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朦胧》是一本由程青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022-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月色朦胧》读后感(一):生活百态
程青,著有长篇小说《天使》《最温暖的寒夜》等。曾获老舍文学奖。大部分的人应该都没听说过她,但她确是一位很有实力的作家。她的创作稳定、持久、优质。她的作品都是当时社会的一个横断面,能很高地展现出当时的社会面貌,对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具有很大的价值。
比如说《盛宴》,它辐射了当代中产家庭群落的鲜丽人生。里面包含了多种职业:作家、教授、医生、金融与互联网高管、商人等各界精英渐次出场。八对夫妻,在欢宴中坦陈着各自的爱情婚姻故事,在看似不经意的对话里编织出彼此生命的经纬,谈笑风生与觥筹交错间丰盛了城市的声音与颜色。 看似完美的生活,背后总有难言的苦楚。
本书是程青的小说集,收录了三部作品:《阳台上的鳗鱼》、《月色朦胧》和《上海夜色下的36小时》。虽然这三篇小说跨度很长,但仍旧凑到一本书里,肯定有其用意。 《上海夜色下的36小时》写于1998年5月,对现在来说已经算是挺久远的事,那时候我还没出生呢。小说主要讲了都市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在都市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磕磕绊绊,人们脸上既有纯净的笑容,又有隐忍的悲伤。 《阳台上的鳗鱼》,写于去年,主要讲了一个“北漂”的年轻女孩,在寒冷的冬天受到房东夫妇热情的关怀,感受到人间的温暖,人情温暖的寒冬。 《月色朦胧》,也是在去年写成,主要讲述作者在家庭和职场的中的摸爬滚打。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再加上新冠肺炎的冲击,现在的媒体人该如何立足。
虽然看似三篇没什么联系的小说,但实则都是在写人与社会的关系。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其实都一样,我们都要跟着时代的脚步,懂得把握时代的大势,才不至于被时代淘汰。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的苦楚与心酸,有时总会遇上不顺心的事,但要相信温暖总是存在的。在新冠肺炎的影响下,不同的行业多少都受到不同的冲击,就连我当初高考都延长一个月,今天上海又发通知延迟一个月。但不管它怎么影响我们,我们都要好好的生活,有自己的生活规律与节奏。 总得来说,程青的小说还是挺有意思的,她以一种讲故事的方式来述说,并且动人还有吸引力,里面的真诚让人很感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不变的是文学,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变的也是文学,推陈出新,独辟蹊径;在变与不变中不断前行!
《月色朦胧》读后感(二):这个故事里有你有我也有他
《月色朦胧》这本小说中一共写了三个故事。 1 《阳台上的鳗鱼》 手握资本只等剧本就能拍戏的霖哥,集结了四个编剧在北京,他要攒出一部堪比“卡萨布兰卡”的电影,用他的话说就是要“爆燃”,好比用推土机在路上碾压,总之就是要惊天动地的爱情。然而这四个编剧各有各的难处,从没有谈过恋爱的婉儿,被30万彩礼压得喘不过气来的陆岩,还有做了两次试管婴儿尚未成功的莹莹姐,以及那个缺乏生活经验的“我”。 与其说为了奔向梦想来到北京才当的“北漂”,还不如说是从南京逃到北京来的,爸爸有了继母,继母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我家,从此爸爸成了别人的爹,我笃信他已经不再爱我,与其在他眼前碍眼,不如到北京来,虽然过了10月的北京就已经非常冷了,那还能比我的心更冷吗? 运气还算不错的我找到了一处干净的租房,房主是一对中年夫妇就住在房子的对面,在几次交往过后,知道他们也是一对半路夫妻,看起来恩爱和睦的夫妻,也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比如经常被提起的“女儿”并非房东亲生,房东先生有自己的红颜知己,从“轻轻揽腰”和“喁喁私语”,知道他们的关系非比寻常。 房东太太知道我来北京是写爱情故事的,问我,真的有爱情那个东西吗?青春年华早就过完,年轻时的爱情梦也早醒了,人往往也是越过越糊涂了。不知道爱情是不是真的能够相信。 其实爱情有还是没有并不是最重要的,就像在《自卑与超越》中所说的,有些人对爱情的印象是虚幻的,颇具浪漫主义色彩,他们一心陶醉在自己的梦幻中,寻找爱人的时候经常脱离现实。如果一个人对爱情的期望值太高,就会让他们排斥与异性建立恋爱关系,因为他们太过挑剔,觉得周围的人配不上自己。 《阳台上的鳗鱼》的结尾是开放式的,我有点好奇这个故事为什么会取名叫《阳台上的鳗鱼》,想起了《鳗鱼的旅行》中一段对鳗鱼的描写【它是一种鱼,但也是别的东西。一种像蛇、像蚯蚓、像扭来扭去的海怪的鱼。鳗鱼总是很特别的。即使在基督教传统中,鱼从创世之后就是最重要的象征之一,但是鳗鱼却被认为是一种完全独立的存在。】 这个故事看起来普通又平常,故事中的人物像你我和周围的他,人长大了发现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你看生活像不像阳台上的那条鳗鱼? 2、《月色朦胧》 报社的朱总邀请秦益心和他的家人去三亚旅行,秦益心和老公樊志同带着孩子,与朱总一家三口到三亚旅行,秦益心本人和同事都认为这是领导给自己的一次机会,一次可以好好表现的好机会,秦益心和家人很会看老板的脸色,从预定酒店到免税店的购物,都非常主动地选择结账。就在秦益心认为自己会近水楼台先得月时,同在报社的闺蜜给她发来信息说,评职称的大会提前召开,随着纸媒的衰败,新媒体也升格成和报社同等级别,一直想去新媒体的秦益心因为不在现场,而心急如焚。 因为期盼升职的小算盘一直在心里,浪费了美好的假期,秦益心越想越清醒,对自己也越来越生气。 好像在这个故事中,也看到了同样在职场的我们,如果我们是秦、估计也很难在美景前放松下来,这就是出差和旅游的不同,出差是工作,而旅游在于心情和风景。到底什么才是好的风景,或许是空气、是水也或许是当地的美食,在堪称好景的景致之中,包括身边的人,也包括观景的自己,可能只有用诚实亲切的心去生活,才能感受到好的风景吧。 3、上海夜色下的36小时 女主人被派到上海出差,住在单位的招待所里,她来上海除了工作之外,也是为了见见她的闺蜜雪荔和她的丈夫陆海平,难得一见的朋友因为有了新欢、而决心和自己的丈夫离婚。前一秒还在深情地表达永远爱妻子的丈夫,下一秒就和“机要秘书”开始约会。 这个故事应该是三个故事中离2022年最遥远的一个年代,40元一晚上的招待所,一个房间里摆着三张床,房间最多的时候可以容纳五个人,除了女主人公之外,其他都是一对对的,在这里的描写也非常有趣,作者把她(他)称为“蛇”,因为毫无隐私可言,在看这段的时候,我一直没能合上自己的嘴巴,可能就是时代的烙印吧。就好像我们在看照片时,尤其那些已经年代很久远的照片时,看着当时穿着还算入时的自己,总会禁不住感慨“好土啊”,然后会心一笑。 这本小说很有趣,因为无论是离我们最远的年代,还是最近的现在,那些故事中的人物就像身边的甲乙丙丁,有你也有我的影子。
《月色朦胧》读后感(三):一本可以看到“自己”的小说
《月色朦胧》这本小说中一共写了三个故事。 1 《阳台上的鳗鱼》 手握资本只等剧本就能拍戏的霖哥,集结了四个编剧在北京,他要攒出一部堪比“卡萨布兰卡”的电影,用他的话说就是要“爆燃”,好比用推土机在路上碾压,总之就是要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然而这四个编剧各有各的难处,从没有谈过恋爱的婉儿,被30万彩礼压得喘不过气来的陆岩,还有做了两次试管婴儿尚未成功的莹莹姐,以及那个缺乏生活经验的“我”。 与其说为了奔向梦想来到北京才当的“北漂”,还不如说是从南京逃到北京来的,爸爸有了继母,继母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我家,从此爸爸成了别人的爹,我笃信他已经不再爱我,与其在他眼前碍眼,不如到北京来,虽然过了10月的北京就已经非常冷了,那还能比我的心更冷吗? 运气还算不错的我找到了一处干净的租房,房主是一对中年夫妇就住在房子的对面,在几次交往过后,知道他们也是一对半路夫妻,看起来恩爱和睦的夫妻,也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比如经常被提起的“女儿”并非房东亲生,房东先生有自己的红颜知己,从“轻轻揽腰”和“喁喁私语”,知道他们的关系非比寻常。 房东太太知道我来北京是写爱情故事的,问我,真的有爱情那个东西吗?青春年华早就过完,年轻时的爱情梦也早醒了,人往往也是越过越糊涂了。不知道爱情是不是真的能够相信。 其实爱情有还是没有并不是最重要的,就像在《自卑与超越》中所说的,有些人对爱情的印象是虚幻的,颇具浪漫主义色彩,他们一心陶醉在自己的梦幻中,寻找爱人的时候经常脱离现实。如果一个人对爱情的期望值太高,就会让他们排斥与异性建立恋爱关系,因为他们太过挑剔,觉得周围的人配不上自己。 《阳台上的鳗鱼》的结尾是开放式的,我有点好奇这个故事为什么会取名叫《阳台上的鳗鱼》,想起了《鳗鱼的旅行》中一段对鳗鱼的描写【它是一种鱼,但也是别的东西。一种像蛇、像蚯蚓、像扭来扭去的海怪的鱼。鳗鱼总是很特别的。即使在基督教传统中,鱼从创世之后就是最重要的象征之一,但是鳗鱼却被认为是一种完全独立的存在。】 这个故事看起来普通又平常,故事中的人物像你我和周围的他,人长大了发现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你看生活像不像阳台上的那条鳗鱼? 2、《月色朦胧》 报社的朱总邀请秦益心和他的家人去三亚旅行,秦益心和老公樊志同带着孩子,与朱总一家三口到三亚旅行,秦益心本人和同事都认为这是领导给自己的一次机会,一次可以好好表现(贿赂)的好机会,秦益心和家人很会看老板的脸色,从预定酒店到免税店的购物,都非常主动地选择结账。就在秦益心认为自己会近水楼台先得月时,同在报社的闺蜜给她发来信息说,评职称的大会提前召开,随着纸媒的衰败,新媒体也升格成和报社同等级别,一直想去新媒体的秦益心因为不在现场,而心急如焚。 因为期盼升职的小算盘一直在心里,浪费了美好的假期,秦益心越想越清醒,对自己也越来越生气。 好像在这个故事中,也看到了同样在职场的我们,如果我们是秦、估计也很难在美景前放松下来,这就是出差和旅游的不同,出差是工作,而旅游在于心情和风景。到底什么才是好的风景,或许是空气、是水也或许是当地的美食,在堪称好景的景致之中,包括身边的人,也包括观景的自己,可能只有用诚实亲切的心去生活,才能感受到好的风景吧。 3、上海夜色下的36小时 女主人被派到上海出差,住在单位的招待所里,她来上海除了工作之外,也是为了见见她的闺蜜雪荔和她的丈夫陆海平,难得一见的朋友因为有了新欢、而决心和自己的丈夫离婚。前一秒还在深情地表达永远爱妻子的丈夫,下一秒就和“机要秘书”开始约会。 这个故事应该是三个故事中离2022年最遥远的一个年代,40元一晚上的招待所,一个房间里摆着三张床,房间最多的时候可以容纳五个人,除了女主人公之外,其他都是一对对的,在这里的描写也非常有趣,作者把她(他)称为“蛇”,因为毫无隐私可言,在看这段的时候,我一直没能合上自己的嘴巴,可能就是时代的烙印吧。就好像我们在看照片时,尤其那些已经年代很久远的照片时,看着当时穿着还算入时的自己,总会禁不住感慨“好土啊”,然后会心一笑。 这本小说很有趣,因为无论是离我们最远的年代,还是最近的现在,那些故事中的人物就像身边的甲乙丙丁,有你也有我的影子。
《月色朦胧》读后感(四):职场女性宫心计,细腻心思逐一讲
职场女性宫心计,细腻心思逐一讲
也许你对程青还不熟系,但是我想你对老舍肯定熟悉,而程青,正是老舍文学奖得主,可以赢得这么高奖项的人,相比水平必然在均准之上,这本《月色朦胧》里收录的也正是程青最精彩的三部作品。分别是《月色朦胧》《上海夜色下的36小时》和《阳台上的鳗鱼》,每一部小说的构思都很精巧,但是每一个内容的体现都让人自己看到不同的一样,从女性视角里来读这些人,看到了很多让都市人不得不知道,但是却又必须揭示出来的各种人心秘密。程青在短篇和中篇小说的天赋是出色的,她是一位有着清醒女性意识的作家,收录的三部小说题材基本一致,却从人性隐秘的角度给出很多不同的解读,读她这三部作品,你看懂的便是人心了。
《月色朦胧》既是这本书的核心故事,也是选录的三部作品中的主打,展现了职场女性宫心计里的真实呈现,年轻女性,要面对职场上对自己心怀不轨,频频骚扰的上司,而这骚扰还赢不到丈夫的认可,因为丈夫也怀疑有这么一回事,更糟糕的是,上司的妻子还满腹心思,不断猜疑。这样的生活迷雾让人忧愁又让人悲愁,如何去实现个人的价值?工作和复杂的人事关系有时就是会让人压抑到难以喘气,《上海夜色下的36小时》从北京到上海,让不同人之间的感情有了很多的猜疑,进而有了都市冒险里的内心争斗。而《阳台上的鳗鱼》则揭示了人和人之间看似温情,彼此温和之间,原来人心之间的隔阂如此,美满背后的秘密和阴暗!
其中最吸引人的无疑就是《月色朦胧》,故事从一开始的时候就充满了张力,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职场故事和女性故事,在故事背后铺排,我们可以看到程青语言的流畅,而对人心中的不同的思考,都在细密的叙述中展示了人的勾心斗角。朱总居高临下,心怀不轨,但是碍于妻子之间的感情,又不敢明目张胆,秦益心对上司那种迫不及待的巴结,甚至,在一起出去旅游时争先恐后付钱,对上司表达忠心时毫无遮掩表白。
从当下的考虑中,我们可以清晰地透过时下纸媒逐渐萎缩,一个媒体人为了寻求生存但是又不愿意苟活的那种让人难以启齿的艰难心理,而这种心理,也恰好就是秦益心一直隐藏在内心深处但是又不敢释放出来的焦虑。职场女性的生活艰难,由此可见一斑。樊志同和朱夫人是程青在《月色朦胧》里着力描述的配角,他们当然看到了秦益心的卑微,也看到这里有所不同的影子,但是这里展现的人性复杂,很明显又是真实而贴切的。
另外两部小说也很有特色,《上海夜色下的36小时》的时间1998年5月,对那时候的上海而言,“魔都”还不是最主要的特色,那时候更多的是奇迹和创造,是国际都市和美好的时代想象,而这部小说集中讲述的是都市小人物之间的各种因为利益不同而产生的情感纠葛,在大都市里,我们见到的不是一个人,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也不仅仅只是一个人的影子,生活难免会遇到我们自己不愿意遇到各种磕磕绊绊,但是毕竟小人物还是要为了生活而奔忙,即使劳累,依然要用笑容来掩盖隐忍的悲伤。《阳台上的鳗鱼》直击的则是现实生活,一个“北漂”的年轻女孩在北京四处奔忙,偶然在寒冷的冬夜找到了心仪的房子,还受到房东夫妇出乎意料的热情关怀,但是细节又告诉他,这两个人并非是真正的夫妻,果然,真正的房东夫人出现时,原来这个和谐的家庭里,其实还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程青小说的节奏感很强,而这本书也体现了这个特点,淡粉背景,四层高楼的象征,一个女性低着头,看得出年轻却也看到出忧愁,和她的小说一样,对细节的刻画非常细腻,内心的展现和思考,在语言的不同角度里,都给出了讲故事的舒缓感觉,这种节奏感让程青小说的既有女性独有的柔和风格,又在故事的洞幽烛微,展现着对世事人情的真实窥探,凸显了人性的复杂。在现实的这些内容有时候很难让我们理解到更多,但是对应的这些点,则让我们遇到更多的内容拓展,让我们了解得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