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既然如此,人为什么还在做事?
日期:2018-01-03 作者:李银河 阅读:

既然如此,人为什么还在做事?

  退休之后,生活方式变得纯粹:过去,总有许多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忙碌焦虑争分夺秒事半功倍,按时交活儿,无形中冲淡了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虑。现在则不同,所有的那些忙碌戛然而止,生活的意义、做事的意义的问题每时每刻摆在面前,无可回避。

  只要想想浩瀚的宇宙和渺小的稍纵即逝的生命,马上就会万念俱灰,全无动力做任何事情。叔本华写道:“但愿我能驱除把一代蚂蝗和青蛙视为同类的幻觉,那就太好了。”如果心灵比较强悍,就不必驱除这类幻觉——人类的生命说到底与青蛙昆虫没什么区别,只不过它们的生存时间更加短暂,一年或一天,人类幸运的话可以活一百年。仅此而已,岂有他哉。

  既然知道生命并无意义,一切终将归于沉寂,为什么还要去做任何事情?还有什么事情是值得一做的?我常常这样反躬自问。没有答案,只是感到心中一片茫然。

  如果说有一个答案,那就是:没有一件事是值得一做的。这是一个人们不愿意直面的答案。惨烈而悲壮。

  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还在做事呢?

  人们做事的原因有两类,一类是不得不做的,一类是作为享受喜欢去做的。前者是所有谋生类的事情,为了满足起码的生活必需,为了维持生存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后者是自己喜欢去做的事情,能从中获得愉悦感的事情。后者才是相对来说比较值得一做的事情。

  人在全无必需的情况下,如果还有动力做事,应当出于以下几类动机:

  第一类动机是想使自己的生命伟大一些,而不是那么渺小。日常生活,吃喝拉撒睡,都是渺小的。有些人做事是为了使自己的生命不那么渺小,做出一点常人做不出来的事情,使自己从芸芸众生脱颖而出,被人仰望,被人尊重,被人记忆

  第二类动机出于对他人的同情和怜悯,帮助他人。像那些做慈善的人,他们希望以自己的能力努力帮助那些处境不如自己的人。我认识一帮动物保护主义者,每天为改善小动物的处境东奔西走大声疾呼,他们就更是出于同情和怜悯。

  第三类动机是所做之事能给自己带来巨大快乐。一些艺术家就是这样的,他们写小说,画画,作曲,拍电影,排话剧,在做事的过程中非常享受,乐此不疲

  目前,我连第一种动机和第二种动机都很淡,只剩下第三种动机使我每天还能勉强爬起来做一点什么。与此同时,我会继续常常想着宇宙和我的生存,演练死亡。我想把每晚睡去想象为死亡,因为它有一段时间是全无知觉的,确实跟死亡很相像;把每天早上醒来想象为出生,因为这样才能使我的生命中新的一天过得有新奇感、兴奋感。我的每一天都应当以梭罗那篇日记态度来度过,他在瓦尔登湖畔19世纪某天的日记中郑重其事地写道:我现在开始过某年某月某日这一天。经过这样的演练,我希望在死亡到来的时候我的心情会无比平静,因为我已经无数次地演练过死亡。

   也许你还想看:   

  我是何等的幸运

  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我的生活最大的特点就是从容不迫

  精致的人生包括三个方面

  怎样才能享受人生:物质条件精神条件外加意愿

  检验自己生活质量的三个维度

  什么是精致的生活?

  向往优雅的生活

  世间有趣事的排行榜

  如果曾经有过美好,最终也会丧失

  你看所有人生有光彩的人,都是内心冲动特别强烈充沛的人

  既然活着,就宁愿活得神采飞扬

  幸福的人都是为自己创造了可爱的小环境

  不与人比,不与己比

  与其以泪洗面,不如终日狂欢

  人生三乐

  有限的快乐与无限的快乐

  保持好心情的几条锦囊妙计

  人怎样才能得到快乐

  心如止水,心如沸水

  小爱与大爱

  人的一生如果没有体验过狂喜难道不遗憾么?

  欲望·才能·成功

  人完全可以轻而易举选择伟大与雅致

  关于春藤绕树小鸟依人的一个另类思考

  现代亲密关系是一个喜爱程度的光谱样分布

  一味追求拔尖是幼稚

  欲望不除,人无宁日

  信仰功能及其替代品

  如果一天没有在心中感受到爱和美,这一天就是虚度

  李银河中国一定要把性教育坚持下去

  独处使你的生活值得一过

  虐恋中短篇小说集三卷本《黑骑士的王国》李银河著  

  插图设计:胡晓江

  购买信息:香港各大书店、香港机场五大书店有售。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既然如此,人为什么还在做事?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