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北上广漂们,都在靠白日梦坚持着
日期:2018-05-02 11:30:42 作者:明玥 阅读:

北上广漂们,都在靠白日梦坚持着

  O.85

  文 | 明玥

  图 | 互联网

  我在知乎上活捉了野生尹昉,说起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但看过《红海行动》的人估计会对他有印象

  他就是那个狙击手兼观察员李懂,在队中担任眼睛功能,主要跟黄景瑜对戏,在经历成长蜕变之后,成功地射出了决胜一枪。

  看电影时候,还以为他是哪里突然冒头的小鲜肉,脸部线条刚毅而深沉表情隐忍却充满力量感。

  查了一下资料才知道,尹昉本人是职业舞者,86年出生,今年已经32岁,此前只演过几部文艺片,不为大众所知。

  他用刚刚注册的账号,在知乎上回答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愿意到北上广深打拼,即使过得异常艰苦,远离亲人,仍然义无反顾

  虽然是为了下一部电影做宣传,但他用了自己故事,透过文字,可以看到主人真挚情感丰富的经历,以及他从过往经历汲取的一切营养

  他无疑是最适合回答这道题的那类人——以梦想之名,漂到背景,在大城市梦碎,又被眼前的苟且所累,一度混日子。后来重新出发,吃饭的手艺越发精湛,内在仍然敏感,心里有了可以坚守价值,脑中有了分辨的智慧

  1

  还是要有梦想,因为梦想的本质制造意外。

  尹昉11岁到北京学习舞蹈,“借着长大想成为舞蹈家的梦想的名义”,作为一个孩子,很快就受不了枯燥痛苦的学艺生活,而北京也并非想象中那么美丽可亲,只能为了学业坚持,“只是梦想跟舞蹈不再有关系”。

  处女座都是又有野心追求完美的狠角色,他中专毕业后考上北京师范大学,除舞蹈学专业外还攻读了工商管理第二学位,一度还发梦要去哈佛大学读商学院

  但梦想和现实总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尹昉在大学毕业后随便找了一份工作,成了正经“北漂”中的一员——方向不明确,只是漂在这座城市混口饭吃,工资1500,房租750,时不时被焦虑打倒。

  虽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知道眼前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一年半后,他干脆辞职当了无业游民

  想来,那必定是一段极度难熬的日子——如果你连白日梦都没有的话。

  我听过一位80后作者说过一段话,他当时刚刚从国外回来,在北京的地铁感受了一把“别人的胳膊贴着我的脸,连早饭吃了什么都闻得出来”的生活。

  他说那是一种失去尊严的挫败感,若不是有一个梦想常常可以拿出来给自己打鸡血的话,简直一分钟都呆不下去。

  转眼到了2008年,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的那一年——在极度悲伤与狂欢并举的季节,他说他开始重新认识自己,思考“我与这份生命,这个时代,这座城市”的关系。

  思索结果是,决定重新去感受曾经否定过的梦想,重新跳舞。跟小时候一样,这一次是经过试炼、经过反复考虑的自主选择,是做好了准备的。

  “它给了我勇气,即便生活拮据,也不再焦虑和恐慌。而且我知道这不是自我安慰,这是实实在在对自己的相信,就是怎么样的生活我都可以接受。”

  从现实角度看,把舞蹈作为职业是很不“划算”的,投入巨大生涯短暂,只适合小众,大概率无法让他实现那些远大的梦想。

  若非对手有信心,不会有这份底气。这一步跨得很踏实,从此梦想之于他,不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安慰剂,就是日复一日的生活本身。

  2010年,24岁的尹昉还是北京当代芭蕾舞团一名舞者的时候,正在筹备电影《蓝色骨头》的崔健去看了一次演出

  在一众舞者中,崔健独独看中了尹昉。

  他并不是那种基本功好到吓人的舞者,跳舞时不拼基本功,而是展现出自己的想法态度

  摇滚圈是最讲究“态度”的,这种男人间惺惺相惜,让他第一次触电就拿到男主,尹昉说:“我不会‘演’,只能把自己完全沉入这个角色中。”

  虽然这部电影四年后才有机会上映,却给了他进入电影圈的机会,下一部《路过未来》在2017年,已经入围了第7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单元”。

  也许他会走一种类似秦昊的路线——不靠流量,我用我自己来呈现“生活”,做一个真正的演员

  梦想不见得都实现,但没关系,因为梦想的本质是制造意外——这话不是我说的,是罗振宇讲的:

  无时无刻,我们心里都有妄念,然后就奔着这个妄念去,走到半道,被另外一个妄念吸引,牵引,拐湾。所以,我有自己的一个行动的准则,就是一件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只要有空,就做。为什么?因为会产生意外。比如有一个朋友请问参加聚会,我觉得那聚会特没意思,那朋友也没意思,但我想想留在家里干嘛呢,打十年前的游戏吗。如果去了呢,可能会认识一个意外的人,这个人可能是十年后跟你做成了一笔生意。也可能你会认识一条路线,二十年后歹徒追你,你从那条路跑掉了。所有的行动,一定带来意外。坚持是为了意外,为了转弯。

  2

  如果抓不住“小高潮”,即使价格短暂飙升,但长期看价格总是与价值一致

  最近在《奇葩大会》上,看到了2011年的快乐女声冠军段林希,出来分享她的“后冠军时代”。

  她得奖的时候,选秀节目已经式微,注定她不可能拥有李宇春张靓颖那样的好运气

  据她自己说,一开始的确感觉改变命运了,最忙的时候每天有四五个通告,一场演出能赚十几万。

  那时候她太年轻,没听进去前辈说的“你要开始存钱”的告诫,花钱大手大脚

  到了2013年底,几乎就接不到工作了。每天吃着家里寄来的肉酱拌面,她在北京看不到希望,又因为妈妈外婆前后脚心梗住院,干脆回了老家

  跟尹昉不一样,段林希从小对自己规划不多,也没发过大梦想,参加快女前一直生活在云南小城,但她属于运气特别好的那种,初出茅庐就爆得大名

  但也是早期运气好的这一种人,其实更加容易迷失,也更加难以忍受落寞

  在北京后期,她赚得少但花得多,回了老家以后,她不免虚荣,把明星生活说得天花乱坠

  老家机会少,她也没有其他出路,一度跟朋友做起了微商,卖云南特产。后来又做过演艺公司,最糟糕的时候甚至开过出租车

  选秀冠军走到这里,那是彻底抛弃了核心竞争力。还好她的母亲糊涂鼓励她重返北京再做音乐

  我总觉得对她而言,没抓住刚得冠军时的那一次“小高潮”,其实非常可惜,如果把当时赚的拿来买房多好,或者及时转型也好。

  可是转念一想,那么年轻的时候,又有几个人有足够的心智把握机会,早点跌坑未必不是一笔财富

  就像高晓松说的,“心里头装满东西了,才是真正该做一个歌手的时候,年轻的时候那叫唱歌,现在可以叫歌唱了。”

  也如她自己说的,“一夜成名改变不了你任何东西,我就是个例子,希望大家能够快乐地做自己,再去追求你的梦想。”

  同样是放弃了再重来,她现在刚刚回到北京,未来不好预测,未必就会是下一个尹昉。

  但好在她看清楚了自己,不是超级巨星,就是一个应该一步一步来的歌手。

  长期看来,价格会跟价值一致,成就会跟本事一致。

  说追梦也许太虚无,这一生能把老天给的才华用出来,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已是成就。

  3

  “孤独大脑”的老喻曾经写过一个观点——财富取决于极少的大高潮,幸福取决与较高的频率虽然他是用来讲投资的,而我觉得这个逻辑用来讲职业道路选择也非常适用。

  尹昉和段林希选择的方向都是很小众的,有可能一辈子默默无闻,但保留了出现大高潮的可能性

  他会因为一次演出进入另一个圈子,也有机会因为一部电影大火,而她已经尝过当冠军的滋味,此后也有可能靠作品和参与节目再次“出来”。

  就算大高潮要很多年才轮得到一次,但没关系,他和她都喜欢这份工作的内容创作表演的时候是开心的

  这就意味着,每次演出都可以高兴一次,一个月可以高兴好几次。在等待大高潮的日子里,几年也就没那么难过了,因为是幸福的。

  所以,在北上广坚守着的孩子们尽可能地去做白日梦,一边享受着脚踏实地做事的高频小幸福,一边等待着它把大高潮带到你面前。

  当然,不能忘了段林希的忠告万一突然赚了很多钱,一定不能乱花。

  【the end】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北上广漂们,都在靠白日梦坚持着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