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这个公众号可以更名了,就叫“今天你辞职了吗?”
——这是我在虚度发布的一篇写舒国治的文章下面看到的一条留言,顺着这条留言,忍不住想分享下和虚度结缘这一年半里的感受。
文/七月
清楚记得关注“好好虚度时光”的那个南方闷热的下午,我坐在开着空调的办公室,却躁动不安,望着电脑上的网页,眼花缭乱无心工作。
那天中午推送的文章是《25岁就寄身山林,安静地过闲云野鹤的生活》,讲在四川大山里做皂的如一,开头几句话我至今记得:
寄身山林
靠双手劳作
身勤心安
安静地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
这是我的格局限制
但我甘之如饴
这几句话下面,有一个2分钟左右的视频,一点开鸟鸣声就透过耳机流进心里,接着是猫咪、光影、山野,农人......
小时候在山里生活的场景瞬间扑面而来,然后在一字一句读文章的过程中,一种清凉之感贯穿全身,从上至下,仿佛可以听到每个细胞呼吸的声音。
我把文章里附的视频看了又看,把文章读了又读,依然觉得不过瘾,遂点历史消息,一直翻遍了过往的所有文章。
如同突然闯入一大片茂密的森林,迫不及待地呼吸空气,辨认新植物,然后在云雀声中越走越远,从午后到黄昏。
直到同事跟我打招呼说拜拜,我才把头从屏幕上移开,意识到已经下班了。
收拾完东西,依然是转两趟地铁一趟公交回家。换乘站是广州CBD珠江新城,下班高峰永远要等三趟地铁飞驰而过后,才能用尽全身力气挤到一席之地。
我整个人被夹在狭窄幽闭的空间里,拽过被地铁门夹住的包,稍微缓了点儿后环顾四周,众人表情跟往常别无二致,每个人都低头专注着自己眼前巴掌大小的手机屏幕,获取各类繁杂的信息。无论是否需要。
从地铁站出来,在等公车间隙,我抬头看着远处灯光绚丽的广州塔,塔顶被云雾遮盖,因为光线的原因,形态各异的云团在天空中变得灵动。
也在那一瞬间,我下定决心,要让生活的云层里,也时常透进来光。
当晚刚回家,我便打开电脑,把自己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重新排版编辑后,郑重地按下发送键,发给了宽宽。
当时我在一个创业团队做旅行编辑,蹭着热点借着平台优势写过几篇所谓10w+。
无比清楚这一切只是借助技巧、既定规则的输出,也就是说,即使这个岗位换成其他人,数据或许并不会有太大变化。
更重要的是,即使是借助技巧的输出,输出的过程中依然感受到心力的损耗,这种心力损耗带来的压力,远比每天加班熬夜高强度的工作更加令人疲惫。
反倒是自己周末在小号写的仅有十几二十人看的文章,能带来愉悦感。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了与“好好虚度时光”,与受访者,与写作者,与读者,与更加真实的自己的深厚缘分。
从去年七月第一篇关于在西昌开青旅的姑娘莲七的故事开始,采访过旅行者、写作者、摄影师、花艺师、民宿老板、手艺人、做公益事业的舞者等等。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大部分人都有过一段稳定工作的时期,然后在某个“如获天启”的瞬间,突然觉知到生命更深层次的意义,在时代浪潮或众人劝阻下,完完全全跟随当下感受,义无反顾地走了一条看似少数人走的路。
一句话概括就是:他们大都辞去了看似稳定的工作。
这也正如开头那位读者所留言的:“你们这个公众号可以更名了,就叫“今天你辞职了吗?”
那么,内核是什么?
我喜欢编辑的回复:“内核应该是,今天你按照你的内心生活了吗?”
站在一个作者的角度,在以往与采访人物交流的过程中,一个十分深切的感受是:每一位跟随内心行路的受访者,在谈及当下所做之事时,都透露着满满的丰盈与满足感。
无论现状顺利或困难,永远是心甘情愿的状态。没有当初工作时的抱怨、牢骚、以及心力损耗带来的疲惫之感。
我一直觉得,心甘情愿是一个很美的词。
这里,借用楚君在写如一时,引用梭罗的那段话来回答再好不过。
而非蹈袭父母或者邻人。
但是,我们要保持正确的航向。”
——梭罗《瓦尔登湖》
而决定这个航向的舵手,是你自己的心。
赫尔曼黑塞是我很喜欢的作家。他分别在著作《德米安》《悉达多》中写到两段话:
“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他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
“人应该只服从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屈从于任何外力的驱使,并等待觉醒时刻的到来,这才是善的和必要的行为,其他的一切,均毫无意义。”
在我的认识里,虚度绝不是倡导或鼓吹所有人都辞职去旅行或归隐,虚度更希望传达的,是希望每个人可以选择一条心甘情愿的路。
在这条心甘情愿的路上,内心丰盈满足,自我价值感得以实现,同时“顺带着照亮他人的人生”。
倘若你在北上广的车水马龙里,可以实现这一切,当然无需辞职。
在人人追逐10w+,被各种爆文热点撩动神经的当下,我眼中的虚度依然保持着缓慢前行的速度,分享美好,传递美。
潮水终将过去,那就让他们来,让他们走。
夏目漱石说:“含有出世意味的文章,对于每一个时代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
多遗憾啊,如今写文章和读文章的人,已经很少有人愿意驾起扁舟,悠然去追溯桃花源的所在了。
有朋友问起我对“好好虚度时光”这个名字的理解,在他看来,“虚度”便是无所事事。
但在我看来,如若“好好”,便不是虚度。
如今我依然在广州,也许是与这里的缘分尚未结束,不到离开之际。
如若暂时不可迁离,那就只好于此处尽量求得宽舒,以便使短暂的生命在短暂的时光里过得顺畅些。
而虚度,在很多个时刻,都是我内心宽舒的源泉所在。
就如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述的意境一般,这里既没有邻家姑娘在隔墙窥探,也没有亲戚朋友在南山供职。
这里是一个抛却利害得失,超然出世的小花园。在这个小花园构成的优雅乾坤里,我们遇见同类,惺惺相惜。
哪怕你只是经过,短暂停留,如若被某个词语或句子戳中,那么,一切,便都有了意义。
本期作者:七月,好好虚度时光签约作者。生于西北,现居岭南。来自乡野,愿为尘埃,风在哪里,人在哪里。
-END-
推荐阅读:
再晚也要开启第二人生,不让梦想清单,变成遗愿清单
跟不上城市节奏,她索性在深山古镇,种花看书见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