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语者》是一本由法医秦明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尸语者》读后感(一):法医爱上写小说——由法医秦明和《尸语者》说开去
法医爱上写小说 ——由法医秦明和《尸语者》说开去 华斯比 《尸语者》的作者法医秦明,人称“老秦”。和老秦相识,始于2012年8月。那时候,我正在为《悬疑世界》杂志上的一个专栏稿而头疼。 专栏名叫“我是法医”,撰稿人是国内第一个开博客的法医,也是《我是法医》系列的作者张志浩。杂志邀浩哥开专栏时,他已移居日本千叶县,而不在温州当法医了。当时,他在杂志上写了三期专栏(《悬疑世界》2012年6-8月刊)就销声匿迹了,临近最新一期专栏要截稿时,死活找不到人。 就在专栏马上要开天窗之际,主编墨鸦向我推荐了一个人,他就是当时正在天涯论坛和果壳网“谋杀·现场·法医”主题站等处连载《鬼手佛心——我的那些案子》的老秦。 虽然后来老秦以没写过专栏、没有好的素材、在赶第二季的稿子等各种层出不穷的理由进行推脱,导致我在被逼无奈之下,找曾为悬疑写手现在为专职魔术师的蒲鹏(曾用名:墓碑上的猫)开了“我是魔术师”专栏。但最后,老秦还是没有抵挡得住我的同事施施小洛的强力催稿攻势,交了一篇不到3000字的《尸语者》番外《月色魅影》(《悬疑世界》2012年12月刊),我们也终于让喜爱老秦,喜爱法医小说的读者在《悬疑世界》上看到了他的文字,尽管不是以法医专栏的形式。 严格来说,《尸语者》算一部法医纪实小说。老秦用质朴的文字,将自己亲身参与侦破的案例呈现在读者面前。在讲述案件的同时将法医学知识娓娓道来,让人受益匪浅。书中二十个案子均来自老秦经手的真实案例,只不过将其中涉及到的真实人名和地名隐去,进行了适当的杜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刑侦工作者投入到悬疑小说的创作当中,国内比较知名的有“心理罪”系列的作者、任教于中国刑警学院的雷米老师,以及前文提到的张志浩。 刑侦工作者进行悬疑小说创作,优势和劣势都十分明显。 以《尸语者》为例,作者是具有丰富办案经验的主检法医师,作品涉及到的法医知识非常专业,真实感更强,技术细节也更加准确。从法医出现场的流程,到尸检的步骤,以及伤情鉴定、死亡原因的判定、寻找尸源的条件等,都在交代剧情的同时给出了如教科书一般详尽的讲解,让读者深入了解到了法医的日常工作情况。这也是读者在阅读《尸语者》这样专业的法医小说时才有的特别的阅读趣味和体验。 当然,这类作品的劣势也一目了然。来源于真实案例的小说虽然具有极高的真实性,但往往也限制了作者的自由发挥和想想。拘泥于自己经手的案例的法医不太愿脱离案例去自己虚构故事情节,从而导致小说应有的故事性相对差了不少。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并非都如悬疑小说中那样具有复杂的杀人诡计,杀人动机也无外乎情与财这两种。看多了这类作品,难免有千篇一律之感。 《悬疑世界》2012年12月刊的“重刑犯”栏目中,我曾对雷米老师就“刑侦工作者的悬疑小说创作”这一话题进行过采访,他当时谈到: 所谓劣势,不得不提到的是公安纪律对这些作者的束缚。当然,我觉得不泄密也是专业作者必须恪守的底线。另一方面是大多数专业作者并没有受过文字训练,可能会使作品在文学性上稍逊一筹,不过我觉得,这是可以通过长期从事创作来逐步提高和弥补的。 其实,等老秦把经手的案子都写完了,文字和小说写作技法都成熟了之后,可以考虑写一部真正的法医题材的长篇悬疑小说,虚构的案件,加真实的法医知识。这样,故事情节上可以更放得开,悬念感会更足,小说也会更好看! 2013年3月15日写于上海
《尸语者》读后感(二):鬼手佛心-最后的说话人
每个案件的重点在于对尸体的法医学检验推理、科普法医学知识和展现法医工作常态,仔细阅读对于获取一些法医知识和犯罪过程、破案过程的常识是有帮助的。不足之处是对于案件的伏笔、故事的情节、文字的渲染比之普通悬疑推理小说稍有欠缺。
最精彩的,也是不同于一般悬疑推理小说的地方就是法医学术性了。对尸体解剖的描写客观冷静,阅读过程中不觉重口味,一是案情以“我”的成长过程为线铺开算是给了读者慢慢接受的心理过程,二是下意识认定这就是真实发生的,法医真真切切要面对的现实工作,不管怎样血腥可怖,或愤愤难平或带入式的担忧害怕,都必须有人去面对,去抑制住人类的本能细心地庄重地为自己似乎已成“一份物件”的同类发出声音,维系尊严。我们总讲盖棺定论,但在法医面前无论生前是菩萨善心还是万恶不赦,那一刻都是他值得尊重和严肃工作的委托人,这也算得是文明的一份光了。
《尸语者》读后感(三):虽然平淡,但还算可以
推理小说看过不少,现在从日系转战欧美了,原因很简单日系的推理小说自从看了东野圭吾之后,感觉本来就苦逼的生活更苦逼了,看了些《杀人之门》,《单恋》,感觉世界很黑啊。结果手贱去翻了丹尼斯.勒翰的帕特珍妮系列小说,结果那本《黑暗》又把我搞的郁闷。
国产推理也看,我从第一期岁月推理,本本不漏到现在,出来的作家午晔,言恍,周浩晖,还有去世的罗修都很喜欢,最近又在看心理罪,感觉国产推理其实写的也不赖,就是男主都太博爱了,难道是个侦探加主角光环,女1到女n就都得对他爱的死去活来?
结果在亚马逊买了这本《尸语者》,我只想说,我拿它当专业名词解释加今日说法联合传奇故事的文字版看的,非常直观。
说小清新,其实还是有点过了,毕竟里面各种腐烂的细节描写的还是很到位的,不过相比封面和简介,内容真的是好清新,拿到书的时候我已经做好了各种治愈恐怖小说阅读后遗症的准备,比如半夜突然惊醒眼前浮现恐怖的场景,事实其实是看书的那段时间是我睡眠最好的时候。
每一篇的故事起点都一样,发现尸体,解剖尸体,寻找线索,线索推理,缉拿真凶,告慰亡灵.......
没有一般恐怖小说中过多让人厌烦的渲染词汇,着重细节的描写,很真实的还原了那些我们没有亲眼见到过的现场,这就足够了,真实往往是最恐怖的,最能抓住读者心的。
其实,通读完整本书,给我感觉最多的是,这本书知识性真的很强,可以学习到很多有关于尸体、有关于伤痕的知识,如果想谋杀一个人,最好先看看这本书,呃,这句话说得毫无违和感。
秦明老师的书可读性非常强,20个故事,各个不同,一气呵成。读罢,掩卷长思,众多故事历历在目,让人深思。
这本书的意义:
1、让人了解法医这个行业。目前很多人对法医有所误解,根源在于对于法医的了解不够。而本书,通过20个故事,让大家了解了这个行业人的悲欢喜乐,还原了警服背后更加温暖的东西。法医也是人,而且具有佛心。
2、众多故事的犯罪嫌疑人,基本都是图财害命、仇杀、情杀。无论犯罪分子多磨的狡猾,无论案件看似多磨的“完美”,最终总会有所遗漏,最终总能擒获犯罪嫌疑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发人深省!让人们不去做坏事儿,多做好事儿,履行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尸语者》读后感(六):法医的日常和工作
1999年法医学系大二
11
如果是命案则称之为案件,需要进一步的解剖检验,参与侦破
15
颅底两侧突出叫颞骨岩部
颅骨的下面对应着内耳。如果是被捂死或者溺死,内耳的气压就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颞骨岩部的出血。如果是疾病导致猝死,内耳气压不会有改变,颞骨岩部也不会出血。
24
年龄可以通过牙齿和耻骨联合面的形态来综合推断,经验丰富的法医推断误差一般不超过两岁,身高也可以根据多根长骨的多元回归方程计算到误差的两厘米之内。
37
法医老祖宗 宋慈 著作《洗冤集录》
51
高坠伤的特征是外轻内重,全身损伤应该是一次形成,内脏破裂,出血却较少。
58
皮下出血是有固定模式的转轨过程的,皮下出血的初期,可能不会在皮肤的表面上表现出来,但是会逐渐在皮肤上显现,最初是紫色,然后出血逐渐被吸收,含铁血黄素形成,皮下出血的颜色会变成青紫色、青色、黄绿色,甚至变成黄褐色。
75
89
中国刑警学院 痕迹检验专业
高度腐败的尸体会散发出有毒的气体,对法医的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要戴防毒面具和两层手套。
105
摔跌区分于直接打击损伤,主要是看对冲伤。对冲伤指沿头部作用力方向,着力点对侧的脑皮质发生的挫伤。如枕部受碰撞,额部的脑皮质发生挫伤,而额部头皮、颅骨都无损伤。一般见于运动中的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突然减速运动时发生。所谓的减速运动就是摔跌、磕碰等。
交通事故的损伤通常会形成二次损伤,所谓的二次损伤通常是磕碰、摔跌伤。简单说,车辆撞击人头部后,人会后仰摔倒,那么位于撞击点的身体另一侧必然会有二次损伤。本案中,尸体头部有伤,后脑、背部都没有损伤,这不符合交通事故损伤的特点。
115
斗拳状是生前烧死的尸体的征象。
死后焚尸的尸体很多时候也是斗拳状。只要火势凶猛,软组织迅速受热收缩就会呈斗拳状。
生前烧死和死后焚尸区别:看皮肤烧伤,有无生活反应,有无红斑、水疱。关键是看死者的呼吸道有没有烟灰炭末。还要看呼吸道和肺脏有没有热灼伤。
147
毒鼠强是神经毒性灭鼠剂,具有强烈的脑干刺激作用,强烈的致惊厥作用。进入机体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临床表现为强直性、阵发性抽搐,伴神志丧失,口吐白沫,全身发绀,类似癫痫发作持续状态,并可伴有精神症状,严重中毒者抽搐频繁几无间歇,甚至角弓反张。
174
179
尸僵是在死后2小时就可以在尸体上出现的,由大关节到小关节逐步形成,在死后10多个小时达到最硬,死后24到48个小时开始缓解。
206
组织间桥是分辨钝器伤和锐器伤的重要依据。钝器打击在皮肤上,形成创口的机理是撕裂;而锐器创伤、刺击在皮肤上,形成创口的机理是割裂。撕裂的创口中的软组织自然不会整齐地断裂,而会有软组织纤维相连。
210
高坠导致脊椎损伤,不是看椎管内有没有血。第一要看脊椎有没有骨折。第二要看脊髓有没有损伤。
225
人体的舌骨和甲状软骨很脆,如果颈部受压可以致死的话,经常可以发现舌骨或者甲状软骨的骨折。这两处的骨折也会成为法医推断机械性致死的一种依据。
246
干性溺死是指人跳入冷水时,冷水刺激喉头,导致痉挛,继而窒息,这样溺死,水是无法进入消化道的。
秦明在工作第三年就成了主检法医师,第六年拿到了勋章。
《尸语者》读后感(七):法医工作录
一个女生看这本书,一开始还是下了些勇气和决心的,是因为对法医工作的好奇,联想起TVB的《鉴证实录》,因此看了这本书,介绍写的很令人毛骨悚然,重口味,血腥等等这类词汇,让人看了头皮发麻。还是找了个白天,周围人多的时候开始看!还是喜欢叫这本书为法医工作录,虽然没有那么博眼球,但看起来也没有那么恐怖!
但是看下来,其实没有那么恐怖了,一个章节一个案件,由法医的角度去寻找破案的线索,还是挺有意思的,看过之后,真心佩服法医这个职业,真是寻常人难以做到的!面对的不仅是简单的生与死,很多时候面对毫无头绪的尸体,要认真谨慎的查出蛛丝马迹,为受害人申冤,找到凶手,让死者能够瞑目。作为一名法医,不仅要懂医学,侦查学,法律,甚至还要懂心理学,根据线索揣摩罪犯的心理,为破案提供了很多重要的线索,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本书中故事的罪犯最后都被绳之于法。
很多故事看了让人唏嘘,比如外孙为了5000元杀了自己的亲姥姥和姥爷,父亲不忍心看身患绝症的儿子忍受疾病的痛苦,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为了几千元钱全家被灭门,毁了别人也毁了自己。人啊,还是要善良些好!
惟愿这世界平静安宁,再无这些让人发指的故事!
《尸语者》读后感(八):不同于悬疑小说,但也有它的亮点。
最初是被同名网剧吸引,第一集的噱头较大,我记得是下水道碎尸案来着,挺精彩的。然后就安利各路小伙伴,告诉她们是下饭神剧,反被纷纷吐槽我的重口味。 后来微博关注了作者秦月半,正经的法医,正经的传播法医知识,可是却是个“不正经”的胖子。笑。 言归正传。这本书可以说是相当写实的,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没有什么怪奇的悬案,有的只是法医们扎实的理论知识,经验,和一颗真挚的心,从而能够真正去倾听尸体控诉的真相。 当然,由于描写得太过写实,小到尸斑,蛆虫的位置,大到尸骨的形态,一一能清晰的在你脑海里浮现出来。我又是一个酷爱想象每本书中每一幕每一节的画面的人,这也是导致我看书奇慢的原因。不过,鉴于我从小就喜爱深更半夜看恐怖片,所以这些细节描写我真的没在怕的。但还是要劝那些心理承受能力低的朋友,呃,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最近微博上的很多热点新闻,都让国民对诸如警察,政府之类的机构失望至极,骂声一片。我们开始艳羡美剧里,拥有FBI,CSI之类的正义的化身。再大的疑难悬案他们都能坚持不懈地去寻找真凶,生活在这样的国度是何其的幸福。但是,看完这本书后,我莫名的开始对这个社会有了信心。从二三十年前开始,就有这样一群基层法医,忍受酷暑的炎热,在简陋密闭的解剖环境下,熬夜工作为散发着对人体有害毒气的巨人观寻找他死亡的真相。这样的责任心和职业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所以啊,不要因为对突然曝光的一隅长满蛛网落满灰的阴暗角落的惴惴不安,而忽略了我们身后撒满阳光开满花的广阔天地。
《尸语者》读后感(九):尸语者 听法医讲述Voice Of The Death
没有刻意营造的惊悚感觉,也没有华丽的文字渲染。《尸语者》用最严谨的态度和最科学的术语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残忍、变态、惊悚、刺激、震撼的案发现场。
选择这本书,源自于自己对法医这门职业的好奇和喜爱。计算机专业的我,没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这门职业,只能选修法医学的选修课,然后从其它途径了解有关于法医学的知识。初次看到这本书,就怀着好奇激动的心情读了下去,越是读到后面,越是刺激,欲罢不能。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作者从最初的经验缺乏,到后面的严谨判断。让我很羡慕。但是,我也看到了法医的辛苦,看到了他们认真的奉献。让人感动的细节,就是他们对死者的尊重。
《尸语者》是一部会让你上瘾的悬疑小说,它会给你带来惊喜。你会看到它的诚意。
《尸语者》读后感(十):了解法医工作
这本书是在amazon搞活动的时候从亚马逊下载的,然后好长时间的放置,没有看。
前段时间打开kindle翻了2眼,看了评价,顿时心生好奇,法医这样的一个工作到底是做什么的?
看了几个故事之后,迅速被吸引,无法自拔。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悬念,然后根据一丝丝的线索,抽丝剥茧一样还原事实的真相。如果拿这本书同《柯南》进行对比,就会觉得柯南还是太理想化了,而这本书给人更加真实的感觉。因为很多线索都不是一眼就能找到的,而要深入分析,用到很多专业知识,包括解刨、指纹对比、DNA鉴定等等,最终经过仔细推敲才能的到一点点猜想。当各种猜想都指向同一个结论的时候才能形成一个概率更大的推断。
这本书一共有21个故事组成,除了第一个故事是伤情鉴定外,剩余的每一个故事都是病案,惊心动魄。在对犯罪份子愤慨的同时,让人仍不住想要快点知道怎样抓到坏人。
另外从这本书中还可以看到一个专业的法医或者说是侦探成长了起来,真的是鬼手佛心。
期待下一本书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