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时间(第2版)》是一本由刘未鹏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3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暗时间(第2版)》读后感(一):打开心智的魔盒
在刘未鹏先生所作的《暗时间2》第二篇 逃出你的肖申克中,第八节,打开心智的黑盒,这一部分,作者首先从三个维度讨论了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并探讨“当我们谈论原生家庭影响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的根本原因,引出心智模式的基本定理,并指出沉入意识底层的心智模式如同一个黑盒子,我们不仅可以打开它,还可以改变其内部的“布线”。
其中关于原生家庭的讨论及咨询师同张明的对话,让我回想起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哲人与青年的谈话,谈到青年有一位多年躲在自己的房间中闭门不出的男子朋友的故事。其中都讲到了一个人的行为的原因论和目的论,也即“原生家庭决定论”和“自我选择论”。当我们试图用过去的原因来解释现在的行为,例如认为原生家庭的影响导致了一个人的某些行为这种观点,即一味地关注过去的原因,企图仅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那就会陷入“决定论”。也就是说,最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全部都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而且根本无法改变。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就会永远止步不前。
两本书都对这一现代心理学观点进行了对话形式的实例阐述,是非常易读的,这也让我更加期待完整版《暗时间2》中第三篇的内容,打造你的核心竞争力。
《暗时间(第2版)》读后感(二):思考总结再思考
你可能会因为书名和封面,就错过了一本好书,就是这本《暗时间》。看上去其貌不扬的封面,虽然是再次出版,也没有换过。仔细看这个图案,是一个沙漏。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就像沙漏,里面装的沙子的总量差不多,不同的是,有的沙漏颈部细一点,有的沙漏颈部粗一点。所以,颈部细一点的沙漏,能抓住每一粒时间的沙子,也就能拥有更长的生命。那些被抓住的时间之沙,也就是所谓的暗时间。
这个观点对于你和我都很重要,善于利用思维时间的人,可以无形中比别人多出很多时间,用暗时间去学习和思考,会积少成多,仿佛生命也被延长了一样。
利用暗时间,也是需要学习的,这本书就是交给了我们很多方法,要能够快速的进入专注状态,还要能长期保持专注状态。思考还能帮我们避免焦虑,书里也给出了方法,包括避免嫉妒。还有挺接地气的阅读方法。这些方法能帮我们跳出心智的黑盒子,成长为高手。
我喜欢这本《暗时间》还有一个原因,作者在书里给出了一个书单,大部分是心理学方面的,对我而言是很好的知识补充。
不过因为作者是程序员出身,书后面给了一些编程和数学的例子,我不太看得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感受一下。
别看这本书不厚,排版紧凑字体不大,内容挺丰富的。我们一起来读读看,先有思考,再做总结,然后在总结中再思考。
《暗时间(第2版)》读后感(三):案头常备书籍
这是快速阅读法的一次实践。
快速浏览阅读和学习相关章节后,脑袋里印象最深刻的关键词是:「essential knowledge」和「思维过程」,然后逐个进行全文搜索,重点精读。
什么是 essential knowledge?
不变量、不易变的量。一个领域内的核心术语和框架、底层知识。比如算法数据结构、基本的程序设计理论、良好的编码习惯等。知识的知识。比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判断与决策的方法、获取优质信息的方法等。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除了必要的知识储备(essential knowledge and non-essential knowledge)之外,最重要的是解题的思维方法。
有价值的学习笔记,不应该是知识点的罗列,而是写下自己的思维过程、操作过程,这样我们才有机会回溯自己思维轨迹,找到bug并优化它们。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反思思维过程实在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有两个办法能帮助反思:「教一个完全不懂的人」「与领域内的人讨论」,二者都要求自己必须真正理解每一个步骤。
由此,我们最好重点阅读那些记录着 essential knowledge 以及思维过程的书籍。
好资料会从问题出发,重点介绍方法背后的理念,会按照方法被发明的时间流程循序渐进,坏资料上来就讲方法细节,仿佛某方法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好资料会说明方法的使用场景、限制边界,坏资料吹嘘自己是万能的。
推荐几本好书:《怎样解题》《这才是心理学》《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