍转了一个弯,又转了一个弯。一位年轻的医生从门诊里跑出来:对不起对不起,让我上个厕所。
那个晚上,我突然想到:如果一个岗位太苦太累,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让这个岗位靓丽些、实惠些,待遇高一些、地位高一些,让更多人愿意成为儿科医生,让更多人的参与,来取代少数坚守者的拼命?
那些赢得点赞的拼命者,又能坚持多久?
每个肉骨凡胎,都只能硬扛一时,而不能逞强一世。
06
那是我们为生活奔跑留下的痕迹。
我们总会在一些特殊的时候拼命,但真正主导我们前行的,是拼搏。
在赶路的时候去看路,让面前的道路变得更合理,也更远。那些凌晨孤单的灯光,终究成为回忆,而不是每天需要面对的经历。
这人间,值得拼搏,但别拼命。
一个背景声:
“Health is 1.”
. End .
▿ more ▿ 更多文章点击直达
· 帝都租房史
· 这些职业到底做错了什么,被古人diss到今天?
要不要 赞 和 分享到票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