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在爱里相遇》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2-05-31 09:3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在爱里相遇》读后感100字

  《在爱里相遇》是一本由蔡颖卿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爱里相遇》读后感(一):我们都是因为在爱里相遇~~~

  蔡颖卿《在爱里相遇:让我们持续为做一个好大人而努力》书摘~~

  1.如果我给人一种当妈妈很愉快的感觉,多半得力于我的确很喜欢做家事,我把一成不变的生活事弄得很开心,所以孩子也总是很开心。许多妈妈都想把生活过得更丰富一些,即使时间与孩子限制了我们的某些行动,但心情的愉快是永不会被限制的。

  2.想要拥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稳定,这是我最大的领悟。外在的变化已经够大,家庭的节奏、父母的心情如果常保持稳定,对孩子是一种极大的安全感。父母相处的方式一定要和谐,孩子在安全、稳定之中,性情才会温和。

  3.我人生的成就感比较在于自我检视,别人认同的不会为我加分,不认同也不会使我因而不做。如果家里的工作不做好,家里肯定就比较糟,所以我很高兴地做。在婚姻的选择之初,我知道为人妻子有许多事情该做,于是我就做。选择当母亲,也知道教养不是一个名词,而是日积月累的付出,所以我也高兴地做。所有的行动是因为责任的美,所以怎么困难都要让自己确定:我已尽力。

  附:2020年1月2日和蔡颖卿老师的邮件往来

  Bubu老师:新年好!我是 丽杰,自2010年在台北国际书展上遇见您的《写给孩子的工作日记》,念念不忘,念念增长。当时没有取得这本书的授权,而是《厨房之歌》(简体版《用细节把日子过成诗》)最先得到了授权。 自《用细节把日子过成诗》出版之后,我们总共出版了您12本书了。 遇见您这样的作者,是我作为编辑的幸运。能够出版您这么多好书,时常想,这是让我满足的一件事。您是真正引领我——一定要当一个好好生活、努力工作的人。您的一本本书不断滋养着我,把我修正成为一个较合情合理与更为稳定的人。您的书,无论翻开哪一页,都可以稳住我的情感,也能延伸我的思考。读者也喜欢您,很多微信公号转发、分享您的图书内容。 我也有一个执念:想把您所有的图书都经我们的编辑团队(思远、亚云、凤琴)出版,爱您。只是,目前时报文化2本书,《在爱里相遇》《小厨师》合约经由版权代理人罗娟小姐发去了,却一直没有进行签约,时报说是因为您那边过于忙碌。可以想见您匆忙生活的脚印,我却一直担心得不到二书授权,因此,还是冒昧地有失同理心地给您写邮件来,盼得到您的回复和支持。 祝好,2020,您和身边的这个世界。爱您。 丽杰。敬上。

  《在爱里相遇》读后感(二):《亲爱的,小孩》

  前言:这是继Bubu一本书《在爱里相遇》的观后感延伸版,以此记录一份初为人母的心情和对自己孩子的期许! 做个好大人,给孩子一份没有亏欠的爱。关于成长,关于陪伴,多一分如何,少一分如何,不可说;愿我们都不必慌慌张张地过活,每天认认真真地吃饭,过好每一个日常。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的儿时志向一点都不高远,很平常,说来也有趣,那就是当个贤妻良母。就小学作文课上那些立志当老师、医生、警察、航空员、科学家们来说,似乎很突兀,也压根不像一个小朋友的想法,可那确是我真真切切的想法,当个贤妻良母。 可怎么定义为贤妻良母?以什么为范本作为参照?那些是我不大清晰的,甚至极其模糊的存在。 我的奶奶,日复一日的务农,不曾停歇。闲时去集市变卖自家青菜干货以此换取其他生活日用贴补家用;再闲时就是山上收集柴火,为冬天做准备。我很少看到她为自己做点什么,不是挑水浇菜,就是收拾鸡鸭,养猪的时候更忙,我还记得自己当过放羊郎。老实说我不知道她有没有自己的时间结识“闺蜜”般的女性朋友,多的是见她低头干活的样子,不停的做!做!做! 大富不足,小安有余,是她的真实写照,一辈子勤勤恳恳,如她的生肖牛,任劳任怨的做了一辈子,不多说,就是做!做!做!哺育了3个子女,时常操心,不多说,就是做!做!做! 我的母亲,幼时吃苦耐劳,劈柴挑担样样不落,长成后一句我要赚钱养活自己就离开了湘西去了刚发展中的深圳,凭着一股劲从小员工干到工厂管理层,看着年轻时她的照片我知道她是幸福的,脸上的青春气息,笑着的眉眼那么美丽!遇到我爸后说嫁就嫁,不论贫穷或富有,疾病或健康,他们一直处在现在,两人彼此携手共进很是难得。记得我妈曾说“最难的时候也没低过头,求过人,都是一分钱当两分钱用”对比现在的我来说完全不能比,时常羞愧得无地自容!我怎么就妥协了呢?再坚持一下又如何?甚至开玩笑的和我妈说“如果那会儿但凡您服下软,路就更好走了!”可是,我心里有数,那是万万不可能的,也没有如果,不然也就不是她了。 阿心,我的孩,你知道吗?你的妈妈,我,就是在这么一个环境下长大的。我身边的女性,你的姥姥,你的奶奶就是这样的两个人。她们不善言辞,也很少说话,哦!不仅如此,你的奶奶对我很严苛。可很抱歉,你妈妈很多方面还是做得不好,爱拖延,做事丢三落四,没有时间观念,还爱找借口,虽然经济上不富有却也被宠了一身臭毛病,惯成了“公主”,身为一个“丑小鸭”完全没有当“丑小鸭”的自觉。 但是,亲爱的,小孩,即便你有一个如此的母亲,也请不要怀疑她对你的爱。 我爱你,比天上的星星还多,比大海还深,比山还宽广;没有四季,比24小时还多,超过你的父亲,那是沁入骨髓和灵魂的爱,比爱我还要多。当你一天天长大,开始接触更多时,你就会慢慢懂得了,对你最大的爱意不是留,而是放手,让你自己感受生命的宽度和广度。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学习,学习如何爱自己,完成我生命的宽度和广度,让你今后没有后顾之忧!因为,你的妈妈,我,可以自己照顾好自己。当然,如若你需要,我会在你身边,不以爱的名义,只是你的母亲。 生你时在2019年底,又遇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现在是2021年,你的父母亲刚创业不久,时常因为一些工作而忽略了你,我很抱歉!但请相信我们正以最大的力量尽可能给了你所有的爱,目前为止也是唯一的、独一份的爱。我不知道你会不会忘记幼时的这些被爱的感觉,但无法做到十全十美的我们会尽心尽力的爱你,单纯的记录你成长中的点滴,或视频,或照片,或文字,也希望明事理后的你能接收到这份爱。 嗨!亲爱的,小孩,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小家庭,我是你的妈妈,还有爱着你的爸爸和很多的长辈们!你的爸爸不那么靠颜值吃饭,却是个不可多得的手艺人,现在正在你发烧生病的时候全心全意的护着你,他是个新手,请多担待。 Bubu说“只有非常幸福的人,才能在爱里相遇。做为亲子,或为手足,成为伴侣,识为知己。” 妈妈希望在蔡颖卿老师的这本《在爱里相遇》书里汲取更多的能量,成为更好的妈妈,所以你看,妈妈在努力哦! 嗨!亲爱的,小孩,初次见面,请多指教!

  《在爱里相遇》读后感(三):好孩子从哪里来?当然是从把爱转化为行动的好大人那里来 ——读蔡颖卿《在爱里相遇》有感

  “妈妈,爱你!” 清晨,小宝翻了个身,抱住我的胳膊,在听到我回复“我也爱你”后,又心满意足地沉沉谁去。

  看着他香甜的睡颜,感觉真如蔡颖卿老师所说的那样——在他每天一次或数次的“爱你”声中,我得以日日寻得为人之母无尽的快乐及所有的意义。

  近两周,继《生活即教育 如果家家都有小小厨师》之后,我一直在读蔡颖卿老师的另一本新作:《在爱里相遇:让我们持续为做一个好大人而努力》。 洪兰老师在推荐序里说:“看蔡颖卿的书是一大享受,每次都迫不及待地把它看完,好像一场心灵的飨宴,颊齿留香,回味无穷。”我不太赞同。

  对于我来说,这绝不是一本一口气读完的书,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实践之后的感悟,让读者忍不住付诸实践中去。书名中的 “持续”已经告诉了我们,边读边做,持续地思考,持续地做,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把爱转化为行动的好大人。

  一

  记得上周末,我们全家去探望我腰椎盘突出的妈妈。我和先生在厨房里忙碌,悠悠带着非非玩。因为非非没找到他惦念已久的甜甜姐姐,便找先生哭闹,并把正蹲在地上择菜的先生差点推到在地(不是他用了多大的力气,而是因为先生腿做过手术,蹲不下去,只能半蹲,重心不稳)。先生恼了,拍了他几下屁股,让他坐在椅子上。 等忙完手中的事,给了小家伙一点冷静的时间,我走过去,在他面前坐下来,静静地看着他。

  此时,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柔软、坚韧、希望》中的一段话:

  “母亲必须有三双眼睛……一双能看透房门,问‘孩子,你们在里面干什么?’的时候,她早已知道了。一双在脑后,看她不该看而必须知道的。当然,前面的一双,在孩子有麻烦时,只要看着孩子,不必说话,便等于在说:‘我很了解你,我爱你。’” 我这样做了。起初,委屈在他眼眶里凝聚,抽泣又开始了。

  接着,我没出声,向他伸出手,他靠过来,抱住了我。 过了好一会儿,他看着我,愿意和我讨论刚才这件事。他当然知道自己做错了,但是通过交流,他得以知道错在哪里,应该怎样解决。 爱的注视,能消除一切烦恼、不安、生气、恐惧……给孩子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自己的错误,拥有解决问题的力量。

  二

  从6月30日起,我正式向自己发起挑战:给非非每天朗读一小时,并坚持记录。这是在读完《朗读手册》后的冲动,并在蔡颖卿老师的《灯下课子小记》中得以生根发芽: “虽然我只是个平凡的母亲,也没有傲人的专精术业,但作为母亲最大的快乐与安心就是:我们永远拥有比孩子成熟的人生经验、信心和耐力,在成长的岁月中,可以坐在灯下看着他们长大,记得他们似懂非懂的纯真年代。”

  多么宝贵的陪伴岁月!两个儿子出生后,我都很重视为他们朗读。但是没有形成固定时段的固定习惯。因为工作中,总遇到许多家长咨询:怎样培养孩子对写作的热爱,怎样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我就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尝试渗透写作的意识。

  日常生活中,我们之间爱的互动和趣事,我会记录下来读给他听,告诉他这就是写作。 读完故事后,如《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田鼠阿佛》等,他都会有奇思妙想的表达,或是在我引导后,创编属于自己的《逃家小兔》《淘气包埃米尔》。我用心记录下来,再和他一起读,告诉他,这是他写的书。还把他的“书”欣喜骄傲地推荐给其他家人。 他爱涂涂画画。在他画完后,真诚地赞美,并提示他讲述画上的内容,记录在画作旁边。这也是他写的“书”。 现在,他经常会兴高采烈地招呼我:“妈妈,快来,我们来写书吧。”我知道,这样继续下去,写作,在他心中会是非常惬意的享受,非常快乐的时光。心中有了这份热爱,写作也一定不会差吧。

  三

  生活中,常听到有人抱怨:实在是太忙了,不知道我用什么时间来记录。也抱怨孩子拖拉到让人抓狂。我是利用碎片时间来记录的。只要有心,每天的许多碎片时间都是可以利用的。但是,我一直忽视了对孩子的时间管理的教育。 《留出一片完整的时间》中,犀利地指出目前的普遍现象:孩子的时间被割得十分破碎每四十五分钟或一个半小时换一个主题,整天赶来赶去,未曾有过安定的大段时间;这种从小养成的匆促步调,会在稍后看到从此生成的影响——静不下来。

  这样的现象,在学生中很普遍。我的两个儿子倒是不会,因为我们没有这样的割裂。我们总会尽量地给他们留出属于自己的时间。只是,在如何引导他们管理自己的时间方面,做得很欠缺,因为我缺少这方面的意识。 最近,我已经在着手建立小宝的时间观念了。早上起床后,非非有些磨蹭。我没有像以前一样,催促他“快点!”而是拿起手机,看了看时间:“现在是七点零六分,你还有五分钟洗脸刷牙,四分钟换好鞋子,三分钟挑好一个玩具放在我的包里。我等你哦!” “好的!”小家伙快速行动起来。结果,五分钟就完成了上述事情。作为奖励,多出来的十分钟,在出门前,我们用来朗读了一个故事。

  以后,我会告诉他我的时间安排,也让他尝试安排自己的时间,培养他的时间管理意识。

  “如果爱可以是一种让人感受到的力量,那一定已经转化成动能,使人受益了。无论是家人、工作伙伴、朋友或环境中的陌生人,因爱而产生的行动一定会散播出温暖。” 行动起来,持续努力做一个好大人,必能培养出好孩子。

  2021.7.03

  《在爱里相遇》读后感(四):能反省的人才能更好地爱

  文/ 蒋婵琴

  01

  有些情感,历经时间沉淀与身份转换,越发确定与明晰。比如:爱是终生的功课。这门功课,以行动和力量呈现。内心有爱的人,一定饱含俗世温热与真诚,也自带无私与自省的踪迹。这条踪迹,是TA给予身边所有关系最好的凭证与礼物。于孩子而言,更是如此。所流经的方向是福祉与愉悦,而非消耗与堵塞。

  不可否认,生养孩子会让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变得不那么集中。甚至会对肉身与神识有所消耗。但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一位妈妈,若能将生养孩子视为此生灵性之旅的旅行:「相当于僧侣的孤独静修,朝圣者前往麦加、耶路撒冷,或者攀登珠穆朗玛峰。」那么她一定能获得新的生命成长及能量,也更能看清与承受很多东西。

  孩子,历经艰辛来到世间,终究能唤醒成人内在的很多东西。你想,一个象征爱的纽带与流动,意味着柔软、坚韧与希望的生命。与之产生联结,衍生出新的能量场,则是多么可贵。

  日常生活中,我喜欢观察妈妈们的情绪与能量。发现有些人养孩子养到歇斯底里,三天两头抱怨发泄,甚至懊恼堵塞。有的人不同,永远都是那么气定神闲,让一切处于稳定与供给情愫之中。她们既有安静的本能,也有秩序的头脑,还有自觉成为“好大人”对省醒之心。

  孩子成为了宽阔、丰沛、无量心的源泉,而成人也保留了对爱的信念、温善、尊重及满满都感激之情。

  是她们没有养育烦恼,委屈和不愉快吗?是她们本身就具备坚韧与无限的精力吗?

  我想未必。只不过她们在一些重要关头能咬紧牙根,具备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此意义上来说,有的人将母性的慈爱发挥到了极致,有的终其一生都在自我任性的牢狱里折磨及传染,仿佛关系里只有消耗与磨损、不堪与重负。

  省思与用心、爱与秩序、安静与喜悦、了解与放手……如何以行动完成身份迭代升级,似乎也是一件很难的事。

  02

  朋友参加阅读线下活动。说:「很多妈妈不读书、不反省、不分析自己、不做真实的自己,一味陷入焦虑与盲从……诸多现实麻木与厌倦,反复摩擦,让身心失去润滑的同时,也让孩子陷入逼仄空间,无法真正承接爱的能量……」

  我对她说,身边很多成人寄居好公寓,甚至宽大的别墅。可以购置各种家具,但不愿意留一片空间给书房。偶尔在学校门口或绿道跑步,三五成群的妈妈们,讨论的话题,多是孩子、老公怎样怎样、婆媳如何如何………总之日常琐碎与物质占据全部话风。

  而,那些现实自我理想与细节的困惑,可以轻易逃避与过滤。不管关系与生活与怎样的方式显现,永远都是风火度日、热闹处事。在孩子面前,也是喋喋不休……没有个人空间与闲暇,去思省、觉知一些情感,又如何能真正投入与专注生活、给予孩子滋养及丰沛?

  「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一个世纪前,有人说过的话,今天来看,依旧震耳发聩。即便女性的羽翼日渐丰满,但与之升级的累赘与笨重,如同浩荡洪流于时代中汹涌不止。这种汹涌更多体现在家庭、亲子关系中。

  「我们该如何做好大人?到底,教育孩子比较重要?还是影响父母比较重要?」好在这个社会,总有些人,孜孜不倦扎实承担唤醒、分享、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使命,以自省化作行动的真实,成为了孩子的活榜样,也吸引了与之同等能量的大人。

  蔡颖卿老师,算一位。

  03

  「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一个孩子要教养成功,父母本来就要花很多心力……孩子是看着父母长大的,只要父母的身教足以做孩子的楷模,孩子不可能变坏。」“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洪兰女士,给蔡颖卿老师的新书《在爱里相遇——让我们持续为做一个好大人而努力》序言里写的一句话。

  洪兰女士给予蔡老师智识、修为高度赞叹的同时,也对诸多孩子教养的方式表达了肯定:「能够教养出这样孩子的母亲,值得我立正敬礼。」蔡老师女儿pony在医生洗牙时不够敬业,她义正词严地给医生留条子:「很明显地,你并没以你的工作为荣,当这种态度影响到别人应有的权益时,我觉得是不可原谅的。」

  于我而言,蔡颖卿老师身上的静气温柔、悲心质朴、边界有度、言谈优雅、习惯亲力亲为去善待自己及与她有缘的孩子,是她身上最宝贵的资产;一位女性骨血里最为温厚、质朴亦不失皎洁的美与光亮,通过爱与耐心散发,传递给身边及社会,真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

  我总是以为,一位妈妈没有爱与耐心,很难让孩子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成长。爱在这里不是名词,而是以行动呈现:给家庭亲手以照顾、培养孩子养成精神和物质追求的好习惯、在必要时候保持安静、给予孩子支持与无私欣赏,成为他们背后鼓掌的人、懂得何时放手,为孩子建立信心,让他们无论在黑暗困难的日子,也能看到远处的希望与光亮……

  这些应该视为成人的涵养,也是给予关系漫长及艰难的尊重,更是修行。在这里,爱若视为清泉,它一定是可以浇灌田地,滋养福祉和喜悦的种子。若干年后,当你回望、收获一切时,会为曾经种下种子发芽感到欣慰。

  04

  「教养是自省的功课,爱一定要化成行动。如果我们希望孩子长大好好生活,我们真的必须做个好大人。」蔡颖卿老师一直把“培养自己”看得比“培养孩子”更重要。

  「我一直主张小朋友不要在放学后跑补习班,并不是反对才艺的学习,而是提醒家长,重视孩子的时间被割得十分破碎的事实。每四十五分钟或一个半小时一个主题,整天赶来赶去,未曾拥有过大段安定的时间;这种从小养成的匆促步调,将会在稍后看到影响——静不下来。生活里如果不随时出现变化,没有新的活动,对他们来说“很无聊”;看书用跳的,看电视不停转台,讲话的思路与脉络也是跳动忙乱的。」

  看似与当下社会内卷文化衍生的焦虑形成的反差思维,值得深思。成人固有的价值观、集体意识和恐惧直接投射在孩子身上:各种学科与兴趣班的培训,不管孩子是否喜欢,精力是否跟得上。潮流式的席卷教育,破坏因材施教的可能,也让孩子在喧噪频繁的世界,成为了学习机器,成人只需要如同流水线上监察员与看管者。

  耐心和时间具足的成人,会陪同孩子学习,也有的以粗暴命令口吻压迫孩子完成学习任务。教育与孩子心智平衡,已经是社会不争的事实。成人的不安全与恐惧,以孩子背负为代价。

  重复上一辈,迫于压力与生活,难以巧妙搭建亲子教养与沟通桥梁、忽略心灵层面关照……生命如此流转,循环的人生形态,是社会还是个人的悲哀。想必各有活法,无可厚非。只不过,那些内在心智的成熟与成长,又该如何得到突破?

  不可否认的事实:当下社会诸多成人心智模式在怠倦与缺憾里沉睡,也不乏有些得到苏醒,但依旧那么多的闹剧与荒唐。

  比如,我们依旧不曾想过,如何以好的言谈与孩子交流:「我们明明有很多的字眼,正面比反面来得贴切,但生活中却渐渐地失落这样的用心。父母亲竟然会用“奸诈”或“狡猾”来形容孩子的“机灵”;而孩子也敢用“逊”或“笨”来形容父母亲不懂而他们懂的事。」

  「语言无心的粗糙容易让人感到不开心,温柔善良的言语是生活中的芬芳剂。……而这种素养,有时在很小的孩子身上有,在成熟的大人身上却看不到。」

  这一点,我是比较认同。在这个快餐、功利又粗俗话的时代,若实现语言清雅与美丽,仿佛成为了懦弱的另类。生活中,偶尔听到成人好好说话,心里真是有感谢与希望在流动。

  05

  「妈妈改变,全家改变。」姑且不要谈论这句话的偏颇。至少大多数时候,气氛紧张、孩子无力时,妈妈的情绪则是家庭的主心骨。我理解为定力与秩序维护:「孩子在应付各种紧张状况时,我都会特别镇定,因为如果我也紧张起来,整个家庭就会躁动不安。」

  「不夸大负面情绪淹没温和美好的可能、允许孩子有心灵自处的空间、所谓的阳光性格,并不是整天嘻嘻哈哈,诉说生命应当无忧无虑。而是你在冬日里,你一想起他们,就会记起什么叫温度;在自己的曲径幽谷中,你一想起他们,就会对自己轻而易举的沮丧感到汗颜。」

  孩子是成人的镜子,也是爱的源泉。即便我们母亲身份的平凡,但至少有一点你是可以显得不那么匮乏:「成熟的人生经验、信心和耐力、不挑逗抱怨的心、尽心生活、享受与珍惜与孩子成长、必要时候的自私与安定……」这些无形丰富资产,需要用心兑现,才能彰显爱的联结,成为好大人的可能。

  关于爱与生命的成长,始终以行动、付足时间与心力在感染并影响他人。于成人是自我认识与改变的契机,于孩子更是福祉。蔡颖卿老师的书,虽然读者批评:「虽然很用心,但并不感人。」但我想,若每个妈妈都用心自省、觉他、修正、升级生命形态的意识,那么下一辈的环境也会更明澈、芬芳吧。

  作为社会微小的个体,我们对价值观保持开放的同时,又该如何保护孩子天性及灵性不被泯灭,应该是当下及未来社会需要普及教育想要抵达的路径与方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在爱里相遇》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