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科幻文学史》是一本由[英]爱德华·詹姆斯 / [英]法拉·门德尔松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18-3图书,本书定价:493,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剑桥科幻文学史》精选点评:
●翻译……太垃圾(像是我自己会翻译出来的东西) 理论那部分很好,弃了。
●三星半,对于不熟悉这一领域的可以拿来入门,只是作为剑桥系列这本略让人失望,扣半星吧。装帧很差,但参考文献里各种链接很不错
●很多议题都是浅尝辄止、隔靴搔痒,加上俗气的装帧,不免让人大失所望。第三、七、九、十、十一章值得一看。
●首先,《科幻文学史》的标题没错,目录分类也很合理,让人有继续看的欲望,再看,论文集,也不错,可一篇篇看下来就不行了。出于难以查明的原因,大多数文章看下来都不尽兴乃至缺乏收获,所幸“科幻文学史”的主题是始终有体现的,扣得比较紧。第一部分科幻史中规中矩,五章提到科幻影视作品、六章讲小说及其编辑稍微让人眼前一亮。第二部分批判最为无趣。第三部分谈分支流派和主题,不错,可又嫌短了。总体下来也许优点也许是通篇的英文菜名?可许多的翻译错误实在难以让人体会到诚意。最后看到有短评说本书是“梳理科幻文学史的第一首选”,考虑到简史的性质,也确实妥帖,但继而给高星却不妥。下面介绍一些“竞品”,关于科幻史老一些的可看《科幻小说史》,新可看《科幻编年史》,关于批评可看《科幻文学的批评与建构》。
●学术角度的科幻文学史,论文的水平都不错。有很多文艺理论的引用,可能文章内容对一般爱好者不太友好。
●原版出版于2003年,前面列出的“科幻作品年表”给了个不错的书单。
●排版、翻译都不太好,观点很散乱不够系统的科幻史指摘。
●3.5星。这是一本期待大半年后提前锁定年度最失望的书。因为对Cambridge Companion系列印象太好了,年初还刚啃了里边的奇幻文学史。原先以为有人愿做这个书系还开始译介过来怎么也该至少保留四星鼓励的,而且选题还是此前国内相关译介槽点满满的科幻文学史。但刚拿到手心就凉了,纸张和装帧设计就非常简陋,从页数看完全可做精装的。内容也是出乎意料的低水准。科幻史、科幻批评和主题研究三部分,前两部分全是条目式散点罗列。要么流水账一样的文献综述,要么一段一作家或作品的百科式资料堆砌,完全缺乏章节间的联系和逻辑性。不同作者不是理由,奇幻那本也出自不同大佬之手,但我读原文思路都比这本清晰太多。唯一还有些靠谱分析和可读性的是主题研究里诸如太空歌剧少数几节。总之无论对研究者还是爱好者来说这书做的都远远不够
●适合有科幻基础的人看。说是文学史,其实是各家的随笔集。
●文学史部分还行,其他文章好无聊
《剑桥科幻文学史》读后感(一):作为科幻创作者,遇到过本书提到的很多困惑
对于科幻创作者来说,这本书非常有益。对科幻读者来说,用处倒不一定大。
在创作中,曾有过书中提到的一些困惑:
1、与纯文学对比,科幻不够主流,是否需要刻意向主流靠拢?
2、人物塑造不够丰满,情感需要让位于逻辑。
3、对于虚构的场景描述总是感觉不够,想象力枯竭。
4、带给读者惊异和带给读者思考之间的平衡如何把握?
尽管本书对于这些都没有答案,但是只要知道这些问题在科幻创作中是普遍存在的,也就稍感安慰了。
《剑桥科幻文学史》读后感(二):还没写完
本书没有评价那么糟,用作欧美科幻的工具类书是ok的。
再说几点感想:
1.就连科幻界也是圈地自萌的。以坎贝尔为主流时期的杂志,就排斥别的风格和政治观点。评论家会讨论合格性,赫胥黎也被批评过不够“科幻”而被定义在科幻之外。(这些评论家可能不产出作品但是却把持着进入门槛,因此文学评论并不只是关于如何鉴赏,还是一场权力之辨,有时候桥梁也也具有门的属性)小规模杂志有时候是诞生艺术家的温床,他们不用拘泥于主流规则,反而给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2.科幻的发展很符合进化史,即万物都会从简单到复杂。简单如早期的地摊读物,有一些固定的范式,到后期融入各种高雅文学流派,美国融合欧美,边界和国界的融合碰撞,不断产生新的东西。
3.科幻的发展也有一定的随机性。凡尔纳可以在法国传播,但有些科幻作者却因为一战影响力被终止。所以传播这种事,谁成为大佬也是恰时机这碗饭的。
4.外界的压力有助于成长。二战后纸张更紧缺,科幻就只能做选集,做文摘,反而让科幻更加成熟。原因就在于杂志有订阅(预售),书要靠卖的。这跟预售制和收视率制,国企和私企差不多的意思。
《剑桥科幻文学史》读后感(三):《科幻小说写作资料 汇总》2019-12-01《剑桥科幻文学史》一览图
本书既收集了科幻研究者的论文,又网罗了科幻小说创作者的研究文章,他们的视角迥然有异。
现在,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科幻研究作为一个受人尊重的学术领域得到普遍承认科幻电影广泛传播(电影票房收入排行榜前十位大多是科幻或奇幻电影),每年大约有两千部科幻和奇幻书籍出版(可以肯定地说许多书籍都是畅销平装书)。【这些数据是2003年之前的,因为英文版2003年出版】
《剑桥科幻文学史》 一览图 高清大图
https://wx3.sinaimg.cn/large/6417b395gy1g9hlwxjm5pj20w2cmu4qt.jpg
如果科幻是大学的一个专业?
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20803529/
《剑桥科幻文学史》读后感(四):科幻作品年表-暂存
1516 托马斯·莫尔 《乌托邦》
1627 弗朗西斯·培根 《新阿特兰蒂斯》
1634 约翰尼斯·开普勒 《梦》
1638 弗朗西斯·戈德温 《月球上的人类》
1686 伯纳德·德·冯特奈尔 《论世界多样性》
1741 路德维格·霍尔伯格 《尼尔斯·克里姆》
1752 伏尔泰 《米克罗梅加斯》
1771 路易斯-塞巴斯坦·默希尔 《二四四〇年》
1805 卡辛·德·格兰维尔 《最后的人》
1818 玛丽·雪莱 《弗兰肯斯坦》
1826 玛丽·雪莱 《最后的人》
1827 简·维布·楼登 《木乃伊,一个二十二世纪的故事》
1848 埃德加·爱伦·坡 《我发现了!》
1865 儒勒·凡尔纳 《从地球到月球》
1870 儒勒·凡尔纳 《海底两万里》
1871 乔治·切斯利 《多金之战》 爱德华·布尔沃-来登 《未来种族》
1887 卡米尔·弗拉马利翁 《流明》 W.H.哈德森 《结晶时代》
1888 爱德华·贝拉米 《回眸二〇〇〇至一八八七年》
1889 马克·吐温 《康州美国佬在亚瑟王朝》
1890 威廉·莫里斯 《乌有乡消息》
1895 H.G.威尔斯 《时间机器》
1896 H.G.威尔斯 《莫洛博士岛》
1897 柯德·拉斯维茨 《两个星球上》
1898 H.G.威尔斯 《世界大战》
1901 H.G.威尔斯 《月球上的第一批人》 M.P.希尔 《紫云》
1905 鲁德亚德·吉卜林 《夜邮》
1907 杰克·伦敦 《铁蹄》
1909 E.M.弗斯特 《机器停下来》
1911 雨果·根斯巴克 《拉尔夫 124C41+》
1912 J.D.贝尔斯福特 《哈姆登郡奇迹》 嘉莱特·塞维斯 《第二次泛滥》 埃德加·赖斯·巴勒斯 《火星的月亮之下》
1914 乔治·爱伦·英格兰德 《黑夜与黎明》
1915 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 《她的国》 杰克·伦敦 《猩红色的瘟疫》
1918 亚布拉罕·默里特 《月池》
1920 卡莱尔·恰佩克 《一个异想天开的传奇剧》 W.E.B.杜·波瓦 《彗星》 大卫·林德赛 《大角星之旅》
1923 E.V.奥德尔《发条人》
1924 叶夫根尼·扎米亚京 《我们》
1926 雨果·根斯巴克创办《惊奇故事》 《大都会》(弗里茨·郎导演)
1928 E.E.史密斯 《宇宙云雀》
1930 奥拉夫·斯塔普来登 《最开始和最后的人》 约翰·泰恩 《铁星》 《惊异科幻》杂志发行
1932 阿道斯·赫胥黎 《美丽新世界》
1934 墨里·赖因斯特 《时间的侧面》 斯坦利·维恩鲍姆 《火星之旅》
1935 奥拉夫·斯塔普来登 《奇特的约翰》
1936 《未来事物》 (威廉·卡麦隆·孟席斯导演)
1938 小约翰·坎贝尔(笔名唐·斯图亚特)《谁去了那里》 莱斯特·戴尔·雷 《海伦·欧罗伊》
1939 斯坦利·维恩鲍姆 《新亚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