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耳尔
我要说的这部影片叫《无问西东》。
其实这部片子不能算书本意义上的青春片。在百度百科上,青春片的定义是:青春片(英语:Teen film)是电影片种之一,观众范围主要是基于青少年或者年轻的成年人,涉及内容如初恋、青春期焦虑、成年、叛逆、和父母冲突等。
Teen,俨然是不能超过20岁啊!而此片的5位主演都已不再青春。
百度百科也说了,青春片取决于拍摄青春片的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背景,比如美国可以有“舞会、酒、爱恋、高中、第一次性爱、社会团体、派系、人际关系、冲突、美国流行文化各国流行文化”等。
而在我们大中国,可以有“暗恋、打架、辍学、三角恋、堕胎、车祸、失忆、闺蜜撕逼”等。
毕竟Teen们正处在青春中,如果剧情传统平淡无味,那不就是他们的生活吗?谁没事会花钱看自己的自拍啊!但如果影片中所展现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截然不同,换句话说,影片展现的恰巧是我向往的生活,这就是一种最强的动力了吧?
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青春片,但这并不是青春片的唯一打开方式。还有一种是拍给中年人看的怀旧片,也算是青春片的一种。
毕竟谁都有过青春,而回忆是中年很重要的一部分。比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中国合伙人》等。
《无问西东》的野心在于它的立意明显高于这两种青春片的内涵。影片中的这5位主角,不止颜值在线,演技在线,故事表达也在线。影片所探讨的主题更是青春里最深刻的部分——关于真实、关于理想、关于爱、关于勇敢、关于自由。
冷眼旁观丧青春这么多年,终于有种再次找到组织的感觉,所以我才不管他们多大年龄,我才更不管自己多大年龄呢!
比如关于真实。一般的青春片对真实的拍法是这样的:真实一定不会像那些迂腐的中年人,每天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勉强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没人的时候或者喝多的时候才敢活的像个自己。
我们年轻人才不管那么多,我们会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比如和老师对着干(《夏洛特烦恼》)。
比如为好哥们打架(《后会无期》),比如抢闺蜜的男朋友(《小时代》),比如和闺蜜撕逼(同样来自《小时代》)。
而在《无问西东》这部片子里,关于真实,是用温文尔雅的方式来表现的。
陈楚生扮演的吴岭澜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对于未来,对于做自己,他都很迷茫。他怀着一颗犹疑的心,在与校长的一番对话中找到了答案: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吴岭澜如释重负。
我也如释重负,作为有时候连自己都讨厌的言不由衷的中年人,能遵循自己的内心,活好自己,应该是我们下半辈子最大的理想了吧?
而在影片中理想是被如何定义的?名门望族出身的沈光耀如母亲所愿,他的理想是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娶一个自己喜欢的女子,平安幸福地过此一生。就像我们身边的很多年轻人,穷其一生追求的,无非就是这些。但沈光耀毫不费力就可以做到。
但理想就像是天上变幻的云彩,天晴的时候它像棉花,天阴的时候它像生铁,傍晚的时候,它可能很灿烂。
在1938年的中国,即使在校园里,也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每天敌机连续轰炸,每天都有活泼乱跳的人们死去。沈光耀的理想变了。他不要做一个每天躲避轰炸的人,他要飞上空中,与敌人决一死战,哪怕生存的几率几近为零。但国将不国,哪有什么个人?
这才是理想。想想每个从青春过来的人,哪个不曾有过理想?像奥特曼一样拯救世界?做个让我们的祖国更强大的科学家?或者让边远地区的孩子都有学上?可是,没等理想盛开,我们就在现实面前妥协了。而在这个平淡的下午,理想突然从沉睡中醒来与中年的我们相认,老友相见,岂能不老泪纵横?!
同样,青春里唯一不能缺席的就是爱,爱也是门槛最低的一种情感,同时它也是最考验人性的一种情感。
陈鹏用一辈子守护着王敏佳,从他爱上她的那一刻起,就决定做为她托底的人,这样克制而又孤注一掷的深情,我已经不记得什么时候听说过或者见到过了。这份浓情,就像传说中的一种酒,你不相信它的存在,但又没机会亲自尝试,只能让它成为一个传说。
人的终极目标,我想应该是自由吧?
在影片中,广告公司高管张果果追求的自由是什么?自由是虽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知道自己不要什么;自由是无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我自有我的做人原则和底线;自由是接受别人的善良和不善良都是每个人的自由。
看完影片,我觉得如果我只有18岁,我知道自己该怎么活了;如果我35岁,我知道自己该如何改变了;如果很不幸,我已经50岁了,我想我会拿起手机,约上30年前的老哥们,一起喝酒,一起缅怀我们的青春!
推 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