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zsvr_0 {white-space: normal;} .bizsvr_3 {margin: 0em 1em;white-space: normal;text-align: justify;line-height: 1.75em;} .bizsvr_4 {font-size: 15px;} .bizsvr_40 {color: rgb(0, 122, 170);} .bizsvr_52 {font-size: 15px;color: rgb(0, 122, 170);} .bizsvr_57 {white-space: normal;text-align: center;} .bizsvr_97 {margin: 0em 1em;white-space: normal;text-align: center;line-height: 1.75em;} .bizsvr_308 {font-size: 15px;text-align: justify;} “这日子,过得好像没什么意思。”
后台一位女生对熊说,眼看着2018年,就快要过半;自己却离年初许诺要成为的、那个“简单快乐”的自己,越来越远。
但她却没有因此感到充实,反而变得疲惫、不自信,时不时还有莫名的伤感涌上心头。
用大把的时间努力工作、照顾家人、联络朋友,却不舍得匀出哪怕一点点时间,留给自己。
在熊爷看来,“快乐”,绝对不是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然后一下子突然得到的稀奇玩意儿;
它啊,藏在我们点点滴滴的日常之中。
若我们肯给自己一点时间,“快乐”,就会从一朵花、一片云、一首诗的背后,悄悄探出身噢。
所以今天,熊想为大家推荐一本,能让我们找回日常小确幸、活出自我的书。
因为,读这些句子的当下,就是与自己在安静对话;而夜深人静的此刻,尤为适合。
发行22年来,让无数人,特别是女生们,在日常中习得快乐,获得治愈。
书的作者,是被美国权威杂志推崇为“最迷人和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的作家:莎拉·班·布瑞斯纳。
在书中,莎拉女士写下了366篇短文,从1月1日到12月31日,每天一篇;
它们就像是一个个“快乐”急救包,提醒我们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也要学会慢下来,每天与自己的灵魂拥抱。
更多的,则是治愈满满的金句、箴言。
此刻,夜深人静,熊陪着大家,慢慢看……
别把自己忙“烧焦”了。
“把世界放在一盆火上,总有危险。”
作者说,现在的人,都太忙了;
劳累过度的我们,就好像把生活放在一盆火上,让自己都“烧焦”了。
由这种“烧焦”所带来的,可能是身体上的不适,精神上抑郁沮丧,懒得做任何事情、焦躁易怒等各种“并发症”……
“过度劳累席卷而至时,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帮助你自己。”
对此,作者提出了一个帮助自己的小方法:为自己设置一个“逃跑日”。
装成一个观光客,四处猎奇;
对于女生来说,更可以尝试新的化妆方法、修指甲、大嚼巧克力......
熊爷觉得,忙,一定会是大多数人的常态;
但”这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快乐,也会因为我们的忙,而变得更加有浓度和意义。
正如作者在书中引用的,英国作家杰罗米的话:
“如果无事可做,如果无所事事,一点趣味也不会有……就像吻,偷时方才倍感甜蜜。”
“身体是神圣的衣服,它是你的第一件,也是最后一件衣服;是你来到人世间,与离开人世间所穿的衣服。”
然而作者希望我们,能够学着喜欢自己的样子,而非世人审美标准所规定的那个样子。
“今天,与你的身体讲和,不要心存厌恶。也许它只是皮囊,但依然神圣。”
然而,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放任自己的体重,不在意自己的仪态呢?答案正好相反。
正因为爱惜自己的身体,才应该像作者建议的那般:
健康饮食,科学饮水,伸展四肢,跳舞、散步、慢跑、跳跃……用舒适的衣服、宁静的时光、美的仪式疼爱自己的身体。
“肉体是每个人的神殿,不管里面供奉着的是什么,都应该好好保持它的强韧、美丽和清洁。”
哪里栽花,哪里开花。
“我是一朵晚开的花。32岁结婚,35岁当妈妈,43岁,才出版第一本书。”
在作者看来,晚开的花,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有更大的冒险空间;
所以,如果现在没有完美的职业、家庭、人际关系(其实也很少人会有)也没关系;
英国剧作家萧伯纳说:“要过得好,就要寻找想要的空间,找不到,就自己创造。”
熊爷觉得,如果我们不能一开始长成一棵苍天大树,不妨做一絮随风飘荡的蒲公英;
别用完美主义虐待自己。
”完美戕害进步,戕害容纳,戕害喜悦。“
为了追求所谓的“完美”,我们浪费了多少光阴,又湮灭了多少,本该快乐的时光呢?
比如:
不苛求每天都完美早起,只尽力做到,今天又比昨天早起了10分钟;
不苛求练就完美流利的英语口语,只尽力做到,今天又比昨天多背了5个单词……
当然,也有许多“完美”时刻,它们可能和名利、自我要求都无关,它们,简直就是“快乐”本身;
比如,作者在书中所分享的,这个爱的小时刻:
“五月一个美丽的周日,午后的阳光明亮灿烂,我和女儿一起做盆栽。”
工作,是爱的倩影。
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所以从工作中所得到的快乐,便会少之又少吧。
然而在作者心里,工作,可是带着“神圣的幽光”的;
而我们每个人都在借自己的才能,对世界贡献自己的心与力呢。
那么,我们为何看不见这束光?
作者说,这是因为工作太忙,心力交瘁、心烦意乱、无人赏识,而让我们的双眼,选择性失明了。
而“复明”的方法就是,学着喜爱现在的工作,明白“工作是爱的倩影”;
“从女服务生到电影老板,从电梯操作员到一国总统,对世界而言,都是重要的。”
这不,我们敲击键盘每一下、我们打印的每一份文件;就像大富翁的骰子点数,让我们朝着自己的梦想迈进呢。
作者说,读书没有副作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都是读书的好时候。
“若书中的一个句子在内心回响,那便是真实自我的声音,请听听她在说什么。”
所以,不快乐的时候,读书吧;
读书本就是件快乐的事,更何况,书中还藏着bonus:那些让我们快乐起来的治愈力量~
“亲爱的,请每天花一点时间与我待在一起。
我将握紧你的双手,倾听你、温暖你,与你一起考察日常生活的点滴。”
熊也想借着作者的这段话,对大家,这么说。
歌德说
“相信自己,你会知道该如何生活。”
熊爷说
“相信熊,你会知道读书有多快乐。”
嘻嘻
各位,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