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总统俱乐部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2-03-19 12:40: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总统俱乐部读后感锦集

  《总统俱乐部》是一本由(美)南希•吉伯斯 / (美)迈克尔•达菲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4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总统俱乐部》精选点评:

  ●顶尖人物间总是既较劲有相互欣赏,总统圈是个怎样的精英圈子,加之大人物和大时代的碰撞,听着还算有趣。

  ●本书通过独特的视角检视美国现代史,在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的叙事中,也糅合了对人性、人情和美国政体与文化的深刻洞察。

  ●位置决定格局

  ●严肃认真的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了解美国政治运作的方式,感受有2——1、对美国政治不了解的人看此书会较为吃力,出现很多彼时或当下的人物。如高华德,国内通译是戈德华特2、作者的个人感情色彩还是比较明显的。显然作者并不喜欢卡特,措辞不免尖刻,评述应该不尽客观。

  ●一本很棒的总统缩写的美国历史,每一位总统的魅力都不简单,老男人俱乐部和他们的41,42,43们,高处不胜寒,但是他们能彼此取暖

  ●越往后越水……

  ●严肃认真的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了解美国政治运作的方式,感受有2——1、对美国政治不了解的人看此书会较为吃力,出现很多彼时或当下的人物。如高华德,国内通译是戈德华特2、作者的个人感情色彩还是比较明显的。显然作者并不喜欢卡特,措辞不免尖刻,评述应该不尽客观。

  《总统俱乐部》读后感(一):特朗普和总统俱乐部会怎样联系呢?

  在微商界最值得炫耀的除了喜提玛莎拉蒂和高铁之外,就是和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合影了,可见奥巴马在卸任美国总统后也要忙着走穴赚点外快,这大概就是人们对卸任美国总统的第一个直观印象,而南希·吉伯斯的这部《总统俱乐部》则为人揭开了美国总统间的更多微妙关系。

  1945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去世后,副总统哈里·杜鲁门成为了第33任美国总统,然而他发现自己尽管一直向往那个位置,但此时却还不能胜任总统这份工作。因此他将目光投向了第31任美国总统胡佛,向他寻求帮助,最后胡佛帮杜鲁门解决了战后欧洲的粮食危机。前总统和现任总统的这种合作,摈弃了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党派之争,于是一种被后来称作“总统俱乐部”的组织诞生了。

  在后续的总统竞选中,尽管现总统和未来总统会互相指责对方,通过打击对手来获得更多的选票,但一旦胜局已定,新当选总统在任期内又会发现他的前任们还是很有价值的,不仅可以充当总统顾问,还能代表现任总统处理一些棘手的事情。比如艾森豪威尔在古巴危机时给予肯尼迪的建议和支持;福特、卡特和尼克松三个前总统替里根出席埃及总统萨达特的葬礼;老布什和克林顿为印尼海啸募款;克林顿替奥巴马出使平壤解救两个女记者等等。

  一切看起来如此和谐美好,大家都以国家利益为上,一起维护着这个神圣的总统职位。然而真实的情况却要复杂和微妙的多,《总统俱乐部》就为我们解密了自杜鲁门以来的历届总统间的这种对抗与协助。历届美国总统还有一个传统,就是卸任后都喜欢建自己的总统图书馆,里面会有自己的自传或回忆录,以及不少解密资料,而不同总统间对同一件事的回忆通常又有偏差,这也是总统俱乐部里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

  前总统和现总统这种千丝万缕的关系其实也是一种各取所需,前总统作为为数几个真正了解总统这个职位的人,确实能够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现总统很多有用的建议,同时他们也可以从现总统那里获得不少好处,不管是重回政治生活的机会,还是更实在的经济利益,又或者是更好的历史名声。

  正是这种复杂关系,总统俱乐部里常常一边明里暗里骂对方,一边又希望寻求一定的合作。目前的总统俱乐部成员有奥巴马、小布什、克林顿、卡特,不知道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总统俱乐部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被誉为推特总统的特朗普不时在社交媒体大肆声讨奥巴马的政策,怼希拉里·克林顿也是不在话下,那么在私下里,这几个人之间又会有联系吗?在对华贸易战中特朗普会咨询总统俱乐部吗?看完这部《总统俱乐部》后表示对这些都很是好奇。

  《总统俱乐部》读后感(二):希望中国也出现这样的首领俱乐部

  看书名的时候以为是调侃,怎么会存在“总统俱乐部”呢,以为是对前任总统和现任总统的一种交往上的形容。没想到看了这本《总统俱乐部》却发现这个俱乐部在美国真实存在,最多的时代会员人数是6人,克灵顿和奥巴马都获得了高人数的人员,也有罗斯福这样的总统,全任都死光光了,总统俱乐部里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名存实亡一样。

  总统俱乐部的产生很偶然吧,它的第一个会员是胡佛,这是美国历史上曾经最爱非议的前总统。胡佛在位的时候经历了世界经济大萧条,而且也遇到了世界上最动荡的战争,所以他就是个倒霉蛋了,时运不济。接替他的新总统是罗斯福,从竞选开始就从未放弃抹黑胡佛,他将胡佛锁定为史上最为人们憎恨的总统,关于胡佛的种谣言满天飞,有的人说他试图逃放国外,但被捕了,还说他逃跑时携带2000亿美元的黄金。罗斯福从不接受胡佛,他在位的四年,胡佛也从来没有来到过位于白宫的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想接进都难,几乎没有任何机会,罗斯福仍然是继续抹黑胡佛,不给他任何翻身的机会。

  直到杜鲁门上任。杜鲁门是第一个发现总统俱乐部具大利用价值的人。他发现前总统虽然离任了,但是他们的影响力还在,他们身上还有着巨大的利用价值。但是他的前任罗斯福已经离世,唯一的会员只有胡佛。他把胡佛重新拉回到政治舞台,并且他是真的看好胡佛身上的能力,他在粮食救助领域无人比拟的能力,以及他发挥出来的作用将会帮到他的国家。杜鲁门第一次邀请胡佛的时候,胡佛以为只是一个政治作秀,他在备忘录里记载这不会有好的发展。但是他错了,杜鲁门洗白了胡佛,把他重新推上政治舞台,又给了他新的权力。胡佛是感激杜鲁门的,所以在杜鲁门连任竞选的时候,胡佛身为另一个杜鲁门竞争政党的人,不出席自己政党邀请的所有公开发言,就算杜鲁门为了赢得连任也开始发表抹黑胡佛的言论,胡佛也仍然是高贵的沉默。如果他向自己所属的政党公开关于杜鲁门的某些秘密,那么杜鲁门的连任竞先就未必会成功。胡佛以自己的表现,为总统俱乐部约定了伟大的规矩:无论跟现任总统竞选时曾经如何火拼,一旦新总统上任,前总统在俱乐部里必须保守所有的秘密,全力帮助现任总统,帮助他治理自己的国家,无限的忠诚的服用于现任总统。

  奥巴马深知利用前总统价值之道的,他把克灵顿配到某国去处理某些事务,也把布值配到所需要的国家处理某些事务,这些总统成了他有效的帮手了。

  希望中国也出现这样的首领俱乐部。因为一个精英走下岗位,但是他仍然是精英,仍然有精力有影响力有巨大的智慧可以利用,可以拿来帮助自己的国家,这是很好的经验。

  《总统俱乐部》读后感(三):如何成为一个称职的前任

  在这本《总统俱乐部》中,《时代》杂志的主编南希·吉伯斯记录了从胡佛、杜鲁门开始倡议成立的“前总统俱乐部”发展至今的历史,讲述了二战前后直到今天美国历任总统在退休后,如何面对现任总统的求助、提问以及对自己以往政策的批评和指责。这群美国精英中的精英,并非单纯的如同我们所想象中的“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那样,惟利是图,而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私下里,还相互安慰。在关于政策方向上,他们并不掩饰自己的观点,并且还会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在出现危机和新政策出台时,他们又会成为现任总统的资源,可以用来团结党派和人群,甚至是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国家的支持。只要这一切确实对大多数国民有益,只要它符合现在的国际局势和社会潮流,不违背美国的价值观。

  所以,在总统们看来,“总统”不仅是一个荣誉称号,一种权力、责任和义务,同时,它还是一份工作,一份无法提前做好准备、永远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挑战的高难度的工作,如果在这份工作上犯错误,损失难以估量。因此,现任总统尽管在竞选期间对前任总统的政策和措施提出过诸多尖锐的指责,但一旦他成为了现任总统,就会发现,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都是从未想到,而这时,前任总统可以给他有用和有效的建议——也仅仅是建议,如果这些建议和现任总统的主张完全不一致,现任总统有更好的应对之策,那么也可以将其抛之脑后。所以,奥巴马请克林顿前往朝鲜解救被扣留的女记者,在回国后,却提出让女记者和克林顿分别下飞机——以防止记者拍到克林顿和被扣留女记者同时下飞机的合影,从而影响了现任总统奥巴马的支持率。或许,我们可以说奥巴马是小心眼,克林顿是以价值观和美国荣誉为重,但也可以理解现任总统所面临的难处,以及对前任总统资源的合理利用。

  支持、沉默和团结,是“总统俱乐部”的座右铭。除了体现在工作关系的传承和策略的连续性上,也是前任总统对现任总统的一种承诺和默契。我们要学会成长和长大,也许要学会退休、老去和告别人世。作为自由世界最有权力的人的退隐,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只有极少数的人需要掌握,而最好的方式则是在“总统俱乐部”中自然而然的理解和接受。作为一份工作,总统这个职位,更多的要学会妥协管理,而这一点,前任总统作为平行世界里的行者,是现任总统的镜子,也是现任总统的影子。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模糊不清,各自的悔悟也不尽相同,在哪里也不会出现完美的结果。当时的新闻记者和后来的历史作者可以指责他们的是是非非,但如果他们和总统一样,在看到一堆情报和资料后,在一堆人的眼光和压力下,要在30分钟内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未必会比总统高明。所以,前任总统往往在现任总统受到无理的指责时,最能理解现任总统的压力和苦衷。而前任总统对于政治上的影响力,则取决于现任总统的需要和前任总统的能力和资源,以及公众舆论对前任总统发挥“余热”的评判。例如,艾森豪威尔几乎不需要前任的帮助,肯尼迪同样也不太关心艾森豪威尔的建议,而约翰逊则因为越战的爆发,反而经常去咨询艾森豪威尔——或许,这种微妙的平衡就是权力制衡与现实需要这两种因素形成合力,从而形成美国历史与现状的进程。

  《总统俱乐部》读后感(四):世界上最挑剔、最隐秘的俱乐部

  文/冯 进

  美国总统俱乐部号称「世界上最挑剔、最隐秘的俱乐部」,由两位前总统杜鲁门(Truman)和胡佛(Hoover)于一九五三年一月艾森豪威尔(Eisenhower)的总统就职仪式上酝酿建立。俱乐部成员最多时不超过六名,最少时只有一人,在华盛顿、纽约、亚特兰大、达拉斯等都有分支。

  《时代》杂志的两位编辑南希•吉布斯(Nancy Gibbs)和迈克•达非(Michael Duffy)最近发表巨著《总统俱乐部》(The Presidents Club),曝光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美国总统之间错综复杂的「兄弟情谊」。成书的初衷据说有三。首先是他们关注这些前政府首脑的私交:他们之间的竞争、忠诚、同情和合作。二是俱乐部为保卫总统职务服务,而美国总统在他们看来是世界上最有权势、足以扭转乾坤的位子。三是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这个俱乐部实际上已成为美国总统行使权力的秘密武器。

  作者按照时间先后,分别描述了十七对让人拍案惊奇的关系:杜鲁门和胡佛、肯尼迪(Kennedy)和艾森豪威尔、尼克松(Nixon)和里根(Reagan)、布什父子(Bush)、克林顿(Clinton)等。这些前总统来自不同的党派,在位或竞选时针锋相对,个性气质、家庭背景和宗教信仰多有不同,甚至曾结下公仇私怨。可是他们退出白宫后,与过去的对手常常相逢一笑泯恩仇。

  这一来是因为他们曾入主白宫,对总统职务的切身体验让他们变得更谦虚谨慎,善解人意。正如肯尼迪所说,「任何工作都无法让你为当总统做好充分准备」。手握大权意味着责任重大,内政外交、世界大事的是非成败,最后都要总统独自担当。总统和他家人的一举一动又都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中。他们上位后,人际交往中「朋友一下多了,亲密感却少了」。高处不胜寒的压力和孤独冷暖自知,他们一旦成为平民,对现任总统就不会妄加指责,因为深知总统无可取代。总统经历政治和军事危机时,例如肯尼迪进攻古巴失败,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落马,克林顿遭国会弹劾等,都是他们的「总统兄弟」台前幕后策划、奔忙,伸出援助之手。

  二来,这些退役总统对日后的岁月如何度过各有自己的考量。有的渴望救赎,想纠正他们在位时收到的如潮恶评,有的找到了自己真正热衷的人道项目,还有的希望自己的退休生活更精彩。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响应现任总统的召唤,在世界各地的战乱、天灾和人祸现场频频出现。例如,杜鲁门邀请胡佛出山,帮助重建二战后的欧洲,赈救了千万饿孚。克林顿委托尼克松访问前苏联,了解冷战后老对手的新面貌。印尼海啸后,老布什和克林顿联袂前往。海地地震后,克林顿又和小布什出手救助。最近,奥巴马又派遣克林顿前往朝鲜,促成被扣押的美国记者的释放。

  这个俱乐部最辉煌的时期是克林顿当政时,当时共有六位美国前总统和总统在世,克林顿的个人魅力和凝聚力也强劲。但即使在成员稀少或俱乐部和现任总统关系不佳时,他们还是严守「君子协定」:沉默、团结、支持。即,保护现任总统的职位和名誉,为他提供自己的经验、忠告和服务。艾森豪威尔说过:「我们的国家比我们中任何一个人都更重要」。

  这些被共同的经历、类似的挑战联系在一起的前总统,在走下宝座后,彼此之间也能发展出深厚的私人情谊。胡佛和杜鲁门在人生终结时相互认可为最好的朋友。克林顿保留着尼克松写给他的一封信,每年都要重读。老布什自认取代了克林顿「父亲」的位子,他的家人也把克林顿视为家族一分子。

  本书通过独特的视角检视美国现代史,在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的叙事中,也糅合了对人性、人情和美国政体与文化的深刻洞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总统俱乐部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