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独处、面无表情丨生铁
日期:2017-12-31 作者:生铁 阅读:

独处、面无表情丨生铁

  黑更蓝:本文来自黑蓝怪谈实验小组

《独行杀手》是谁的电影

  生 铁

  说《独行杀手》可以说是我对法国艺术电影的第一个印象。我用录像机把这个电影从电视台里录下来,反复看了很多遍。

  独行杀手 Le samouraï (1967)

  导演: 让-皮埃尔·梅尔维尔

  一度以来我把它当做是阿兰·德隆的电影。当一个演员太富有魅力时,你会很难想到他(本人)的性格是什么样的,而代入角色赋予你的幻想——这和爱情对人的影响有点相似。但正如适度的自恋一样,这种幻想对艺术有好处,同时,慢慢地,我意识到,这电影的灵魂不是阿兰·德隆的,它的灵魂属于导演梅尔维尔。那个谢顶的、有着讨厌眼袋、长相玩世不恭甚至有些油滑的梅尔维尔。

  这使我想到小说的创作。一个永恒的电影角色,无论演员赋予了他(她)多么大的魅力,但演员终归是电影的一个道具,是电影的材料,或者说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一部电影通过演员来叙述自己的性格。而在小说里,也应该有自己这样的“演员”,这个演员不是小说里的角色,而是你的语言,你的叙述。

  除了演员,你还能从配乐看出一个导演对电影的控制英年早逝的作曲家François de Roubaix为电影所做的配乐,也成了这部电影里同样难忘的一部分。

  所以,《独行杀手》里阿兰·德隆是否在导演的授意下故意耍酷(当然是),是否放大了他最美的一面(当然是),我并不是很在意,我在意的是导演(创作者)、演员(创作材料)和电影(作品)这三者的关系

  《独行杀手》里阿兰·德隆

  延续上面的话题,我要说说这部电影的表演特点。这个电影里的演员表演在导演的要求下,语调平、缺少表情,导致电影既非具备生活化的真实,又缺少舞台剧通常的张力。不过毕竟人的内心无所谓有没有表情的,个人独处的时候大多也是面无表情的,只有当人和人接触时,才会有表情。表情是一种社交。刻意没有表情则更使观者映照自己的内心。与语调和表情相符合的是,电影中男主角的动作也很做作,例如他偷车后到改装车的黑店换车牌子后,掏出一叠钱交给改装店主以换取一把手枪时的动作,我常常不免与《辛德勒名单》开场时男主角从抽屉里掏钱的片段做对比,两者的表现手法是如此大相径庭。但我更愿意把《独行杀手》的表演方式看做是一种类似京剧的高度形式化所带来的仪式感,以及仪式感的冲击力。电影里有很多近似停顿的人物动作和面部特写,对我后来的写作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例如男主角偷车后,开车到一个红绿灯路口,不得不停下车来。透过被雨淋湿的车窗,他和并排的另一辆车里的妙龄女郎对视了两秒钟。梅尔维尔甚至给那女孩子一个嘴部的细微特写。艺术本来就是和形式有关的某种仪式,而细节对形式感无比重要。

  同理,这部电影的剧情也并非毫无漏洞,与其说它是一部黑帮片,倒不如说它是一部导演幻想出来的侠客电影。但因为我上述的这些视点,我仍然十分喜欢它。作为一部六十年代的电影,它在今天看来有其并不过时的东西,也就是电影所谓的“传奇”。

  点击主菜单“目录”,可查阅黑蓝作者作品

  加微信好友

  ▼

  heilan8

  ▲

  了解更多黑蓝动态

  阅读原文购买,亚马逊今天最优惠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独处、面无表情丨生铁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