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医学史》是一本由[英] 史蒂夫·帕克著作,中信出版集团 · 新思文化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页数:3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DK医学史》精选点评:
●插图精美
●中规中矩的一本医学史,不是太难理解但也没有太多趣味性。限于篇幅不能说太细但作者又想点到,所以有些地方就会堆叠很多的人名和事件,好在有大量的清晰的图片。读完应该说大致对现代医学发展有了一个轮廓,但现代医学真的是综合了现代科学的各个方面,很难在这样小的篇幅内说的清楚明白。不过快速的浏览以下,有个梗概,有兴趣可以就某一分支去细细研究和阅读,也算不错。只是这本书定位就很尴尬,对于医学专业人员来说太浅,对于有兴趣的外行人又太粗略缺乏趣味。只能说在目前同类书籍匮乏的情况下,聊胜于无。
●简单的医学历史,详细了解还得看专业医学书籍
●挺全面。但是脊髓灰质炎为啥没讲到中国小糖丸…
●插图精美 文字得当 就是流水账式的 没什么太大的深度
●意思不大,小白入门,是历史学的表层。
●最令人动容的还是中世纪医学的探索和突破,和读库的医学大神系列相得益彰
●精美的一本书
●很惊讶看完了这本书的速度。读史的意义在于看到现代医学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真是一段令人激动和振奋的历史,最后一章提出的对医学的挑战看起来哪个都不容易,现代医学任重道远,而过去的历史又使人充满信心。整体而言,本书引用严谨,语言质朴,是本合格的医学科普书籍。
●非常棒的医学史科普书,对各大医学领域的发展都有系统的介绍!
《DK医学史》读后感(一):流水账式的西医发展史
DK书的最大特点就是制作精良、插图精美、图文并茂,本书也不例外。全书由“信仰与传统”、“科学医学的兴起”、“工业时代的医学”、“现代医学”和“基因和未来的梦想”等五部分组成,以时间顺序讲述了医学的发展历程。从史前到古希腊、从黑暗的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从工业革命到跨洋手术,对于历史上每一个取得重大进步的节点事件及代表性人物都做了详尽的介绍。
医学的历史,一直是人类为生存和健康而战的历史,也是其他各门学科共同发展的历史。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一直在不断向前,从水火土气四元素到构成人体的四种体液——血液、黄胆汁、黑胆汁、黏液再到人类的四种性格气质——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原来人家也是有一套理论基础的,直到发现血液循环才终结了放血疗法;炼金术士催生了原始化学,后来才有现代手术的麻醉和消毒;显微镜的发明开启了微观世界,发现了细菌才能发明抗生素,发现了病毒才能发明疫苗。从迷信到科学,这其中当然存在很多弯路,比如在血型发现之前一直都是直接输血的,可想而知成功率多么低,所以才会有“每个医生都是在患者的泪和血中成长起来的”这么悲壮的感悟,但是我们人类不就是在这样反复的失败中逐渐成长壮大的吗?
作者的写作手法基本上全是平铺直叙,甚至有写流水账的嫌疑,几乎没有提炼总结,读起来略感枯燥,缺少趣味性。内容方面,书名似乎可以改成《DK西方医学史》了,因为现代医学真是“西医”,中医粉就绕道吧,总体来说推荐指数三颗星。
《DK医学史》读后感(二):《DK医学史》读后感
读完这本书后,对医学上的知识和规定的认识更加深刻,比如消毒、麻醉、抗生素、疫苗等等。依然记得刚入学时有一堂课一位老教授说过这么一句话:“每个医生都是在患者的泪和血中成长起来的”,当时老师讲得很悲壮,我感到很震惊,即使读了那么多年的医学,我依然对这句话感到震惊和困惑。现代要想从一名医学生成为一位医生,意味着最少两年的基础医学知识、两年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培训以及一年多的医院实习,这五年的本科毕业后,最少还需要3年的时间在三甲医院规培轮科,才能成为住院医师,倘若继续深造读硕士和博士得外加六年的时间。在这样最少8年的漫长培养体系和现代科技带了的便利下,若每个医生都还得在患者的泪和血中成长起来,我只能感到震惊和对现在的培养体系的怀疑。如果说“医学是在病人的泪和血中发展起来的”,那我深信不疑,即使这样发达的科技时代和对疾病认识更加全面以及医学更加规范的时代。
这本书最精彩的是“科学医学的兴起”、“工业时代的医学”和“现代医学”这三篇,可以看到无数的科学家在追求真知、解除病痛上的锲而不舍甚至牺牲的精神,第一篇“信仰和传统”中讲到的医学知识真的让人无法理解当时人们是怎么想的,那个时代的医学和现代的医学是迥然不同了。最后一篇讲得“基因和未来的梦想”,我觉得乏味,主要是作者没有讲到医学生物学最前沿的知识,反而是遗传学、机器人、急诊医学这些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东西。我觉得这本书的最大缺点是缺乏每个章节的清晰联络,同一篇节内有的章节给人的感觉可有可无。还有是缺乏了深度,对医学史的每一次创举没有评论其意义和重大影响。医学是一个庞大的学科,涉及方方面面,能够写出这么全面和客观的科普书已是非常了不起。总的来说,这么书值得读一读。
《DK医学史》读后感(三):适合入门
4.《DK医学史-从巫术、针灸到基因编辑》
作者:Kill or Cure: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Medicine 译者:李虎
中信出版集团 2021年1月24日读完
这书挺好看的,文字流畅,中插彩图清晰精美,配合之前读过的《医学大神》系列,顺着时间脉络梳理了一部人类在对抗疾病、保持健康的道路上,一部充满趣味和惊险的科学探索史,记录了历史上为医学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医生们。
书里以百余幅插图、原创图表和时间线是精彩点,清晰梳理从史前时代到今天,医学史上的重大发现。以大量珍贵实物图片,展览来自古代的、千奇百怪的医疗工具、珍奇药材,令人心生惧意又引人好奇的病理图片、解剖插图,配上专业而简洁的说明,构成一部可以收藏的医学博物馆。几乎每一页图片都会让人反复翻看良久。
看完“信仰和传统”这一章后,可以知道中医并非是古代留下发展最悠久的技术,每个地区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医术,土著有萨满,印度有阿育吠陀,甚至5300多年前就疑似有针灸前身(P18),而且其中很多理论都非常类似。例如希波克拉底体液说和阿育吠陀三大能量说(P78)都是以人类身体上的液体为基础观察得出的;还有希波克拉底的四元素和阴阳五行也存在相似之处。可以说,这些理论都是古人基于现实观察提炼而得的。想想目前中医为大,大有成为医学指导准则的趋势,真不知是不是历史的倒退。
从去年开始把医学科普书列入读书计划,逐渐读完一批优秀的书籍,虽不能在头脑里构建一套医学体系,但起码做到对一些所谓“玄学”“心学”等伪科学心生警惕,有基本的鉴别能力。优秀的医学科普书籍其实并不枯燥,今后还要加大读书比例。
《DK医学史》读后感(四):人类是怎样对抗疾病的|好书推荐
来源 大象公会·好书推荐,作者:孙轶飞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AE-MA0lxa6JhvnT19Ko5w
不管你感不感兴趣,有个专业一定会出现在你的生命里,那就是医学。
人类对自己健康的关注总是高于一切,结果就是无论你是不是想主动了解,反正各种医学常识总会在不经意间出现在你身边。
路边的广告牌告诉你,人流可以是无痛的;网页的垃圾弹窗不停地宣告,有些器官是可以增大的;而在各种杂志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治理癌症的三大方法:手术、放疗和化疗。
问题是,这些信息鱼龙混杂,有些蠢、有些坏,还有一些又蠢又坏,那些正确的知识经常被淹没在信息的洪流里。这才是最可悲的事情,当有价值的知识摆在面前的时候,你却无所适从了。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当然需要我们具备对医学整体的正确理念,而不仅仅是某个知识。或者说,让我们具备对医学的宏观认识。想要实现这个愿望,看看医学史是个不错的选择。
比如说,今天还是会有人推荐放血疗法,这是不是在忽悠人?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医学史之中,在从古希腊开始,放血疗法就有了自己的理论基础,但是从威廉·哈维提出血液循环理论开始,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就彻底不复存在了。
为什么在17世纪就已经解决的问题到今天还在困扰我们,大概就是我们从历史吸取经验和教训这件事做得还不够好。
对了,哈维的故事在这本《DK医学史》中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科学医学的兴起”。而这本书一共有五个部分,你难道不想看看它们到底都说了些什么吗?
第一部分:“信仰与传统”
在这个章节里,有世界各地的传统医疗方式,以我们现在的眼光看来,几乎是一种猎奇了。
这里有远古时代人们钻开颅骨。
有古希腊人用放血的方法进行治疗。
有罗马人进行手术的各种器具。
还有中世纪时医生们用水蛭给患者进行治疗的场面。
除此以外,作为最可怕的杀手之一,鼠疫当然也会出现在这个时代。
可贵的是,这本书有着全球化的视野,涵盖了几乎全世界的传统医学。
有中医的经络图和艾灸。
有印度医生使用草药的场景。
当然还有美洲的萨满医生的治疗手段。
· 巫医的道具
总的来说,在全世界的传统医学里,都有共同的模式,就是相信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力量主宰了人类的健康。
尽管古希腊和古罗马做出了一定的探索,但这个时代把医学知识纳入了哲学体系之中,依然没有提出真正有效的治疗方式,就连在人体方面也逐渐落入了教条的窠臼。或许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本书把他们也放在了这个部分。
什么时候事情开始出现转机?请看下一部分。
第二部分:“科学医学的兴起”
从中世纪晚期开始,在环地中海地区出现了医学教育的繁荣,医学开始逐渐扩散到欧洲的各个角落。
到了文艺复兴时代,安德烈·维萨里开始人体解剖学的研究。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开端,医生们开始客观正确地认识人体。
· 维萨里在帕多瓦大学
在1543年,哥白尼出版了《天球运行论》,而在同一年,安德烈·维萨里出版了《人体的构造》。可以说,医学史上的这一年毫不逊色于天文学。从这个时候开始,近现代医学终于走上了正路。
紧随其后的就是威廉·哈维,血液循环理论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理论真正造就了生理学的诞生。
同样是在17世纪,显微镜的作用开始被各位科学家发现,有了这个重要的工具,医生们终于看到了微观的世界。什么是血细胞?什么微生物?这些秘密逐渐不再是秘密了。
· 早期显微镜
而在这个世纪里,真正有效的治疗还是不多,但是疫苗绝对其中一个,从这个时候开始,人类才有了有效对抗传染病的武器。
第三部分:“工业时代的医学”
可以说,在此之前的医学虽然不断发展,但是并没有提出太多有用的治疗方法。但在第三个时代,也就是“工业时代的医学”,治疗方面出现了巨大的革命。
在1820-1920这整整一个世纪里,出现了不计其数重大的突破。
比如麻醉技术的出现。事实上,在发明麻醉技术之前,外科医生就已经把自己的工作干得风生水起。但是毫无疑问,那时的手术简直就是对患者的折磨。而麻醉技术让患者摆脱了痛苦,是外科学的两大基石之一。
让外科得以发展的另一块基石,就是无菌术。李斯特掌握了无菌术,这才成功为维多利亚女王切开脓肿。而李斯特也成为了第一个因为医学技术而封爵的人。
而对于细菌的认识带来的革命不止于此,有了细菌致病理论,医生们终于摆脱了种种迷信,这是认识疾病本质的重要一步。
随后科学家又发现了病毒。
· 病毒的原理
第四部分:“现代医学”
看起来,经过了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医学马上就要迎来自己的曙光。是的,在1920年之后,我们终于迎来了“现代医学”,而我们正在享受这个时代的成果。
在这个世纪里,医生用科学的眼光打量着人体,他们发现了无数认识和治疗疾病的手段。
他们发现了血型,让患者可以安全输血。
· 早期输血的尝试
他们深入了解了血糖,让糖尿病患者得到了治疗。
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这让细菌感染不再是不治之症。直到今天青霉素依然是临床的常用药物。而诺贝尔医学奖对于弗莱明来说也是实至名归。
更让古人难以想象的是,外科学已经不再把切下患者的器官作为自己的目标。“以旧代新”的器官移植成了这个时代的热门。
更神奇的,人工制造的器官也成为医生的选择。
一切的一起都让我们感到,多年前的科幻小说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第五部分:“基因和未来的梦想”
而现在和未来又会发生什么?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既是正视我们的生活,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在进行手术的过程里,机器人开始取代医生的亲自操作。
医生不但认识了人体内的细胞,而且开始用干细胞来治疗疾病。
更重要的是,医学在这个时期产生了更重要的变革,就是开始认真思考生命的尊严和死亡的意义。这并不是医学的理念回归到了古埃及,而是在现代医学基础上的新认识。
· 基因编码
至于未来医学会走向哪里,我们谁也不知道,但是在眼下的时代里,如果想要认识医学的面貌,看看医学史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本全彩印刷的图书以百余幅插图、原创图表和时间线,清晰梳理从史前时代到今天,医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即便没有医学专业背景的你读起来也毫无障碍,因为在涉及到医学专业知识的时候,书里选择了最通俗的语言。
你一定会喜欢上这本书。