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贵阳》是一部由李洁 / 高蒿 / 汪健红 / 张奉潮 / 刘清予执导,李立宏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寻味贵阳》观后感(一):诱人的美味
《寻味贵阳》第二集以“水韵”为主题,从地理、环境、人文分别讲述贵阳的美食和风味故事,深入并立体展现当代贵阳风貌,为我们呈现了纪录片之外的贵阳和隐藏在其中的饮食和文化传承。就像水悄无声息滋润万物一般,沉浸式饱尝贵阳美食的同时,带领观众一同探索贵阳这座城市,和贵阳人一起在不留痕迹的滋养中,感受着一道道菜肴的温暖治愈。
目前看了两集,第一感觉就是奇!除了辣子鸡、宫保鸡丁、糯米饭、米粉,几乎都是些平日见不到的食材,不论是第一集的刺梨,木姜子、血豆腐、各种辣椒还是第二集的豆豉粑、油底肉甜烧白、泡豆腐、豆米火锅,从名字到味道,都能勾起我强烈的好奇心。无奈片子里这些地道的贵阳味道都很难在市场或餐馆里找到,做法也少不了自然环境的配合,大大的提高了烹饪的难度,使得我们这些吃货只能隔着屏幕流口水,一遍遍地想象。
其次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豆制品和火锅部分了。从鲜嫩的水井豆腐,到石头中长出的泡豆腐,再到经过长时间积累而成的豆豉粑,贵阳人的的确确拿捏了豆子的一生,也能感受到贵阳人对豆子的热爱。说起火锅,在之前的认知里,川渝火锅总是能在大小餐馆中占据主导地位,时间长了难免乏味,没想到在贵阳这座城里还有那么多品类的火锅,狠狠的羡慕了。
或许等疫情好些,我会计划一场去往贵阳的旅行,亲自尝尝片子里这些诱人的美味。
《寻味贵阳》观后感(二):和《风味原产地·贵阳》一同观看
第1集:山语 · 烟火的岁月迷宫
刺梨
木姜子:木姜子的奇香,有如柠檬、香茅、薄荷交织,锐利的芬芳
神仙豆腐
血豆腐
疱汤饭
炒鸡
糍粑辣椒
糟辣椒:发酵产生的轻薄酸度、温和的辣、加上米酒的甜醇,滋味层层递进
锅巴鱿鱼
糯小米、小米鲊
糯米饭
第2集:水韵 · 圆融的饮食智慧
油底肉
豆豉粑
酸粉
紫花菌
泡豆腐
豆米火锅:谷物的香甜当仁不让,酸菜清冽,加上油脂的渲染,滋味层层堆叠。细腻的豆沙为食材裹上丝滑的薄芡,咀嚼和吞咽变得更加美妙和顺滑。
第3集:城记 · 汇聚多元风味之地
虾酸、素臭酸
油辣椒
清水烫
糕粑
《寻味贵阳》观后感(三):我在《寻味贵阳》寻到了什么?
西南是美食的聚集地,而贵阳可以说是最被低估的城市。贵阳的美食带着其独特诱人的山野气息,自成一派的饮食习惯和些许魔幻迷人的色彩,光是透过屏幕就足以让人为之倾倒。《寻味贵阳》也用以小见大,以物见情的手法,借美食这个引子,让我深切地寻到了贵阳美食的风味,山城的韵味和人情的意味。
无论是麻辣鲜香的豆豉小龙虾,香味四溢,色泽诱人。
还是色泽皇亮的浓汤泡豆腐,卖相别致,醇厚入味,都以自己色香味成功勾起了我的食欲。
如果说有什么能精准地展现贵阳独特的的山城美学,应该就要数《寻味贵阳》里这一幕空镜了。晚霞与云雾的交汇,霓虹与山野的对比,位于背街小巷也能赏城市之美,居于高楼大厦也能享山水之味。
我最最喜欢的还是第二集中关于火锅故事的讲述。乡里谁家有事,街坊领居都会去搭把手,忙完活后留下来一起吃饭。火锅也是最能打理人情往来的食物,一堆人围在一起,涮着美食,唠着家常,伴着日落。
《寻味贵阳》前两集《山语•烟火的岁月迷宫》、《水韵•圆融的饮食智慧》结合起来深度解释了什么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和“水”的主线选取的恰到好处。所有的风味美食都离不开自然的馈赠,也离不开人类智慧和地方风俗的影响,贵阳人崇敬山和水,也将山和水运用到了极致。无论是身处闹市,还是居于山林,贵阳人的一餐一饭都离不开水的孕育,水也塑造了贵阳的风味,虽然没有去过贵阳,但是已经被贵阳火锅深深种草了,希望有机会能去贵阳本地去打卡。最后想说一句, 虽然刚追完更新,但已经开始期待下一集了,《寻味贵阳》gk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