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审判》观后感精选
日期:2022-05-18 02:09:5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审判》观后感精选

  《审判》是一部由朴赞郁执导,Hak-rak Choi / Ju-bong Gi / In-bae Ko主演的一部短片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审判》精选点评:

  ●朴赞郁对于古典乐的品味一直很赞,早期短片里也不忘小试牛刀显摆一下

  ●每个镜头都诉说着“朴赞郁制造”,静谧的黑色,盛开的黑色,攀附人心底的黑色。

  ●老朴就是牛逼

  ●可以把它看做是上天对我们人类的审判

  ●电死你们

  ●26分钟搞定了如此多的问题,冷冽,戏谑,既是闹剧,也是人性的悲剧,正如1999年的社会状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甚好

  ●这是一部罗生门式情景剧,每个人都有理由,都理直气壮,可是一推敲每个人都有荒谬的错误,我从不想对这种简短剧情,刻画深刻的艺术作品吝啬我的赞美,这种看似荒诞,浅显的东西在人内心的投射演绎下,效果可称之为 震撼。

  ●一个小小的短片就能看出之后朴赞郁最爱的一些元素和个人的审美趋向,古典乐、横推镜头、物体特写、画中音乐与背景音乐的巧妙切换,同样也暴露了创作上的硬伤,过于注重视听语言,故事由主体沦为展现奇观场景的道具。

  ●镜头处理以及氛围营造实在很棒,黑色幽默也是亮点,只是结尾落于俗套

  《审判》观后感(一):26分钟的审判

  看了三遍,因为是短片,所以认为每一分钟,不,每一秒钟的画面都是很有价值的。

  电影运用黑白的画面来讲述故事,之间还插叙着灾难的报道,受遭人们痛不欲生的表情。而社会是冷漠与世故的。直到最后的几分钟,地震过后,画面变得彩色了,因为两位父亲的父爱。

  关键的时刻,才能分出什么是真那个是假。

  可喜的是,世间仍然留有一丝的温暖。

  似乎,无论哪国的导演们都很喜欢利用电影来剖析人性。也许人性的复杂,需要我们探讨与反思。在金钱、利益甚至生存的威逼下,丑态众生。似乎,那个叫良心的东西,早已被踩在高跟鞋底下。

  水滴、心电图、音乐都是构建这部影片所要表述的元素们。

  唯一还有一点未理解的是:殡仪馆的管理员为何要将啤酒冷藏在无头尸体边。是什么寓意?单纯的只因为他爱喝冰镇啤酒吗,还是有更深的隐喻?

  《审判》观后感(二):关于人性的“终极”审判

  我一直认为这是朴赞郁树立朴氏风格的标志性作品,从这部小短片中你可以看多他后来作品风格影子。作为一部内部性的实验短片,他的先锋性、前锐性毋庸置疑,记得在第一次看这个短片时,我感到脚下的土地就要崩裂了,一种刺骨的寒冷从脚底下猛然袭来,冷冽的影像带来的是一种冷冽、冰寒的气息。

  可以说 这是一部残忍之极的短片,这是一部对人性的“终极”审判,面对这种扑面而来 让你毫无抵挡之力的 人性挖掘,我 你 所有的朴氏观众 都只有接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顶着一个关于爱的光环,即使在虚伪与罪恶的阳光下,我们也要维护属于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也还要保持雍容华贵的外表。但是当把你放在一个极致的环境中,就如Judgement中的在大灾大难面前,为了生存,为了维持人类需要的最底层的那一张吃饭的嘴,你,我,我们大家,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是要接受沉重的肉体折磨还是会保持高贵的灵魂呢?谁都 不知道

  朴赞郁却在Judgement中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故事的背景为大天灾—龙卷风、海啸、地震、火灾以及随之而起的暴乱,故事的发生地在堆放尸体的太平间,故事的人物只有太平间管理员、记者、公证员、一对夫妇以及被他们抛弃的患有羊癫疯的女儿,另外还有一具因地震而面目全非的女尸。这样一个简单的组合却撞出了异类的火花。

  这些人看起来几乎个个都是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并且代表的是社会的不同阶层,记者代表的是社会媒体,公证员代表的是政府形象,那对夫妇代表的是普通的百姓形象,管理员代表的是社会基层人物形象,针对这具女尸,他们进行了争论,那对夫妇坚持说这是他们失踪多年的女儿(如此他们可以获得政府给与的经济补助),管理员也说是他的女儿,记者和公证员却对女尸进行猥亵,在争论中,他们的本性开始一展无遗

  那对夫妇贪婪、自私,宁愿为了钱认领一个与自己不相关的女史而抛弃患有羊癫疯的亲身女儿,亲情道德被世俗金钱践踏得令人惨不忍睹;记者和公证员龌龊、阴暗、卑鄙,他们竟然对一具面目全非的女尸猥亵,在他们油光满面的背后隐藏的竟然是这样的不堪;至于那个管理员,他的女儿也失踪了,所以他多次把女尸认为是自己的女儿 导演并没有告诉我们他是不是也与那对夫妇一样,目的只是补助金,但结局在房屋因为突如其来的地震要倒塌时,管理员扑向那具女尸,是职业本能?还是他人性之善的本能?或是父女的本能?也许导演只是为这种黯淡增添一份色彩,一如最后影片由黑白色突然转为彩色

  我们冷酷的朴赞郁 还是温存的 他的内心还是火热的 他还是浪漫的

  但面对一个艺术家的天职, 他还是导演出了这样一部冷冰冰的电影。

  《三更2之割爱》与这种电影的艺术风格以及主题基本一致

  《审判》观后感(三):朴赞郁短片系列【三】 审判 / Judgement

  在看完短片《审判》之后,感觉挺冷的。

  无法把令人诧异的结局一股脑儿说破,好比把《割爱》的故事亮点逐一道破,那样实在少去了观影的莫大快感。

  再者也因为本来就是短片,几乎找不到除了复述之外更好的办法来表达这种极欲推荐的热情。

  热情有时是可以不必负责任,不过还是谨慎为妙。

  短片《Judgement》长度为26分钟,和后来《Never Ending Peace and Love》一样的长度,同样的由黑白占据了短片大多数时间,在结尾突然转为彩色。除了这些外,两个短片联系并不大。

  故事发展都是在殡仪馆的室内场景发生,这点上倒是近似于后面的短片《割爱》,即局限于一个特定的封闭场景中拍摄完成,矛盾冲突在此展开。《Judgement》通过灯光的对比变化、人物表情捕捉、多人对话的方式、夸张而有些荒诞的角度切入把针对的矛头指向了人性。

  短片中不时插入了纪录片样式的、关于人类走向崩溃边缘场景的新闻报道:恐怖的自然灾害、宗教狂热和暴乱,人类似乎面临着即将到来的末日审判。

  发生在殡仪馆的故事无疑是带着强烈的死亡色彩,也不失悲剧一面。朴赞郁在电影手法上受到了60~80年代众多黑色电影(Film Noir)影响,影片某些场景和荒诞效果甚至让人想到了捷克导演乔拉.赫兹的《焚尸人》。在片中出现的几个主人公无一完人,揣怀各自目的出现在了故事里,放置到1999这个年份,《审判》的特殊意义显现了出来。

  认领尸体的中年夫妇只是为了抚恤金,甚至发展到不认自己的亲生女儿。(冒充亲属领取抚恤金的报道经常见着,也总是记得在好几部电影里有过表现,比如中国的《盲井》。)

  记者一行目的就是为了追逐报道,丑恶嘴脸在检查女孩身体特征时暴露无遗。(疑问是尸体也那么值得猥亵?...)

  公证员也有着不良动机,想逃避惩罚同时分得钱财,被记者揭穿后一脸的气急败坏。(可以留意镜头捕捉到的神情变化)

  最后,大叔在眼中噙着泪水,逃过一死又若有所指(倾向于认为尸体确实是他女儿),即便他之前有多次冒充死者亲属的行为。(不过保护尸体也许是出于职业道德?)

  最可怜的就是中年夫妇的女儿了,“No mother should desert her sick child.I don't care how poor you are.”她可以原谅父母抛弃她的事实,遗憾的是直到最后父母亲都没有承认她是他们的女儿。蒙蔽良心至死都不愿面对事实,他们丧失了作为人的基本情感,人性的黑暗在结局里遭到了谴责。

  啤酒冷藏在无头尸体的冷冻柜里,几个人亲属聚在一起争执,两个父亲靠在面部损坏的尸体旁边进行指认。有意制造的黑色幽默让人笑不出来,残存的道德被掩饰、对于人性黑暗的悲观一直蔓延到了之后的《复仇三部曲》。

  殡仪馆墙壁上悬挂着一面镜子,滴水的水龙头。在地震的一刹那镜子破裂开来,水龙头也喷着水,甚至尸体也在那一刹那睁开了眼镜。故事的结局无疑是带有荒诞色彩,精彩之处也在于此,尸体自然不会开口说话,但是老天会——朴赞郁的批判随之而到。

  《审判》观后感(四):成名之前的牛刀小试

  基本上,每当介绍朴赞旭作品时,有一部片子始终处于被忽视状态。《月亮~太阳之梦》和《三人组》虽然尚无缘一见,但起码常被提起,而拍摄于这两部影片之后的一部短片《Judgement》却鲜为人所知。

  《Judgement》拍摄于1999年,是继两部不被看好的作品之后拍摄的一部实验性短片,次年朴赞旭导演了令其声名鹊起的《共同警备区》。该短片长约26分钟,采用35mm摄像机拍摄,影片整体架构与其在《韩国风情画》里的《永不停止的爱与和平/相不相信在于你》一模一样。黑白镜头占绝大篇幅,只在结尾部分转为彩色画面。

  (关乎剧情,不想看的请自动跳过本段,以保持神秘性)短片开始通过收音机和电视向观众展示了一幅末世场景,龙卷风、海啸、地震、火灾以及随之而起的暴乱。在天灾人祸面前,人类陷入疯狂,利字当前,信仰丧失。故事由此展开,一具无名女尸在废墟中被发现,新闻报道之后引来自称其亲生父母的夫妇,法院判决在殡仪馆进行葬礼仪式,新闻工作者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绝好的机会,欣然前来。于是政府公证人员、夫妇、殡仪馆大叔、电视台记者围着这具女尸开始了他们的故事。葬礼开始,录音机播放着佛经,摄像机认真记录在场每一个人的表情和殡仪馆大叔的动作。大叔仔细检查女尸的身体,突然表情大变,离开尸体,呆坐边上,并把记者和公证员赶了出去。事后得知,原来大叔发现这具女尸和他7年前走失的女儿非常相似,而那对夫妇也拿出相片坚称这是他们5年前离家出走的女孩。公证员和记者偶然发现照片上女孩右腿有颗黑痣,揭开白布却惊恐地发现右腿已经齐根切去。随后他们又在尸体胸部下方发现烟圈的痕迹,然而无法从双方那里得到证实。记者的猥亵行为受到丈夫的惩罚,逃了出去。公证员在和双方谈话时几乎逼近事实真相,“为何你们都坚持认为这是你们的女儿,而不认为是别人的孩子,你们的孩子还活在世上?假如你们那么爱她的话。”双方支吾。这时公证员的电话响起,他接听后指责大叔有数次冒领尸体的行为,是个骗子。就在此时记者回来了,他指责这是一场骗局,这对夫妇认领尸体是想骗取巨额抚恤金,而公证员坚持错误是害怕受到上司惩罚并且企图瓜分抚恤金。公证员恼羞成怒,与记者厮打开来。这时记者带来的一个女孩走进验尸房,她是那对夫妇真正的女儿,她不是因为嫌家里穷而出走,而是因为得了重病被父母抛弃。女孩斥责父母的行为,激动过度,旧病复发,全身剧烈颤抖(疑似羊癫风)。这时突然地震,场面陷入一片混乱和诡异之中,人人都寻找藏身之地,殡仪馆大叔出于父亲的本能扑上去保护尸体。在灯光一明一暗中,死尸突然睁开双眼,而地震竟嘎然而止!画面变为彩色,房间里满是水管爆出来的水,那对夫妻抱着抽搐的女儿坐在水里,面无表情,女儿嘴里咬着父亲工伤后安的假手。记者和公证员余惊未了地从桌子底下爬出,其中一人踢碎了一个电灯,画面定格。他们全被电倒,不省人事,只有殡仪馆大叔因为穿着胶底皮鞋站在水中得以幸免,他看了看周围,回过头茫然注视镜头,影片结束。

  Judgement在影片中被赋予多层涵义,它既表示大范围下的“末世审判”,又代表法院对尸体认领仪式的判决,同时还寓意着影片结尾女尸或者说是造物对这几个人物的惩罚。短片整体风格与《我要复仇》极为类似,残酷中带着令人哑然的黑色幽默,同时对人性进行无情的批判和剥离,而其隐约中的宿命因果论调也和《共同警备区》与《我要复仇》暗中契合。从这部片子里可以看出朴赞旭对社会和人性的冷酷剖析,也不难看出其中所蕴含的巨大野心。它的实验性深深影响了朴赞旭随后的每一部作品,从结构、情节、寓意甚至音乐风格,我们都能依稀找到后面几部作品的影子。可以说《Judgement》是朴赞旭日后进阶戛纳殿堂享誉国际的一块重要基石,即使它长时间被人所忽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审判》观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