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理发师》是一部由丁然执导,王丹凤 / 韩非 / 顾也鲁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女理发师》精选点评:
●丹凤太漂亮了。
●2018.05.16美琪大戏院。清新自然
●搞笑的方式:出错而身体磕碰,尴尬局面,剧中人不知道,化解难题,装扮掩盖身份。三个主要人物的表演,更多夸张;另一个女理发师的表演更生活化,显示出城市女性处理与人与人关系的聪慧。
●还是挺温馨的,那个年代连喜剧教育意义好重
●看的时候,社会主义的笑点接连不断,毕竟都要服务大众服务人民嘛,哪有高低一说。不过有感于《苦惱人的笑》,对错是非历史会给出答案,【荀子相信早期社会是充分合作的“大同”社会,后来才变成私心压倒公心的“小康”社会】历史会如何发展,所有的一切,我都不敢想象…
●讽刺喜剧,跟小品似的。从理发推子到火车轰鸣,用相似声音连接,目的还是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有点儿意思。
●比理發師陶德0.1分
●太棒了
●那个时代的主题是怎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劳动只有分工不同
《女理发师》观后感(一):爱看老电影
中国老喜剧电影的经典之作 。篇幅很短,讲的是解放初期提倡女性自立,鼓励女性走出家庭外出工作。王丹凤演的女主气质绝佳,韩飞老师演的大男子主义的丈夫也是人啼笑皆非,推荐推荐,谁说中国没有好的喜剧电影。
王丹凤(1924年8月23日-2018年5月2日),原名王玉凤,原籍浙江宁波,出生于上海,中国电影女演员。
韩非 (1919年—1985年),原名韩幼止,出生于北京市,原籍浙江省宁波市,中国内地演员,毕业于上海青年会中学。
《女理发师》观后感(二):其实上海人的理想就是当各种”师“
上海人的理想就是当各种”师“----工程师、建筑师、设计师、医师、律师、教师,哪怕是理发师……这是根深蒂固改不掉的,小市民阶层的理想就是有一”师“傍身,当专业技术人员,不管国民党来了也好、日本鬼子来了也好、TG来了也好、美帝来了也好,都能混口饭吃。
他们羡慕有钱人,谈论有钱人,但挣不开当各种”师“的诱惑,于是也就这样一辈子过完了,平平淡淡,很幸福。
如果一个人拥有的太多了,他会瞻前顾后害怕失去这些东西,结果他框住了他自己的可能性,顶多也就是个保值增值而已。这部片,表面是讽刺,实际上呢,还是在谆谆教导我们:要学一门手艺,学就学好学精学透,当专家,当能手,这终究不过是一种产资产阶级给工人灌迷浑汤的哲学。
《女理发师》观后感(三):究竟为了什么
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出品的这部喜剧电影,现在看来也相当有趣。故事很简单,描写了一个家庭妇女,冲破旧思想的束缚,积极投身到服务性行业,成为出色的女理发师的过程。
令人意外的是,扮演女主角的是以悲情戏出名的王丹凤。这位被称为“五十年代最漂亮的女演员”,第一次出演喜剧角色,表现得自然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片中女主角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家里可以“剃毛”的物件,比如鸡毛掸子之类全被她折腾了遍。最可怜的是那只大公鸡,好好的毛被剃成了瘌痢头,使人忍俊不禁。
片中的理发店名为“三八理发店”,里面的理发师全是女的。女主角表现出色,当上了“三八红旗手”。而现实中的王丹凤也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更有意思的是她出演本片时正好是38岁。
感觉当时的人们都很有工作热情,朝气蓬勃的样子。动不动就充满感情的来句“同志”,真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现在,上海女性几乎没有会去从事理发行业的,虽然理发师上升到了美发师。像片中女主那样花容月貌,丈夫又是干部,就更不可能从事这种服务性行业了。要是有,估计也是为了人民币服务吧?哎,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女理发师》观后感(四):女理发师,纯朴的电影。
革命工作只有干一行爱一行,360行,行行出状元,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是这部电影主要想要表达的点。
62年电影出了很多的经典。当然这也是那个年代的喜剧电影的经典之作 。篇幅很短,讲的是解放初期提倡女性自立,鼓励女性走出家庭外出工作。王丹凤演的女主气质绝佳,韩飞老师演的大男子主义的丈夫也是人啼笑皆非。
虽然这也是追求女性独立,弘扬社会主义各行各业不分贵贱两个主题,但是这里的女性独立却非常理性,非常符合现代人的世界观,另一方面其实也对他的丈夫口是心非,嘴上说的漂亮,其实心口不一有一定的讽刺。这个也是因为当时的人都收到了旧社会根深蒂固的影响,固有偏见在心里存在,但是嘴上却说教别人,新社会应当怎么怎么样。
通篇电影给人的感觉轻松愉快,创造的氛围也比较和谐。电影的内容很简单,其实放到现在更像是一部微电影。还是不错的。
,最后说下演员。
王丹凤(1924年8月23日-2018年5月2日),原名王玉凤,出生上海,中国电影女演员。 韩非 (1919年—1985年),原名韩幼止,北京人,中国内地演员。
《女理发师》观后感(五):久站下去,终有一天你会倒下!
以前看法国名片《女理发师》,对结尾女理发师的选择很是不解:在她好不容易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灵与肉结合完美的爱情之后,居然跳入了塞纳河中。
因为不理解,所以一直记着这个结尾。近段时间,这个结尾越来越多地浮现在我脑海中,我突然理解了:美好的爱情转瞬即逝,所以女理发师宁愿选择彻底的终结,让完美的爱情凝固、永恒。
因为沉沦太深,所以想要逃离。
几乎每一部爱情小说或电影,都有逃离的情节:往往是女主人公受到了情感的伤害之后,匆匆收拾行李,直奔机场。可是,在入关的那一刻,她总是频频回首,渴望着男主人公的出现,哀求她,挽留她。
其实这样的逃离不是真的逃离,是做秀,是撒娇,逃离女的心理支柱是,让他尝尝失去我的滋味,让他感受离开我的痛苦。这样的逃离,是为了以后轰轰烈烈地归来。
当然也有真的逃离,像女理发师那样的决绝。那是因为自感命薄福浅,承受不了太过浓烈的幸福和太过深刻的感情。
太深地沉迷于一个人,那感觉不会是想无限地接近他,反而是想尽可能地摆脱他。你不会觉得他很可爱,反而会觉得他很可怕。他就是那个能掌握你痛点的人——不会给你太多的甜蜜,也不会给你太多的痛苦。就这样像一潭融化了的沼泽围困在周围,令你进也不是退也不能,所以想逃离
情歌里有唱,我愿意为了你而放弃全世界。逃离的女人,放弃全世界是为了彻底放弃一个人。多么唯美啊,带着一种永失我爱的伤痛,来到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一个人默默地疗伤,脸上挂着破碎的微笑,心里怀着甜蜜的感伤,就这样成为一个有故事的女人。然后某一天,给他写封信,附上里尔克的诗:再也找不到你,你不在我的心头,不在。——告诉他,你已不在我的心头,让他伤感去吧。
很多女人都做过这样逃离的梦。幻想着因为得不到,他就会永久地思念。用现实中的失落换取情感上的永存——
还是不要,不要去冒这个险吧。这是个爱情速食的年代。决绝也好,作秀也罢,你把自己放逐成了奔月的嫦娥,在那里“碧海青天夜夜心”,你的情郎早已被人间的五彩霓虹迷了眼,哪管天上的嫦娥在那里独自断肠。
女人想拥有永恒,男人只想拥有当下。其实所谓的感情,就是个当下的东西。它就是个蝴蝶,朝生暮死。可舞起来时,令人目眩神迷。就为了这销魂一刻,也值得长久的等待,也值得承受失去后的痛苦。
有的人的出现,就像彩票一样。它是用你生命中很多的福气来换取的梦想成真的一刻。那么,你换不换呢?你愿不愿意承受漫长的等待,承受双倍的煎熬,承受无限的怅惘,承受长久的黯淡,去换取那沉醉的一刻呢?
如果愿意,就不要轻言离开。久站不去,迟早轮到你坐下。这是对你坚守的奖赏。之后呢?之后的事就让之后去担当,眼前这晨光,哪怕只有一分一秒为我所有,就可以了。
就像是一个小孩哭了半天要苹果,苹果拿到手里还在抽噎,他一定会本能地紧紧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