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发生在欧洲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对人类历史的影响颇为深远而对于这场运动的历史背景,改教家们为何要发起这场运动,是许多人关心和好奇的问题
问改教家为何要改教?1时代背景答:1347至1351年,欧洲发生黑死病大流行,这条毁灭之路断送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带来政治经济的大变动普罗大众面临死亡的威胁,惶惶不可终日,他们急切希望能够在这乱世中寻得安慰和救赎
另一方面,欧洲的中产阶级日渐崛起,他们希望政治稳定与国家民族的合一,他们拥护王室,以建立主权国家因此,欧洲中世纪以来的封建制度日渐解体,现代国家制度诞生欧洲国家主义的抬头,不仅敲响了封建制度的丧钟,也破灭了中世纪基督王国大一统的梦想
与此同时,文艺复兴运动在14世纪兴起,对欧洲产生极大的影响教皇也将眼光转向今生的享乐,将罗马变成全世界的文艺与知识中心,以及统一意大利的政治首都所以,教皇们大兴土木,广纳财源,借机敛财,也参与政治斗争及军事讨伐
这一系列的因素,构成了宗教改革的时代背景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教皇所代表的中世纪教会关注点,与普罗大众在灵性上的渴求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所以,宗教改革家他们最主要的关注点,和普罗大众所渴望的安慰,是息息相关的
2改革内容在整个中世纪的后期,宗教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不断有人迫切呼吁改革教会,改革的内容包括:
1教会的行政和道德整个教会的官僚主义已经变得名声狼藉,腐败无能,圣职人员的道德生活也相当散漫,比如教皇亚历山大6世拥有数位情妇和7名儿女
2基督教教义和神学有识之士认为当时的教会已经失去了它的思想遗产,福音受到了极大的蒙蔽和扭曲,因此他们急迫想要恢复更加符合圣经的纯全教义在宗教改革之前,较为出名的改革家有威克里夫和胡斯同时,当时还存在着各种改革运动,比如法兰西斯属灵派瓦尔多派等
但是,真正点燃了宗教改革的导火索的,是一名叫马丁·路德的僧侣1512至1516年间,路德讲授诗篇罗马书和加拉太书等书卷,并且由此逐渐形成因信称义的信念路德发现人的得救并非倚靠行为,乃是藉着信上帝的话,并信耶稣基督为我们所成就的一切
正在此时,教皇利奥10世为修建梵蒂冈的圣伯多禄大教堂(或称圣彼得大教堂)而大量出售赎罪卷,甚至声称购买赎罪卷者,他的家人可以立时从炼狱进入天堂在多方思考之后,1517年10月31日,路德在威登堡教堂门上张贴了著名的95条论纲,同时将这95条论纲上呈教皇
宗教改革纪念碑
3改革目的路德并不是要开创新的运动,他的目的只是改革已经远离圣经根基的教会,并希望教皇能从善如流但教皇与教会领袖为要维护其既得利益,巩固其领导中心,不理会路德的信息1520年,路德积极投入文字工作,出版了致德意志贵族公开书教会被掳巴比伦基督徒的自由以及上百本的德文小册这些小册在欧洲受到广泛欢迎,激起了教皇的愤怒教皇下诏要路德于60天之内悔改,路德却将这份诏令公开烧毁,路德与天主教至此正式决裂
此时,宗教改革的大火已经在欧洲大地上燎原不可阻挡了基督新教各大宗派多在宗教改革时期产生,主要包括路德会改革宗和圣公会改教家对中世纪教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在基督教核心教义(如三位一体论)上并没有改变他们在教义上的主要贡献在于阐明唯独因信称义的救恩论在实践上,改教家打破了圣俗二分的观念以及相关问题,如圣品制度政教合一等;更新了崇拜形式,革除了许多迷信成分;并否定教皇制,认为圣经才是信仰生活的最高权威因此,改教运动的口号是三个唯独:唯独信心唯独圣经唯独恩典
简而言之,改教家进行宗教改革的最根本目的是为了恢复纯正的福音,带领教会归回圣经真道,剔除道德腐败2017年是宗教改革500周年,抚今追昔,惟愿今人珍惜恢复传扬古旧福音,让上帝的荣耀照亮世界的黑暗
参考资料:
麦格拉思著宗教改革运动思潮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往期精彩回顾基督徒如何看待贴春联? | 真问真答
旧约圣经是如何被收入正典的? | 真问真答
如何看待抵制圣诞节的言论? | 真问真答
改教家重新发现的福音是什么? | 真问真答
本文首发OC海外校园微信平台转载请注明:转自OC海外校园微信 未经授权,请勿修改文章原始内容
欢迎投稿稿件可寄至:editorial@oc.org
IOS端打赏长按二维码,可在苹果端赞赏该文请注明作者或标题,便于我们处理
ID:OverseasCampus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