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刺目的阳光和绵长的蝉鸣声里,大爷们以一丝不苟的匠人精神,一层层折起上衣,露出后背棕红的拔火罐印记,何曾在乎过路人的侧目。
夏天到来的标志是什么?当然可以是日历卡上撕去的一页“立夏”,或者天气预报里居高不下的气温,但比这更直观的,一定是走街串巷的中老年男子们的肚子。
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他们就像是义务气象员,敏锐地感知到气温变化后,果断掀起上衣,冒着肚子着凉的危险,向市民提前发布高温预警。当越来越多的大肚腩在街头出现,才意味着夏天真的来了。
露肚子还算得上矜持,更加放飞的大爷会脱掉上衣,赤膊示人。而手里那件汗津津的T恤,就变成绝好的穿搭单品:有人把它披在肩上,时不时潇洒地抓起来甩一甩,既可以扇风,也可以驱蚊,也有人把它围在脖子上,兼顾了毛巾的实用和围巾的美观,当然,也有人干脆把上衣留在家里,大大方方地光着上身下楼、买菜、坐车、下棋,自得其乐。
当一些人一边剔着牙,一边刷着手机新闻,讨论女士穿着和遭遇骚扰之间的关系时,能不能先把自己的衣服穿好?
有人设计了一款大肚子腰包,没错,你仔细看,那是一个腰包。
——————
尽管随着文明风尚的普及,打赤膊的现象似乎比过去有所减少,但是往火车站、老城区、批发市场、城乡结合部走一走就不难发现,光膀子的还大有人在。赤裸上身出现在CBD的写字楼里当然显得突兀,但在很多烟火气弥漫的街区,脱衣服还是比开空调更加受人青睐的降温方式。
几年前,一群老外发明了一个词——“北京比基尼”,用来描述中国老男人特有的一种穿衣方式。
想穿出这种效果,需要耐心地将上衣从下摆处一点点卷起,一直到腋下位置,以胸口的赘肉若隐若现为最佳。
听起来似乎很容易,但实际上可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这么穿的。除非拥有一定体积的肚腩,否则辛辛苦苦卷上去的T恤就会滑落。要保证衣服稳稳地卡在腋下,喝茶遛鸟轻松自在,没有一个傲人的大肚子是办不到的。
还有什么比卷好衣服坐在四合院门口纳凉更惬意的事?
地道的北京比基尼,是打赤膊的升级版,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在刺目的阳光和绵长的蝉鸣声里,大爷们以一丝不苟的匠人精神,一层层折起上衣,露出后背棕红的拔火罐印记,何曾在乎过路人的侧目。
胡同里的风穿过他们的两腋,环绕在浑圆的肚腩上,这是面对闷热天气的抗议,也是面对衰老的不屈。
也有些跃跃欲试的外国人学着中国大爷穿起了北京比基尼,但是他们平坦的甚至肌肉分明的小腹,在大爷面前还是相形见绌。
首都大爷追求精致生活,小城市的大爷就没这么多雅兴和耐心了,他们更喜欢直接把上衣一脱,接孙子去也。
打赤膊的精神就在家族之中传承。/ 《浙中新报》
打赤膊是社会人标配?
——————
除了清凉,打赤膊这一行为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很多含义,“潇洒”是其中之一。相比于冒着窒息的危险也要扣上衬衫第一颗扣子的严谨做派,袒胸露乳也许就是不在意外表的自信表现。
比如东晋时候,大官郗鉴听说王家的子弟才俊辈出,便想在其中挑个女婿。派去摸底的门客回来报告:“王家的小伙子们听说来挑女婿,一个个正襟危坐,只有一个家伙靠在东边的床上,露出肚皮读书。”郗鉴偏偏就看中了这个不穿上衣的佛系青年,把他招为女婿。
这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而这个故事,也就是“东床快婿”的由来。
比王羲之早几十年的“竹林七贤”之一刘伶玩得更大,不仅上衣不穿,干脆连裤子也一起脱了,赤身露体待在屋子里。碰到有人讥笑,他就反驳:“我把天地当房子,房屋当裤子,诸位跑到我裤子里来做什么?”可谓潇洒狂傲到了极点。
脱去上衣还有另一个更常见的意味:展示武力。
《三国演义》里就描写过猛将许褚喜欢光着膀子上阵:“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当然,这种勇猛也是要付出代价的。许褚很快“臂中两箭”,败下阵来。明朝毒舌大才子金圣叹在批注中评论道:“谁叫汝赤膊?”有点幸灾乐祸的意思。
事实上,光膀子一直是古往今来各路社会boy展示力量的主要手段之一。比如战斗民族的总统普京,就喜欢光着上身打猎,借此树立硬汉形象。
电视剧里,主角光着膀子,用身上的枪伤表现战功是常见桥段。夏日的夜市上,各路社会大哥也动辄脱掉上衣,露出花花绿绿的文身,抱着啤酒瓶子吹牛,吓得路人纷纷绕行。话说回来,不打赤膊,社会人的文身给谁看呢?
所以下次再碰到打赤膊的大爷,不妨仔细看一看他的前胸后背,也许在衰老松弛的皮肤上,还残留着当年文下的龙虎鹰豹,默默诉说着一段社会人的往事。
老外很难学到“北京比基尼”的精髓。
——————
除了大爷和社会人,体力劳动者和健身党也是打赤膊的主力军。前者因为生活条件所限,不能用空调、电扇等电器消夏,光膀子就是最好的选择;后者则辛辛苦苦练出一身肌肉,迫不及待脱去上衣,展示出来。
当你在健身房撸铁时,一个光着上身的大哥气喘吁吁地从面前的器械上站起,抖了抖胸肌背肌肱二头肌,满以为人群会向他满是肌肉的身体投来羡慕的目光,但事实上,你正对着他走后沾满汗液的器械一阵一阵犯恶心。
正是这样的“精神施瓦辛格”太多,许多健身房迫不得已,贴出了“不得赤膊”的规定。
其实,给打赤膊贴上“不文明”的标签是很晚的事情,1930年代,当时的政府推行“新生活运动”,希望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往西方文明社会靠拢,其中就有“禁止打赤膊”的规定,但是直到今天,这一现象仍未禁绝。
而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天气热打赤膊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水浒传》里,光膀子就从来不是梁山好汉的专利,车夫、农民、商贩,都会在汗流浃背的时候随手脱掉上衣。
在中国媒体一再呼吁“膀爷”穿上衣服的时候,大洋彼岸还有一群女性争取光膀子的权利。1992年之前,在纽约州,女性在公共场合赤裸上身还是违法行为。美国一群激进的女权主义者便设立了一个“全国坦胸日”,顾名思义,就是号召女性在这一天也像男性一样打赤膊。
曾经的帅哥,后来的胖子小李,也喜欢光膀子。
其实,打赤膊的差异又何止性别?如果长得丑,身材胖,那连呼吸都是错的,何况光膀子;而如果明眸皓齿的帅哥光着膀子招摇过市,惹来的恐怕就不是鄙视而是尖叫了。
在此我们呼吁,在光膀子的问题上,请对胖子和帅哥一视同仁:天气再热,公共场合也请穿好你们的衣服。
小 新 推 荐
没有方文山的周杰伦,终于成了土味天王
别笑,小猪佩奇正在教我们怎样做人
欢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作者/曹吉利 排版/苏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