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杨小米1988遇见小mi点击关注即可关注小米我的好朋友剽悍一只猫曾在微课分享中提到他助理的一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助理每个月都会收到爸爸给的额外“零花钱”,让她专门去结交新的朋友。
花钱去交朋友,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因为通过跟朋友,或者厉害的人面对面交流,是很直接的让自己快速成长、获得人脉资源的一种方式。
而且,在聊天的过程中,思想交流碰撞,也会提升自己的思维认知,拓宽格局。
我们都知道要走出去,认识不同的人,接触不一样的思想,启发思考,让自己成长。那么,如何通过参加活动去认识更多优秀的人呢?这些活动又如何去寻找呢?
刚来上海时,除了完成工作和日常看书,我很热衷于参加各色各样的活动,成长很快。
助理奇奇也喜欢参加活动,如果活动结束后,她整理笔记,写一篇感想,费用我会报销,这样我能快速获得不同的资讯,也鼓励她更积极去学习。
奇奇对理财感兴趣,经常去参加现金流活动,游戏短短的几个小时,真实展现了人的一生,可以对自己有一个更好的了解,也可以发现自己的思维误区。
在游戏中,会模拟现实中的一些投资,比如买股票。有一次,一同参加活动的朋友,在玩游戏期间,遇到一个特别好的买股票的机会,价格1元,也就是可以最低点买入股票。以这位朋友的实力,完全可以多买一些,但他只花了1000块钱买了1000股。
中间,遇到股票大涨,可以以40元的价格卖出,一下子,他的资产翻了40倍。其他小伙伴都为他感到可惜,怎么不多买点。
游戏结束后,大家分享心得时,这位朋友提到游戏中的做法也反映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状态,平时也会买股票,但他是一个很谨慎的人,买股票的原则是宁可不赚这个钱,也不能赔钱。
奇奇意识到大胆或保守的决策风格都没问题,关键是理财一定要给自己制定一个明确的原则和目标,这样就不会为是否赚钱而患得患失了。
我们的每一个决策或行为背后,都反映了自己看问题的方式,也是思维方式,这让人与人之间有很大不同。而这个活动中的游戏只是帮助更好地了解、认识自己。
类似这样的活动非常多,那么大家可以去哪里了解这些活动的信息呢?(不止现金流游戏的活动,其他活动也可以按照这个方法)
通过互动吧APP
这个APP里面有各种各样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关键词搜索,里面有公益活动,也有付费活动。
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城市选择,如果想要玩现金流活动,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现金流”,就会看到类似的活动信息。
通过社群
社群会聚集价值观相近的人,在一起交流成长。全国各地都会有组织,就像一些读书会,跑步,演讲等社群。有些是付费的,有些是免费的。
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通过关键词在百度,微信公号搜索。社群的加入,你可以提前多了解一下,看看自己是否真正感兴趣。
我参加过十点读书组织的社群活动,坐邮轮去日韩,认识了一群小伙伴。前两年,十点读书做读书会,剽悍一只猫是重庆的班长;现在,上海、成都等地的班长都成长很快。也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认识了很多朋友。
名人微信公号、微博
可以多去关注一些自己喜欢人的微博、公号或者其他平台。如果有活动,她们会在自己的平台上先发布。
有一次,李尚龙在他同名微信公众号上通知了大家新书《刺》的发布会时间,我就转给奇奇,让她去听听,发布会邀请了很多嘉宾分享,比如古典老师、宋方金老师,这样的机会,也可以给老师提问题。
首先,这些老师的分享本身就很有价值,而和他们近距离接触,提问的过程,也可以提升自己自信,并且促进思考,如何才能提一个好问题。
朋友介绍
参加一次活动后,如果活动质量比较高。那么这个活动里的人也都会参加其他活动,通过聊天,可以信息置换,慢慢地活动资源就会越来越多。
我的好朋友大白,是一名律师,她们律所要有什么活动,比如请一个大牛律师来讲婚姻法、p2p方面的法律问题,她都会告诉我,这样我就接触了不同行业的信息。
此外,豆瓣以及学校里的社团等等,都可以参加很多活动。现在的活动非常丰富多彩,学习机会也多,就看你是否主动了。
那么,在这样的活动中如何脱颖而出,让别人记住呢?
第一类,有名校、名企或者含金量证书的光环,就像有个朋友在大学期间开始创业,大二就融资5千万,特别容易被大家记住。
第二类,在某一行业深耕多年,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出了一些成绩。
有位朋友介绍自己,“我在北京从事多年房地产开发,有很多办公场地资源,特别喜欢交朋友,如果大家要举办活动,可以来找我。”短短一句话,就给大家说了自己的职业、性格以及自己能提供给大家的资源。
第三类,标签明显。比如挑战自己跑步极限一次跑10公里,一年读100本书的程序员等。
这些人要么能力特别强,能帮助到大家,要么有故事,引起大家的兴趣。所以,在参加活动之前,一定要先做好一件事情:盘点一下自己有什么能力,也就是你能为大家提供什么价值。
语姐(微信公众号:女神30)属于前面三类很有料的人,现在,她也选择一些高质量的活动,但因为性格本身比较慢热,参加活动时,让她主动和人搭讪,会很不自然,但每次出去学习,她总是链接人最多的。她分享给我一些她的小技巧,给别人提供及时价值。
她特意去学习了手机拍照,每次当有同学提问、发言,她都会把对方拍得美美的,发到群里,人家一看,赶快加她微信,要原图。就这样大家就认识了,课下多交流,很快就成为朋友了。
语姐会用思维导图把讲课笔记整理出来,分享到群里,大家觉得她好认真,就特别想认识她。
这些事情不难,只要有心,不管你是不是一个主动的人,都容易让别人认识,并且对你产生好感,因为你在让别人“占便宜”。
对于我个人来讲,很多时候参加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认识人,而是获得不同行业的信息,了解自己不懂的知识,增加见识,这样就会多维度去看问题了。
这些活动给我打开了一扇门,我听到一些重要信息,回去做功课,去了解,看看怎么和我做的事情相结合,让所学的东西能够变现。
有时,活动中还能找来几个客户。大家都知道我和苏末办写作课,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创业者的活动,自我介绍时,让说说自己的困惑。
有人就抱怨招人难,现在新产品上市,都没人写宣传文案。我一听眼睛就亮了,我介绍自己时,特意强调了写作能力,还认识很多这方面的人。
后来,自由交谈时,他找到我,当时先让写一篇文案,他们预算也很少,只有300-500块钱,我找了一个早期写作课的学员,她写了,我修改,然后过关了,就谈成了一个长期合作。
他这个预算,如果直接找公关公司,价格是10倍。而学员恰好学习写作,也练习一段时间了,这样的机会,赚点外快,顺便也锻炼自己的能力。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周至少参加一次活动,从大学的社团活动,什么舞会,爬山,到现在的专业活动,每次全身心的投入都收获很多。
在这样一场场活动中,我了解了不同行业的信息,增加了见识,在人群中,也更好的认识了自己。我从一开始参加活动的局促不安,听什么都是新鲜的,觉得别人好厉害,到现在听完一场内容,能判断好坏,针对性地参加活动,社交。这样一个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