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由理查德·弗莱彻执导,柯克·道格拉斯 / 詹姆斯·梅森 / 保罗·卢卡斯主演的一部冒险 / 剧情 / 家庭 / 科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底两万里》精选点评:
●1954年的老科幻电影可以拍成这样,真的很厉害了,今天看来,仍然是特别精彩。每次看凡尔纳的东西都觉得他一定是“穿越党”的
●六十多年前的电影,能拍成这样真是奇迹了!!!
●改变力度好大,我有点不能接受,这么厉害的鹦鹉螺号怎么可能一次又一次被打穿,尼莫船长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地倒下。然而电影以及小说都无比超前,佩服。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给年份加一星,本来只有两星的
●尼莫船长人物塑造得很英勇!!很喜欢
●完美还原原著!!!!最讨厌的还是Ned Land
●看看人家55年的特效 惊呆了
●虽然看得断断续续,不过五十年代可以拍成这样真是不错了。
●简傲绝俗。
●这片子Disney下了血本呀
《海底两万里》影评(一):和86版西游记一样经典
技术不够,用心总演技就可以弥补。我觉得这部两万里最为精彩!有的人说1955版两万里节奏慢,我觉得不不不,恰巧有些艺术正好需要慢节奏,节奏快了,有点东西表现不出来!有些肢体语言一定是要慢了才能表现出来,这些肢体语言往往是现在电影缺乏的。其中的海底捕猎,海葬拍的都很走心,尼莫船长弹奏管风琴的样子很帅,那首是巴赫的曲子,和整部戏都很搭。教授的那个仆人原著记得也是博学多识的,他记得海底里各种动植物名称及分类,什么门什么科……这个版本里被弱化了,感觉是个傻气的缺心眼儿!尼德文艺范儿,书里更野蛮。
剧里漏掉的剧情,挖了一个珍珠王,快一米大的珍珠,没讲。鹦鹉螺号从直布罗陀海峡穿越到地中海没讲,鹦鹉螺号到南极没讲!记得书里还讲到了亚特兰蒂斯海底遗址,电影里貌似也讲了,那也是我第一次知道亚特兰蒂斯,太奇妙了!凡老爷子见识太广了!
《海底两万里》影评(二):尼莫船长
这部1954年拍摄的科幻片,与今天的影片相比,特效上显然差距很大。然而,这部片的内涵却十分吸引我,尤其是尼莫船长这个角色。他有过痛苦的经历,被逼做苦役,妻子和孩子被折磨至死。仇恨和报复占据了他的心灵,他一次次撞沉大洋上的船只。船只的沉没造成大量船员的牺牲,使他背负罪名。但在他与教授的谈话中,我们发现他这么做的深层原因是这些船上运送的是军事材料,这些材料是为了战争的使用。尼莫船长撞船是为了阻止战争,避免更多人的丧命。
尼莫船长是一个领导者。不轮面对潜艇触礁、大乌贼袭击、基地被包围等危机,还是处理蓝的捣乱,他都极度镇定,果断指挥,一次次摆脱危机。他了解潜艇的运转,如何与大乌贼搏斗,他的才智超乎所有人。
他对人性的了解更现实。蓝救了他的命,但他没有教授那样的感激。正如他所言,将来蓝同样会杀了他。尼莫船长和教授代表了两种人,前者是实践者,后者是思想者。在通向理想的道路上,思想者就像坐了飞机,一飞就能十万八千里,浪漫和美好。然后实践者却要一步一步前行,路上无数的阻力和风险,随时可能牺牲在路上。
尼莫船长所做的,其实是在和人性的丑陋进行斗争。结果,他牺牲了。这是他已预见到的。唯一使他感到安慰的是,他相信未来终将有一束曙光照彻天空。
其实,相比较那种特效特别好的影片,我倒更倾向这种内涵和对白好的影片。他们没有过度地给你感官刺激,反而使头脑更加充实。
《海底两万里》影评(三):[Last Film I Watched]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1954)
Title: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Year: 1954
Country: USA
Language: English
Genre: Adventure, Drama, Fantasy
Director: Richard Fleischer
creenplay: Earl Felton
ased on Jules Verne’s novel
Music: Paul J. Smith
Cinematography: Franz Planer
Cast:
Kirk Douglas
James Mason
aul Lukas
eter Lorre
Robert J. Wilke
Ted de Corsia
Carleton Young
ercy Helton
Ted Cooper
J.M. Kerrigan
Rating: 7.0/10
《海底两万里》影评(四):有缺陷的才是好的
有缺陷的东西才是好的。海底两万里在我心里的份量太重,小说是我小学时看的,给了我科幻的启蒙。这导致我一开始对电影期待过高。小说改编成电影好像都会有大量情节被删减。当我看到林肯号在南太平洋狩猎海怪时,发现凡尔纳原著中很多细节都被省略了,鲁莽的尼德兰变成了一个音乐剧的歌手,加上船在海上航行的特效显得是那么拙劣。教授的仆人在分类学上的小成就也被省略了,进入鹦鹉螺后的一系列行为也显得他特别二,小说中他忠诚的品质被淡化了。
但后来电影证明我错了。鹦鹉螺号的舷窗外的水下世界,有惊无险的海底漫步,还有乘小艇登上的几个小岛都显示出那个年代的电影特效的卓越成就,尤其是在大战巨型乌贼的场景中,有些特效水平堪比美版哥斯拉。尼德兰虽莽撞但有原则且坚强无畏的品质也在这一幕中体现得淋漓精致。
再谈谈尼摩船长,主要的几个角色都演的很出色,但尼摩船长的扮演者的演技在其中依然显得格外突出。从出场时的神秘和威严,到鹦鹉螺号冲向船只时他脸上仇恨到在我看来几近昏厥的神情,演员再现了小说中的那个既智慧超群又背负着深重仇恨的尼摩船长。而且演员的长相还真有点印度风。
在我看来,尼摩仇恨的是早期资本主义的血淋淋残酷剥削。作为一位王子,他的同胞被强大的侵略者屠杀,他本人也抓到荒岛上作奴工。他带教授到岛上看那些近似奴隶的工人在鞭挞下搬运军火材料时,他的愤怒得无法抑制。被尼德兰所救后,他的思想曾一度发生改变,但他仍然对教授说,陆地上的人类的忠诚和善只是一时的,他依旧选择待在小小的鹦鹉螺号里,隐遁于大海,还是时不时划破海浪以电力驱动的潜艇袭击蒸汽驱动的船只。他简直是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传人和长门佩恩加佐助的结合体。要是被鸣人看到了,鸣人会说:我一定会消除你的仇恨。
就像教授说的,尼摩太追求完美了。世界确实不够好,但也没那么坏。只要有一个地方还做得的好,还存在着善,未来就有希望,就会变得更好,缺陷也就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