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荆棘
昨天有一篇关于那里的文,删了又发,发了又删,甚至到后面,人们把全文的截图倒过来发,倾斜四十五度发,为的都是,让这篇文章能够流传下去。
文章里的真实故事,是一个悲剧。明明学生只是请求公开信息,却被学校里的老师接连围攻施压,要求“降低影响”,要求“删稿”,
其实说到底,就是要求他闭嘴。
为什么要闭嘴?不是因为他说真话做错了什么,也不是因为学校做了什么对的事情,只是因为他做了一件,学校明面上允许,但实际上不允许的事情。
上面这个逻辑很绕,什么叫作“明面上允许,但实际不允许”?
抱歉,我自己也不太清楚,只能描述一下那种“感觉”:就好像地上有那么一根粉笔画的线,你以为你在线内做的事是安全的,结果一个穿着蓝色衬衫,带着眼镜的年轻男性走过来,一边看手机一边偷偷用皮鞋把你眼前的线擦掉,然后还要假装蹲下系鞋带,悄悄拿出粉笔把直线向你的所站之处划过去。
你不明所以,以为眼前的这个人有病。
结果等他站起来的那一刻,他就将憨厚以及笑脸都收了起来,然后指着你脚下的粉笔线,说:“同学,你越界了”。
但此刻明白已然也没什么用,因为他已然占据了道德高地,而你,便犯了我前面所说的那个“明面上允许,但实际上不允许的错误”。
事就是这么个事,很魔幻,却也很现实。
我朋友经历也过这样的事,那天她写了一篇观点为“有些老师根本不是真的为学生好”的推文,明明文章里没有出现任何学校的名字,老师的名字,却被戴上了“你想通过骂学校来博取利益”的大帽子。(说实话,我们随便写一篇《我爱你》都比那篇文阅读量要高出许多)
那段时间,她每天都要面对辅导员的夺命连环CALL,老师们假装好心的“你只是不懂事”,以及高层们的“删了再说,不然告你”。
其实这一些都还好,她还撑得住。
直到父母的电话打过来,电话里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做了什么。”
她尝试辩解,但一开始作用不大,直到她们讲到那晚的深夜,家人才终于理解了她,可嘴还是没松,跟她说:“唉,你还是删了吧。”
事后她在我面前大哭,只问一个问题:“我真的做错了吗?”
后来她见了一些老师,打了很多电话。发现平时嘴里说着“我都是为你好”的老师们,没有一个敢去谈论事情原本的对错,只是一味地,自顾自地灌输“你不懂事”,“这个对学校造成的影响很不好”,“可能会影响你的学业”,“你家人也希望你这样做”等一整套以“为你好”为基础但实质是强迫你闭嘴的逻辑。
所以我的朋友当然还是认输啦,因为在那一套逻辑面前,真理也辩不赢。
她明明没做错,为何要低头认错?
明明教导我们要“心怀正义”的老师们,他们为何永远不谈对错,只谈利弊?
甚至在某些关键时刻,他们搬出我们最在意的亲人,用最聪明的办法把事实的部分截取出来,用来达到自己威逼胁迫的目的。
我们怕的不是事实被埋藏,我们怕的是,埋藏事实的人是那一群我们曾经最相信的人。
我们把对一切理想,一切真理的想象寄托在他们身上,可他们却毁了我们的理想,毁了我们的真理。
这不是伤害,这是打击,由内致外的,甚至是扩散性的打击。让原本与此事无关的人也一同跟着失望,难过。
所以,这种事情有点像泼冷水,只不过这盆水,是滚烫的。
最后,大家变得不再互相信任,言而无信的老师连累了言而有信的老师,嘴上“真心为你好”的老师连累了站在讲台上努力传授知识的老师。学生不再信任老师,老师不再信任学生,学校也因此失去了它最重要的两个灵魂,只剩下一堆水泥空壳。牌匾再亮丽,也已经没有了意义。
那怪谁呢,我也不知道可以怪谁。
我只知道的是,无论多勇敢,多坚强的学生遇到这种级别的施压,骚扰,即使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没错,也终究会认输。因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位同学总得在意点什么人,才能够那么积极向上地活下去,曾经那么努力地在练习题中过关斩将,最后成为天之骄子。
但他还是输了,于是又一个勇敢的人死去了。
最后说两句吧,这篇文,其实昨天就写好了,
但没有发在这个号上,
因为我预估,它大概率也会消失。
插图 | 没有插图
音乐 | 没有音乐
作 者 介 绍
张荆棘
这个名字本身就有棱有角
信箱:WeAllMessUp@Foxmail.com
这里收集了很多不愿意迎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