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教师导为主线,让课堂交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好多年轻老师工作积极性非常高涨,富有热情。备课十分充分,于是准备了很多的教学内容。从而导致教学容量奇大,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好多教师就进行了包办。窃以为,不够妥当。
笔者写这篇日志时,反复思忖,不知道拟这个题目合适不,心里很纠结。思来想去,心一横,敲在屏幕上这就算“殴了”。反正横竖是一篇教育教学心得,只是发表一下个人见解罢了。是吧,亲。
在我平时的语文课堂上,我常常发现一些语文学习成绩不及格,甚至奇差的几名学生。倒是在语文课堂上表现异常积极。进行课堂问题回答时,常常是反复举手,真可谓是回答课堂问题的专业户了。尤其是在评讲试卷的课堂上,这些同学的回答声更是气势如虹,声音那个高度直震教室。“a/a/a ”“.c/c/c'"对、对、对”“不对、不对”若梳理一下这些回答声,就会发现还是那几个语文学困生,几个“无肉的乌鸦在干鸣”。其实,我心里非常清楚,这几个学生并不是故意在制造课堂混乱。他们只是很活泼,只是很可爱地地制造了一些混乱。他们这些单纯的孩子,整日处在社会底层,渴望得到尊重,渴望老师的表扬,渴望同学们的羡慕。他们不甘“堕落”。于是,每当上课时,就会反复的、无数次地举起他们那稚嫩的胖乎乎的可爱的小手。还不是地伴发出“老师,我”“老师,我”。可是这群可爱的孩子哪里知道,老师希望的课堂是“活儿不乱”呢。既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可也要保证课堂的容量啊。可孩子们哪里知道这一点?他们这样乱轰轰地回答问题,势必会浪费大量时间。可我也不能打消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呀,那样不又出现死气沉沉的课堂了吗?于是我采取了这样的处理方案。
每当在语文课堂上处理习题时,我便让学生们举手回答,我总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爱张扬的同学来回答问题。这样一来,就会避免一些时间上的浪费。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增加课堂的容量。也保护了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不至于使课堂上出现死气沉沉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