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安的爱情课》是一本由梁永安著作,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2022-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梁永安的爱情课》读后感(一):从梁老师的书里,有得到成长
我特别惊讶,一个老头子居然对爱情有这么前卫的理解(没有不尊重的意思),而不是站在像那一代人应该有的位置对年轻人生活的世界加以想象然后说一些自以为是的建议。越读越觉得有种被用心理解的感觉,很有共鸣。 另外梁老师旁征博引了许多电影和文学作品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对于这些电影和文学作品本身也介绍和讲解得非常好。很多总被推荐的作品,都没有激起我的兴趣,在梁老师的讲述中重新改观。 比如《金阁寺》,完全没有觉得哪里有意思,但其实是很深刻的,梁老师用它来讲解“解构”,金阁寺是一种完美的象征,也是一种阻碍,只有一把火烧掉(烧毁的动作意味着解构)主人公才能成长,工作以后,对工作的想象和现实的差距也是对职场的一种解构,解构之后才能对职场有更深刻地认识,才能成长。 比如《菊次郎的夏天》,梁老师用正男找到妈妈同时看到妈妈已经组建新的家庭的例子来说一种悲剧和矛盾,人有时候追寻到幸福的时候也同时是永远地失去幸福的时候。 这是我以前理解不了的,现在因为理解了而特别欣喜的。大量地去观影、读书,投入思考,越来越从中找寻到快乐,也更加地了解自己和所处的社会、特殊的历史时期。
《梁永安的爱情课》读后感(二):从理想国公号来,被ta从梁老师的新书摘录的这几段话打动
孤独,在现代社会里面,被赋予的意义和价值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一百多年前,现代主义开始歌颂孤独。因为在十九世纪工业化发展的高峰期以后,大工业和大众文化的出现,使整个社会文化失去了原来非常清晰的创造力,流行、中庸、普遍化的东西多起来了。
艺术希望追求自己的创造性,特别强调个性,所以对大众文化、社会文化会有排斥感。在文学和艺术里面,孤独变成了一个正面的东西,一个人孤独说明他没有同流合污,说明他很有自己的独立性。
但在古典时期,比如希腊时期就特别排斥孤独,希腊人喜欢社交,喜欢阳光,喜欢沙滩,这样的话,孤独的人就变成一个无依无靠、流离失所的人,所以古典时期向来是排斥孤独的。
我们原来都是生活在家族社会里,所以不喜欢孤独,我们把自己定义为一个群体中的人、一个社会中的人、一个友谊中的人、一个爱情中的人。人的角色都是跟别人联系在一起的,这是我们原有的一种惯性。但现代主义时期对孤独有很高的价值判断。
在今天的社会中,各种孤独我们都要去品尝,孤独的体验会越来越丰富。一个人用什么生活支撑自己,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说,就是用什么东西来相伴人生。
在现代社会里面,一个人的专业性就特别地重要。事业不在于大小,不在于赚钱多少,而应是你真心热爱的事情。有时候我们把爱只定义在一个人身上,一旦跟这个人情感断裂,就会陷入巨大的孤独中,但如果你还有一件热爱的事情,事情不是抽象的,你就可能会从中找到支持和动力。
不过终究,无论什么东西都不能替代人的爱情和情感,因为它构造出一个生命来,构造出一种生活的完整性。所以失恋在我们当代社会里是最苍茫的孤独,这种孤独要靠什么去打破,靠什么去度过,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一个人生考验。
其实,我们现在的孤独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非常值得称赞的,因为它可以让你获得承担生命的力量。
《梁永安的爱情课》读后感(三):精彩内容摘录
“真正能够获得幸福的人,他首先自己要过的很幸福,他在一个人的生活里面也能够过得很丰富、很饱满,然后才会看到另一个相似的人,才能在这个过程里面彼此理解,彼此鼓舞,而不是说一个人特别地匮乏、特别地急迫,认定别人是自己的救星。”
“其实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个主要的目标,一个是找到一件在这个世界上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而这个事情正好又是有社会价值的,在这个时代是有意义的。另一个就是找到一个人,这个人跟自己在情感上、精神上是特别契合的,是能够一起往前走的,能够一加一大于二,能够产生精神迸发的。在很多情况下,尤其在青年时期,先找到那件事情是最重要的,你把那件事情找到了,然后在那件事情里面遇到对的人。”
“不怕错爱,就看你能不能在这个过程里面让自己更坚定,让自己更清晰,让自己不抱怨这个世界,能够更加积极有勇气去面向未来的生活,所以错爱对人来说也是有意义的。”
“其实你要珍惜你的这一段孤独的时光,你一旦在这种孤独里面获得了自己独立的存在,获得了自己的内容,获得自己生命的坚实,这时候你才真正的变成了一个在这个世界上有能力承担爱情的人。” “一代年轻人要有自己的勇气,要有自己的理想,特别是要相信通过自己的劳动能够超越孤独和创伤,这是唯一的出路。” “从社会整体来看,从结构性来看,我们要用新的眼光去看待边缘社会。” “爱情是起着决定作用的,你和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一起,这关系到你生命真正的内质,你的温暖、你的生命真正的幸福感都由这个决定。” “与一个人相遇以后,应该觉得自己特别好,因为特别好才值得对方爱。” “幸福是尊重的核心,你过得幸福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尊重,而不是说照着父母说的办是最大的尊重。” “恋爱是绝对不可能改变一个人的,绝对不要期待通过恋爱去改变一个人,那完全是幻想。”
“如果你对我不好,我失去了不舍,或者我一直没有建立起来这种不舍,那么分离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成长其实是一个分裂的人如何寻找自己的统一性,最后寻找到自己真正的定向的过程。”
“现在中国在进入中产化阶段,但是我们多少人内心有对底层的歧视,在这个歧视里面其实很多人是带着恨意成长起来的,所以对生命来说是有一种黑色的灰暗的情感。”
“我们很多人过分的追求上流化,过分的追求精致化、时尚化,斩断了成长中这样一种最基本的面对苦难的感通力。”
“一个人要过得幸福必须是有苦难为底色的,否则就很单一。”
“我们生活里面要有一个巨大的威胁,要有一个自己原本深深恐惧的东西,你去正视它、经历它、化解它,然后你才可能成长到另外一个境界中去。”
“现在我们的成长曲线弯曲的太严重了,很多人都是绕着走,找那条最平顺的路,所以成长不起来。”
“成长则是逆流而上,成长包含着对人类和社会价值的某种批判和改变。”
“大多数人在主流价值已被驯化了,他们对成长的定义就是,在既有的体系里面不断地获得增值,这个就叫做成长。上了一所好小学,上了一所好中学,上了一所好大学,找了一份好工作,稀里哗啦,一路就这么过去了,这是一种程式化的生活,就是不断地在这种合理性里面一点一点的按照预定目标去实现它,这是主流所鼓励的。”
“我们要了解这种集体无意识、集体记忆,然后开始在这种系统里一点点剥离它,形成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判断,自己的观念。”
“我们现在经常强调底层的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却忘记了这种阅历也会在你的回忆里构成一种很深切地储存,是一种真实的生存体验,生命的拓展。坎坷、漂流的童年其实是我们一生的力量。”
“我们人类最终要建立起来的价值是根植于我们内心的东西,它是永远不灭的。”
“生活就是这样,一辈子可能不是年年好,不是处处好,而有时就那么一天的好,就构筑了我们整个生命存在的意义。”
“你不会用外在的某种东西来衡量自己,你选择你要超越的东西,内心有自己非常笃定的价值观。”
“这看起来是很好的,人活得很安全,物质也比较充足,但是人不停地在麻木、在消亡,人都被单向化——人就在这种高度的目标性、直接性的生活里面逐渐萎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