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寻味东西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2-04-24 00:08: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寻味东西读后感摘抄

  《寻味东西》是一本由扶霞·邓洛普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16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寻味东西》读后感(一):不问东西,吃就对了

  这本书对我这样一个无比挑食的吃货来说是个大大的惊喜,“挑食”除了某些人对某些食物天生的厌恶之外,还有不同地域或者文化偏见对特定食物造成的误解而引起的(比如我对臭豆腐和臭鳜鱼及各类生食的排斥)。

  彩蛋是在这本书里我第一次了解到“鞭辟入里”的新释义

  《寻味东西》读后感(二):就是不小心超字数了!

  陈晓卿说扶霞是“最懂中餐的西方人”,这本书就是扶霞在中西方文化的夹缝中,用她的眼睛看待双方是如何尝试破解偏见走进彼此的饮食文化的。 “正确”和“错误”的概念往往难以准确界定,“憎恶”与“喜欢”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相对而言”,并没有绝对。 就像扶霞说的:我眼中的“习以为常”,在你看来可能“陌生怪异”,反之亦然;你谓之“发酵”,我视为“腐烂”;你食之“美味”,我感觉“恶心”。 书中还写了用不同材质的勺子能吃出不同味道的菜肴(我现在就特别想知道用铜或者锌做的勺子吃芒果而产生的狂野而美好的感觉是怎么样的),还考据了宫保鸡丁、左宗棠鸡的由来,也有她为了“一鸡九做”如何手刃一只活鸡是怎么一番鸡飞狗跳而吓到邻居。 最搞笑的还是《“鞭”辟入里》,朋友热情地从苏格兰猎鹿人手中搞到鹿鞭让扶霞做菜。这篇文笔行云流水,画面感极强,且又是以学术研讨的态度来描写,加上辗转的心理,我真的是全程笑出鹅叫,就是好笑到会让人萎一个礼拜不想看黄漫那种哈哈哈。 看完这本书,极为挑食的我觉得,好不容易站在食物链最顶端,确实应该抛开各种成见,勇敢尝试各种食物,因为冒险才真的可能带来惊喜。

  《寻味东西》读后感(三):无问西东

  这是意料之外的包裹,裹了好几层。之前读完《鱼翅与花椒》,忍不住欣喜地和黎老师交流,她说今年还会有扶霞的新书可以看。我发信息给黎老师,她说“啊!居然收到了”的时候,我感觉好像手里的书更沉了一点,这个时候从出版社发出来的,能拿到手里阅读,也欢喜也万幸。 《寻味东西》是今年的新书,封面还是延续了之前的设计,显而易见的是照片中的她和《鱼翅与花椒》上的侧影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岁月的痕迹往往不在皮囊,而在内里和气息。沉淀,是一个非常深邃又让人着迷的过程。汉语的博大精深注定了“东西”是一个肩负使命的词,在作者的标题里我读到了以下几层意思:1、表示方位,东边和西边,也用提喻指的手法代东方和西方;2、从东到西这个过程,于扶霞,这个过程更加繁复重叠:从西到东再到西,可能还会一直循环往复;3、指具体的事物,具体

  这是意料之外的包裹,裹了好几层。之前读完《鱼翅与花椒》,忍不住欣喜地和黎老师交流,她说今年还会有扶霞的新书可以看。我发信息给黎老师,她说“啊!居然收到了”的时候,我感觉好像手里的书更沉了一点,这个时候从出版社发出来的,能拿到手里阅读,也欢喜也万幸。

  《寻味东西》是今年的新书,封面还是延续了之前的设计,显而易见的是照片中的她和《鱼翅与花椒》上的侧影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岁月的痕迹往往不在皮囊,而在内里和气息。沉淀,是一个非常深邃又让人着迷的过程。汉语的博大精深注定了“东西”是一个肩负使命的词,在作者的标题里我读到了以下几层意思:1、表示方位,东边和西边,也用提喻指的手法代东方和西方;2、从东到西这个过程,于扶霞,这个过程更加繁复重叠:从西到东再到西,可能还会一直循环往复;3、指具体的事物,具体到人物、食物。

  本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由吃东吃西、奇菜异味、心胃想通、食之史组成,是这些年来扶霞发表和未发表的随笔合集,较轻薄。对于一个在成都生活过四年的重庆人来说,初读的时候自然是没有《鱼翅与花椒》来得连贯酣畅,引发起我的强烈共鸣。但在我看来,这一本更有大浪淘沙和沧海拾珠的意蕴。作为一个曾经的英专学生,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东西方的文化冲撞和思维方式带来的核反应,“culture shock”是真的让人“shocked”。作者带中国名厨去品尝西方美食时把诸位的反映看作自己的镜子这个心境很妙;把享受美食的反映看做择选灵魂伴侣的标准也很天真有趣;和译者之间的默契也让看似与食物毫不相关的形容变得踏实生动;同时在介绍东西方美食差异的基础层次上还剖析了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生活逻辑,这些描写都会提醒读者尊重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我读《食色性也》那一篇的时候一直被作者真实可爱的表达所打动,咯咯直笑。当然通过最后一章对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美食、佐料的打破砂锅和追本溯源也像薄荷糖一样,让你舒服地感受文化的洗礼也醒脑地提醒你关注习以为常的趣味。

  昨天我看到一个句子“真实自有千钧力”,我想扶霞的文字之所以一直带着强烈的烟火气,就是来自于她内心对食物和文化真实的热爱,对史料详实地考察,对不同人群和文化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吃好每一口饭,读好每一本书,过好每一天都是力所能及地认真生活的方式。

  寻味东西?无问西东!

  《寻味东西》读后感(四):寻味东西,正南齐北——我的译后记

  扶霞一年有至少一半时间都在中国。

  不仅在她的“第二故乡”成都,还天南地北地跑,去观察研究中餐各菜系的最新发展(一言以蔽之:到处吃饭)。有时候恰巧我也在同一地,两个吃货就自然地约个饭,每个菜品一本正经地点评一番,或者埋头饱餐一顿。如果遇到她长居成都,我们更是隔三差五地约早中晚饭,分别的时候我总嘱咐她,“你多写哦,写完我来翻。”

  最近两年她来不了,我外出就餐时少了这个饭友,挺不习惯的。饭友好找,扶霞难得。不仅因为她比我更了解从成都到全国“自上而下”的各类馆子,“卡卡角角”(四川话念“ka ka guo guo”,犄角旮旯的意思)的地方她都记在小本子上,根本不用求助于点评网站。还有跟她吃饭特别单纯,吃的是美食,聊的也是。译她的书,看她的文章,跟她线下线上地聊,我自以为很了解她了,竟然每次吃饭还是能听她发表关于美食的新见解,和一些我第一次听到的有趣故事,很久以前的,刚刚发生的,她总在经历,也总在表达。

  还有专属于我们的一些默契。比如一起吃火锅,点菜时我们会不约而同地第一个喊出,“鸭肠!”餐桌上有腐乳,我们会相视一笑说,“Say cheese!”(我们总觉得腐乳和奶酪是相隔异国的姐妹)。吃一筷子油渣莲白,我们会前后脚地说,“这油渣不够脆。”一盘菜上桌,我们尝一筷子,然后抬头,说出提味的关键是味精还是高汤……她说我们是“国际辣妹子联盟”的盟友,我觉得她笑起来唇角就像包得特别漂亮的虾饺边。能这样吃饭,是吃货的人生乐事之一,毕竟每一餐饭对于我们来说都相当重要,饭友投契与否,其重要性不啻长途旅行中的同伴。

  这样的饭友如今和我远隔重洋,我很想念她。

  好在,人离得远,文字却在身边。翻译这本《寻味东西》,就像和扶霞在满世界地吃饭旅行。从前向人推荐扶霞作品的中文版,我总要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需要看一个英国人写的中国美食?这本文集则不需要。原来美食江湖上的这位女侠,不仅浪迹华夏大地,还撒开了在整个地球飞来飞去。“我来,我看,我征服”,在她这儿是“我看,我吃,我写下”。

  文集里的每个篇章都为我开启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从美食写到情感、历史、文化……万事万物,古今中外,各种精彩的故事与见解,各位已经看过,在此我不必赘述。只说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也和《鱼翅与花椒》一样,开心又过瘾;我总是兴奋地发其中节选的段落给朋友,比如她从考古挖掘出的残迹中品尝到数千年以前的藏红花,实在是太浪漫了……我翻译完就迫不及待地把这个故事复述给朋友,我俩一致觉得这整件事情就像一首带着烟火味的宏大史诗,光想想就值得在星空下来上一舞。

  川蜀之地有句方言叫“正南齐北”,大致意思是“严肃认真,不开玩笑”。比如,“正南齐北地说,何雨珈是个大美女。”扶霞寻味东西的旅程,乐趣多多,也“正南齐北”。她饱含赤子般的好奇、天真与浪漫,美食家对人间烟火的热爱,研究者深入田野又刻读资料的严谨执着,以及一个可爱人类的亲切与美好。她拥有在中西文化的海洋中寻找交融之处的有利位置与高超水性,也有在文化差异的壁垒之间碰撞的勇气。抛开我对她的友爱来客观评价,我并不觉得她在哪一个方面做到了顶尖,但种种特质综合起来,扶霞是中外美食界绝无仅有的一个扶霞,至少在我心里是这样。尤其当物理上的移动空间受到限制时,最要感谢她的文字,让我的心神游遍五湖四海世界,上下沉浮千年;如她所愿,这些文字成为我奉为珍馐的精神食粮。

  其实,这两年扶霞比我更不习惯。她在伦敦的公寓,厨房里供着灶王爷,放着各种中餐美食书,有万般齐备的中餐烹饪用具,家附近的中国超市也很容易买到中餐食材,几乎每天都做中餐吃。就这样,她还是总跟我抱怨,“从二十多岁以后,我这辈子就从来没有离开中国这么长时间!”“我的中文缺乏练习,都说得不好了!”“再不来中国我都要疯了!”

  而我这个损友就比较缺德一点,用以回应的,总是几张最近下馆子的美食照片,聊解这位“英国人,中国魂”的遥远乡愁,也引来更疯狂的回复,“你怎么这样!我好嫉妒你!”

  这两年,承蒙读者厚爱,常遇到有人当面称赞《鱼翅与花椒》翻译得很好,我总会解释,“是原文就写得特别好,我只是鹦鹉学舌,恰巧学到了很动听的声音。”这不是谦虚,是正南齐北的真心话。算上这一本,我已经翻译过扶霞的四本作品了,两本饮食文化札记,另外两本算是以菜谱为主的地方饮食百科。在翻译每一本的过程中,我们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时候会一起商量如何将一段文字以更适宜恰切的方式呈现给中国读者。以我有限的认知,这绝对是很难得的翻译经历。于自己微茫的译事生涯,更是大幸。

  唯有祈愿以后能多一点这样的幸运。这是督促扶霞继续写下去的意思,你写完,我来翻,正南齐北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寻味东西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