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文本事实梳理”的原则和方法——文本解读的方法谈
日期:2021-06-21 19:35:20 作者:刘泽见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文本事实梳理”的原则和方法——文本解读的方法谈

  今天学习了罗晓晖老师的《语文经典篇目文本解读方法与案例》中关于文本事实梳理一节,掌握了关于“文本事实梳理”的原则和方法。

  这一节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方法解说。作者强调了文本解读必须基于文本事实,客观中立地厘清文本事实。

  作者从两个方面解说了“文本事实梳理”的方法。

  1.禁止增添文本没有的信息

  作者引经据典说明“增义解文”是文本解读的大忌,指出“经典之文,自有本训”,所以解读不能任意增删,越出文本边界。

  常见的解读错误在于“证明自己主观想法或感受,脱离文本事实,凭空增加意思扣在文本之上”。作者举了《荷塘月色》一文中误解读为“体现了当时政治气氛下的苦闷”,文中根本未见证据支持。另外,作者也提到古诗中的柳不一定就是象征“离别”,比如《咏柳》;《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并未出现在雨巷中,只存在于希望和想象中,是自身孤独与惆怅的映射。

  2.对文本信息保持中立客观

  作者告诉我们,阅读时不要急于带入自己主观情感和评价,而是追求对文本的还原性理解。作者举例袁行霈对《咏柳》解读的“增义解文”——“它通过一株柳树,写出了整个春天;通过春风,赞美了一切创造性劳动”。作者认为“整个春天”“创造性的劳动”是解读者的主观观念,文中并没有体现,且“创造性的劳动”一词很现代,根本不可能出现在古人的意识中。

  只要我们做到这两个方面,就算基本掌握了关于“文本事实梳理”的原则和方法。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文本事实梳理”的原则和方法——文本解读的方法谈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