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zsvr_0 {white-space: normal;} .bizsvr_1 {white-space: normal;text-align: center;} .bizsvr_2 {color: rgb(0, 122, 170);} .bizsvr_3 {color: rgb(255, 41, 65);} .bizsvr_5 {text-align: justify;} .bizsvr_8 {color: rgb(136, 136, 136);} .bizsvr_35 {text-align: justify;color: rgb(136, 136, 136);} 您阅读的是本公众号的第 486 篇原创文章
昨天傍晚,在滨洲湖边散步,碰到学员小松。寒暄过后,小松急切地对我说:
“我们单位新来一个同事,说话时愿意用问句,而且问句中又常常含有其它的意思,弄得你回答时有种陷入圈套的感觉。您给我出出主意,看怎么回答好?”
我让小松举个例子,他说道:
“前天我一上班,刚一见面,他就问我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你怎么还在公开场合骂人?’这句话里,一方面含有我在公开场合骂过人,另一方面又含有我在背地里更骂过人的意思,我听了特别生气。遇到类似的问题,我该怎么回应?”
回应这种包含着某种假定的复杂问语,要做到既不破坏关系,又避免承认对方暗含的内容,基本方法有三个:
揭示性回答;
反问式回答;
避问式回答。
揭示性回答,就是用联言判断回答,揭示问题的实质。例如,对同事的问题,小松可以这样回答:
“我在背后没骂过人,在公开场合也没有骂过人。”
或者这样回答:
“无论是背地里还是公开场合我都没骂过人。”
反问式回答,就是当对方提出“复杂问语”以后,要立即反问,使对方无暇思考,处于尴尬的境地。例如,小松也可以这样回答:
“你是从哪得到我在公开场合和背地里骂人这样根本不存在的消息的?”
避问式回答,就是对提问题者的假定不予揭露,也不反问,体面地绕个“弯子”。例如,看电视时,妹妹被哥哥批评了,很不高兴。坐在旁边刚从外地回来的叔叔风趣地问哥哥:
“小明,你现在还欺负妹妹吗?”
哥哥回答说:
“叔叔,您说话的语调真好听,而且仔细听起来,还有点辽宁话的尾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