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任务手册》经典观后感有感
日期:2021-05-28 08:37:00 来源:来源:文章吧 阅读:

《任务手册》经典观后感有感

  《任务手册》是一部由Jagan Shakti执导,阿克谢·库玛尔 / Taapsee Pannu / 索娜什·辛哈 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任务手册》观后感(一):某种情况上说,阿三还是特别擅长YY

  

就这,居然还有人跪舔

如果有人认为扔了个探测器就是第一梯队的话

这么说吧,如果我们把火星探测器要求降到阿三的标准,我们可以比印度提前10年发射上去

阿三的曼加里安号就1吨左右,载荷貌似才十几公斤,基本上就是扔了个照相机过去

天问一号是5吨的个头,带了个火星车一次实现“绕、落、巡”,长征五号直接一次入轨,这玩意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端、大气、上档次”

NASA局长拿祝融号照片来找国会要钱,一看就知道谁的逼格更高了

  《任务手册》观后感(二):中国火星车登录月球了,再回来看看这部电影

  这电影里主角说过一句话"历史上没有那个国家第一次尝试时就成功到达了火星",然鹅我们不仅第一次就成功了,而且是绕落巡一次完成,想想也真是够讽刺了,印度电影里总要时不时的数落下中国,结果最后都被打了脸,并且莫名其妙的带着一股子欧美人的高傲,真的有够好笑的呢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任务手册》观后感(三):印度是如何进入宇航第一梯队的

  影评第460话《任务手册》——印度是如何进入宇航第一梯队的

  宝莱坞影片《任务手册》于8月15日在美国和印度同步首映。

  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摆脱英国近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

  本片是作为印度独立日的献礼。

  在航空航天领域,美国和俄罗斯无疑是处于第一梯队,而中国和印度则是奋起直追。

  在月球宇航计划中,中国领先印度。

  我国于2007年成功发射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印度于2008年成功发射月船一号绕月卫星。

  在火星计划中,印度的宇航科学家试图弯道超车,

  超过中国,并跻身第一梯队。

  第二梯队中,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航空竞赛像极了冷战时期美苏的太空竞赛。

  我国古代称火星为“荧惑”。

  我国于2011年11月8日与俄罗斯合作发射萤火一号。

  但由于未能成功变轨,

  萤火一号于2012年1月坠毁于太平洋。

  同年,印度开启自己的火星探测计划,

  并试图于两年后(即2013年)发射自己的火星轨道探测器。

  鉴于中国的萤火一号发射失败,

  印度官方并没有对自己的火星探测计划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然而,火星计划的负责人(Akshay Kumar扮)雄心勃勃,

  试图两年后与美国NASA一争高下,抢先发射火星轨道探测器。

  同样是发射火星轨道探测器,印度的火星计划仅获得7300万美元的资助,

  相当于NASA火星计划(7亿美元)的十分之一的资助。

  宇航科学家们夜以继日的投入终于使得印度的火星轨道探测器(Mars Orbiter Mission)于2013年11月5日成功发射,

  在完成六次成功变轨之后,探测器前往火星,并于2014年9月成功进入火星轨道。

  印度的火星轨道探测器目前仍在正常运行。

  美国NASA于2013年11月18日发射自己的火星探测器MAVEN。

  MAVEN亦于2014年9月成功进入火星轨道。

  印度在继俄罗斯RSA,美国NASA和欧洲ESA之后,

  成功进行火星探测,迈向宇航第一梯队。

  我国的萤火二号将于明年7月或8月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

  预祝我国能够成功开启火星探测之旅。

  影片中,我们更能看到印度科学家们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

  有月子里抱着孩子加班的女科学家,

  有推迟自己退休无私奉献的老年科学家,

  有拒绝NASA高薪职位的科学家,

  也有百折不挠永不服输的项目首席科学家。

  成功是99%的勤奋外加1%的灵感。

  向喜欢宇航科学的观众推荐本片。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任务手册》经典观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